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冯仑风马牛 (ID:fengluntalk),作者:冯仑风马牛,原文标题:《冯仑:让的智慧》,题图来自:AI生成
问:冯叔,您在直播里曾经多次提到,您很喜欢《道德经》,很推崇诸如“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的理念。我想请教您的是,我们做生意,不就是要追求利润的嘛,但利润总是有限的,有人拿得多了,必然就有人拿得少。所以,该怎么理解“不争即争”呢?
冯仑:做生意、追求利润,有的人愿意“争”,斤斤计较。比如说,卖一箱子饮料,能挣十块钱,九块九都不同意,这是一种人。很多做生意的人都这样。
但是做大生意、做得好的都会让。让不是送,把利都送出去了还做什么生意?让在于不把一个瞬间的多和少绝对起来,而是把它相对起来看,这样就能够很快达成交易。
我们有一个说法,叫做“利润之后的利润”。什么是利润之后的利润?比如说,按照市场合理合法的标准,也不做错事,我能赚十块钱。但是,要赚这十块钱,我可能要跟人谈两个礼拜才能谈成。这两个礼拜的成本,八块钱就出去了,内心的不愉快,又一块五没了,其实就赚了五毛钱。而且别人觉得我这个人很鸡贼,就这点事,扯那么长时间,虽然达成交易了,但是很烦我,他第二次再也不来找我了。
于是我选择只赚八块。赚八块是什么结果呢?因为我让对方两块钱,他有成就感,觉得占我便宜了;他觉得占便宜,以后一旦有机会,第一时间就找我。于是我两个礼拜做了三次这种生意,这就是二十四块钱,减去这两个礼拜的成本,八块钱,还有十六块,这叫利润之后的利润。
也就是不把它绝对化。多那么点、少那么点,都可以。这样的话,大家都觉得跟我做生意能占到便宜。当所有人都认为能占到便宜,都来找我的时候,我的机会就多了,选择也多了。
多年前,我曾经观察过路边的早点摊。比如说炸油饼,一个油饼五毛钱成本,卖两块钱,能挣一块五。有的摊主把钱看得很绝对,认为“多就是多,少就是少”,钱很重要,所以觉得五毛钱成本太高,那能不能用地沟油?成本三毛钱就行。“苍蝇也是肉,为什么不吃?”多挣两毛钱也好啊。于是,这个炸油饼的人就会面少一点、油也差一点。
也有摊主觉得还是要让人吃了身体健康。他的心思在健康上,没在钱上,他就用品质最好的油、最好的面。同时还考虑别人拿饼的时候别烫手,再在拿油饼的这张纸上面写几个字,提醒注意烫。他心中有别人,结果别人都知道他们家的油饼是健康的,服务是贴心的,他们家门口的排队越排越长,那家就不好了。我还因此开玩笑说,“心离钱越远,钱离口袋越近。”
所以我们注重的是交易的频次、交易的感觉,是交易的绝对利润。这次可能差一点,差得也不多,但是多交易一次不就都回来了?这就叫做利润之后的利润。
你要记住一点,在“挣钱”这个事情上,不能绝对地认为“多就是多,少就是少”。心总是在钱上不行,只想着把钱装到自己口袋里更不行,心一定要在钱的前边,要问一问自己做这个生意是为什么,更要想一想做这个生意能为别人带来什么。
差不多十多年以前,我的一个朋友A卖过一个项目给另外一个朋友B。B买了这个资产以后,经营比较困难,就找我们一块吃饭,想反悔。A说,今天我们不谈买卖,你晚上好好睡一觉,明天早晨起来,如果觉得买了我这个东西特别不舒服,我再给你解决的办法。第二天早上,A主动问,“睡了一觉,还舒服吗?”B说,“不太舒服。”A:“OK,那我把钱退给你,下午就退。舒服了吗?”B:“舒服了。”然后大家继续一块儿吃饭。
那是一个地产项目。没想到退了以后,只过了半年,那个地方房价飞涨,朋友A还赚了。按理说,当初他卖掉的时候,解套了,挣钱了,之后就可以不管。他不这样。他后来告诉我,当时他的公司其实也没那么多钱,可是他做生意就是这样,他觉得如果让对方不舒服,其实会损害自己的信誉。所以对方找来的时候他就考虑退钱。
现在他们的事业都做得很大,我们还经常在一起开玩笑,B对A说,“感谢你,当时退了之后是觉得舒服了,当然你也挣了钱。”我看在眼里,觉得很感动。在商场上做生意,还能成为朋友,其实不容易。关键就在于大家对于利害的看法,是让还是争?争的人当下很有成就感,但是事后路会窄,让的人路会越走越宽,生意也能越做越长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