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4-11-21 08:00

运动治不了痛风,生活方式才是良药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精练GymSquare (ID:GymSquare),作者:Vicky,题图来自:AI生成

文章摘要
痛风需调整生活方式,高尿酸与运动无关

• 🏃‍♂️ 剧烈运动可能加剧痛风,调整生活习惯更关键

• 🍽️ 低嘌呤饮食、限糖限酒可有效降尿酸

• 💧 增加尿液碱化有助于尿酸排出,运动应适度

“运动是良药”几乎是临床的标语,但对于痛风这件事来说,“剧烈运动可能是毒药”。


这是由于运动产生的乳酸干扰尿酸的排出;运动中水分通过汗液排出,尿液减少,尿酸排泄量也随之减少,尿酸的通路和排出口都在运动后被扰乱了。


不管是温和的有氧运动还是负重训练,都会对藏有尿酸钠晶体的关节软骨、滑膜产生伤害导致炎症反应的加剧。


运动,还是不运动,是痛风人群的一个难题。


近年来,检出高尿酸的人群数量呈现出明显上升和年轻化趋势,患病人数约为1.77亿人,并被认为其中一部分人会在5年内进展为痛风。


群体性的健康问题成为了社会问题,痛风的发病根源要追溯于生活方式。


一种颇为概括的对应关系是,如果一个地区海鲜摄入丰富、酒文化盛行、红肉内脏多见、高果糖流行,那么可以推断该地区可能面临着更高的尿酸风险。


人体内20%的嘌呤是饮食摄入产生的,而剩余的80%来源于久坐少动、熬夜少眠、情绪波动等不良生活方式导致机体应激产生。


从根源反推,在日常生活中规避饮食摄入风险,中等强度运动碎片化,维稳睡眠、压力等外部应激诱因才是良方。


运动治不了痛风,可能还给治坏了


冷知识:高强度运动比高嘌呤饮食更容易引发痛风。


剧烈运动导致急性痛风发作的案例并不在少数,即便有长期规律的训练经历,也难逃此“劫”。


Leo25岁,身高178厘米,体重75公斤,体脂8%……这组数据反映了Leo每日自律运动、健康饮食的生活状态,却在跟往常无异的练腿日后第一次痛风发作。


一些跑马爱好者在赛前长距离训练时,发生初次急性痛风的情况层出不穷。


痛风发作时的疼痛被“风友们”形容为如刀割、咬噬或撕裂样疼痛。剧烈的疼痛也让痛风人时刻警醒着自己,选择运动干预来延长下一次发作的间隔周期。


跑步是痛风人群偏好选择的一种干预运动,但即便在强度较为温和的三公里慢跑甚至快走后,痛风又发作了,疼痛尤其发生在双足和双膝关节。


运动后摄入洁净的低脂高蛋白饮食本是增肌减脂黄金原则,但食谱中重复出现的红白肉类、海鲜和豆类却成为痛风发作的推手,甚至加快痛风的主要并发症——肾病的发展。


高尿酸已与传统“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并驾齐驱,成为仅次于糖尿病的第二大代谢疾病。


2021年中国高尿酸及痛风趋势白皮书显示:目前我国痛风人群约为1500万,高尿酸血症患者接近1.8亿,而5%—18.5%的高尿酸血症患者在未来几年有可能发展成痛风。


年轻人的高尿酸问题更甚,在某所大学的超重减脂班里,大学生们的血糖、血压超标率约为10%,但尿酸超标的比例达到了达到了90%。


广州市中小学卫生健康促进中心抽查发现,广州城区高中生高尿酸水平检出率高达50.37%。


青年人们成为了痛风的“预备役”,风险正在隐蔽地逼近,中国青年急需一套“防治结合”的个性化处方。


面对痛风运动可能不再是良药


普适化的运动处方似乎不奏效了,甚至起到了负向效应。


无氧和有氧训练,通过不同的通路导致血尿酸浓度快速升高而诱发痛风。


前者训练后产生的大量乳酸,干扰尿酸排出,导致尿酸在体内蓄积;后者水分通过汗液排出,尿液减少,尿酸排泄量也随之减少,也导致了尿酸在体内堆积。


如果发生运动损伤,尿酸诱导产生的尿酸钠晶体会在受损的关节软骨或滑膜处析出、沉淀、堆积,进一步导致关节滑膜及周围软组织的炎症反应。


列举的种种都在说明:面对痛风,运动不再是良药了。回溯痛风发生的源头,可能会找到解决办法。


尿酸失衡导致的痛风是遗传和生活方式双重打击下的结果,已被证明是一种具有遗传背景的慢性疾病。


比如由于雌激素相比起雄激素会让尿酸更快排出,通常男性比女性更容易被痛风困扰;研究人员也识别出了大量痛风有关的免疫基因和通路。一个人的体质决定了他是否容易患痛风,而生活方式则是触发点。


2001—2017年间,痛风发病率的性别差异


“少吃海鲜,少喝酒”的生活方式观点深入人心,红肉、内脏、黄豆、小鱼干等高嘌呤饮食被一禁再禁……但高糖饮料的日常摄入却被痛风人群忽视。


来自中山大学的团队研究表明,与每周摄入含糖饮料0—1次的人群相比,每周饮用4次以上含糖饮料会导致血清尿酸盐高出正常值的风险升高110%。


更为颠覆的是,如果用含糖饮料取代酒精的摄入,更容易导致男性早发痛风。也就是说,奶茶、汽水等日常快乐水超过啤酒拔得头筹,成为痛风背后的“有力推手”。


从中国高尿酸地图中可以发现,痛风的发病率呈地域性分布,西北、华北、华中地区痛风发病率分布在10%以上浮动,但华南地区检出率高达25.5%,就是说四个华南人中就有一个高尿酸。


中国高尿酸地图; 图源:网易文创


印证了地区痛风的高发率和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离不开关系。嘌呤炸弹“老火靓汤”、痛风组合“海鲜+啤酒”都是华南地区居民的最爱。


但是食物摄取过量嘌呤的副作用有时还不足以引起痛风发作,因为人体内80%嘌呤是身体自身产生的。


肝脏是嘌呤产生和代谢的主要器官,细胞运转正常的情况下嘌呤并不会产生问题。


一旦机体受到过大的压力、情绪波动或睡眠异常时,此时身体会出现无糖酵解的糖异生反应,导致尿酸的生成量增加,减少尿酸排出。所以,高尿酸从本质上来说,是人体应激反应的结果。


精神压力大、睡眠障碍、久坐时间长、缺乏体力活动都是负向的生活方式诱因。所以从根上解决痛风问题,需要从生活方式寻求解药。


规避疼痛,需要健康的生活方式


降尿酸是一场“长征”,行动要快,但过程需缓。


其必要原则有二:


其一,尿酸不能降得太快。尿酸降得过快,对肾小管的损伤会加剧,同时短期内尿酸的波动值较大,则更容易导致痛风的再次发生。


其二,尿酸不能降得太低。尿酸作为嘌呤的代谢物,具备一定的生理作用,比如:润滑关节、维持眼球的压力。


重塑生活的方方面面才能规避疼痛:改善饮食、运动;维稳睡眠、情绪。


中国高尿酸血症营养和运动指导原则(2024版)明确指出食养痛风的办法:食物多样,限制嘌呤;蔬奶充足,限制果糖;足量饮水,限制饮酒。


降尿酸的重要方法除了减少摄入,还有加大尿酸的出路。70%尿酸由尿液排出,尿酸排出量除了和排尿量有关,还与尿液中尿酸溶解度有关。


国内外多个《痛风指南》中都明确指出碱化尿液的重要性,原因在于尿液PH值越高,尿酸溶解越多。


痛风人群的晨尿PH值理想控制范围为6.2~6.9。在每天摄入的饮用水中增加1~2个柠檬增加风味,或小苏打(但高血压人群不建议),碱化尿液的效用极佳。



降尿酸不仅盯着饮食,精准化运动处方,代替“多动一动”、“增加运动量”等大概齐的措辞更有助于减少痛风发作的频率。


需要矫正的误区是部分超重肥胖的痛风人群,想通过空腹运动来达到减脂、降酸兼得的效果,却适得其反。


在没有能量供能的情况下,身体开始将蛋白质作为能量底物,导致尿酸增加。也就是说,即使不摄入嘌呤,身体也制造嘌呤。


训练以不超过50%—70%心率储备的有氧为主结合50%—70%RM的抗阻为宜,每周训练总时长建议在150分钟以上,坚持3—4次/周。


在急性痛风发作后,可以采用游泳、瑜伽等形式,避免抗阻训练或者跑步等会给予关节负荷的运动形式。


运动后补充水分和及时拉伸分别对应增加尿酸排出,减少尿酸生成的功效。


运动生活化、碎片化是更长远的追求。长时间、高容量的久坐时间是大部分青年的工作写照。一天久坐下导致的危害并不能通过晚上1小时的运动完全逆转。


学会打断久坐,间歇站立或做一做简单的运动会带来意想不到的结果。例如久坐每60分钟之后,走动或站立5分钟;在工作期间接电话时,可以站起来;或者在座位上伸展身体。


在临床上将部分痛风发作的诱因归于过度劳累、精神紧张。11点入睡、7点起床是较佳的作息选择;在工作之余选择运动减压、调节心态,没有情绪应激,身体的生理变化也会稳定。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精练GymSquare (ID:GymSquare),作者:Vicky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