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简单心理(ID:janelee1231),作者:罗小虎,头图来源:《横冲直撞20岁》
今天大家都在为一个叫Yamy的女孩打抱不平。她是一个女团成员,被自己公司老板开会当众批判。
然后,会议的录音被曝光了,Yamy是这样被羞辱的:
这是典型的职场PUA吧。
如果事实真的像Yamy自己微博所说,那她已经经历了老板长期的精神打压,以及不断被否定个人价值——而这就是公司“PUA”她的方法。
把事实刻意扭曲、选择性删减,持续使用否认、矛盾、误导和谎言等方式,使被操控者怀疑自己的记忆力、理智和精神状态,乃至自我存在价值。
而实际上,Yamy这件事很可能只是冰山中的一角,更多被打压的人并没有意识到自己遭遇了职场PUA,也没有人为他们发声,或者他们发声了也没人听见。
“你们年龄差不多,可是与同龄人相比,你哪都不行。”
“你要接受自己能力差的事实,给你安排这样的任务是为了锻炼你。”
……
职场PUA,早就是职场公开的秘密
根据某招聘网站发布的《2020年白领生活状况调研报告》:63.65%的白领表示自己经历过职场PUA;商业服务行业是第一重灾区,高达75.41%的职场白领自认经历过职场PUA;排在第二位的行业则是金融业,占比71.28%……
如果你也遭遇了职场PUA,下列场景你可能很熟悉:
领导时常评价你的工作(通常是负面评价),并有时候上升到人格的评判;
无论你怎样努力都无法让领导满意;
你会对领导的话进行反刍思维,并感觉失去了独立判断的能力 。
而长期被PUA的后果,你会感觉到强烈的工作紧张感和抑郁( Wu 等,2012)、降低工作满意度等( Ferris 等,2008)。
什么样的leader容易PUA下属?
如果你也有一个有PUA气质的leader,Ta可能会:
较为自恋、以自我为中心;
利用你的弱点进行嘲讽、攻击,批评你的一举一动,贬低你的自身价值;
树立权威,假装自己无所不知地了解你,甚至试着说服你,你所相信的是错的,是在进行自我欺骗;
试图让你相信,除了他们以外所有人都在欺骗你,会做对你有害的事情;
让你觉得你的想法和感受并不重要;
使你怀疑自己的理智;
他们并不一直对你很差劲,时不时地会给你一些甜头,不断使用正强化和负强化去操纵你迎合他们的要求做事。这种情绪、态度上的不稳定使你感到困惑,并开始质疑一切;
倾向于选择性记忆,他们有时会否认自己说过的话和做过的承诺;
由于认为自身的形象应是“高大的”,一旦出现问题便推卸责任,并通过撒谎、掩饰等方式将错误归咎于你或者他人;
善于扭曲事实,并给出一个既长、又非常复杂的论证过程使其更有利于证明自己的观点。
一旦负面的评价听得多了,人们便会在潜意识中开始相信——我能力真的不行;我根本不配有好的工作机会;在工作上我真的很懒,情商又低;我很差劲,我就是一个loser。
虽然建设性的批评是有益于自身发展的,但是长期的胡乱指责与刻意打压一定会损害一个人的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甚至影响他的自我认同(self-identity)。
正如Patricia Evans在《Controlling People》一书中写道,“如果我们总接受别人对自己的定义,就会相信他们的评价更加真实。”
怎样应对职场当中的PUA?
1 .不把领导的评价当成唯一标准
对于领导的评价,可以给以更多的权重,但是把某个人的评判就当做是真理是不可取的。
2. 听听同事客观、中肯的评价
如果削减了自己的信息获取来源,就更容易相信“一家之言”。我们应让自己不断接触到新的朋友、扩大自己的社交圈,接受来自多渠道的思想。
3. 自己时常复盘与反思
可以对自己工作当天的想法、行动,进行一个全盘的检查与反思。这主要包括几个步骤:
(1)觉察:如果领导就某项任务对你进行全盘否定的时候,你可以想想是不是真的自己的能力和项目难度不匹配,这样可以让你在工作当中更加“心里有数”。
(2)监视:在工作的过程当中时常考虑到自己的能力、工作量及其难度、所采取的方式,防止因判断失误而搞砸工作。
(3)调整:在工作当中,可以是在意识到问题后及时做出调整或是向领导反映。
最后,一旦确认自己已经被PUA了,我们应尽快、主动地做出一些行动,以打破对方的操纵。
操控者之所以能够持续操控,正是因为我们被引导着做出了他们预想的反应,这使他们发现操控是有效的、能够达到目的。
若我们反其道而行之,不给予他们所要的反馈,则有助于改变这一模式。而当自己没有办法完全逃离操纵者的掌控时,一定记住,要积极寻求外界力量。
别让ta影响到我们对自我的评价。
reference
[1]王霖,黎抒敏,余嘉琪,章宇.PUA受害者自杀行为及其干预谈判策略研究[J].心理月刊,2020,15(14):25+27.
[2]谢俊,汪林,史丽华.企业组织中上司排斥的诱因及其作用机理——来自广东企业的经验证据[J].广东财经大学学报,2017,32(05):93-101.
[3]张淑华,李海莹,刘芳.身份认同研究综述[J].心理研究,2012,5(01):21-27.
[4]Stephanie, M.S. (2018). Gaslighting: Recognize Manipulative and Emotionally Abusive People -and Break Free. Da Capo Press.
[5]Gass, G. Z.& Nichols, W. C. (1988). Gaslighting: A marital syndrome. ContemporaryFamily Therapy, 10(1): 3-16.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简单心理(ID:janelee1231),作者:罗小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