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0-07-24 14:46

你常买的运动饮料,大部分都是假的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丁香生活研究所(ID:DingXiangLab),作者:张译丰(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安全硕士),科学审核:叶碧璇(北京体育大学运动人体科学硕士)


夏天运动健身的人明显变多了。运动是好事,但研究所也注意到不少人在运动后,喜欢喝上一瓶“运动饮料”。但你有没有想过,你买的运动饮料,可能根本就不是运动饮料。


可别不信,我们随口问了身边 10 个朋友,竟然 8 个都买错了......小心没得到好处,还越喝越胖啦。


我们以为的“运动饮料”,大部分都不是运动饮料


每当我们说起运动饮料时,大家都会想到脉*、红*、东*特饮......


因为它们的广告,总有个共性——疲惫不堪的人喝了之后,一下子精力满满,并且还经常和运动场景联系起来。


但这样我们就能确定,它们是运动饮料了吗?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先了解一下运动饮料的定义是什么。


根据国家标准 GB15266-2009,运动饮料被定义为营养素及其含量能适应运动或体力活动人群的生理特点,能为机体补充水分、电解质和能量,可被迅速吸收的饮料


能够同时补充水分、电解质和能量的,才是真正的运动饮料。


饮料是液体的,自然含有水分;而大部分饮料都会添加果葡萄糖、果萄糖浆、白砂糖等,能量问题也解决了。


既然大多数饮料都有水和能量,我们就要重点看看有没有电解质(主要是钠和钾)


不管广告夸得多好,如果一瓶运动饮料里根本找不到钠、钾等电解质成分,那它根本就不是运动饮料。


根据这个原则,研究所去电商网站上搜了搜,发现大部分我们认为的运动饮料,竟然都不是运动饮料……


举几个例子:


我们常买的脉*,其实是维生素饮料。从它的营养成分表和配料表就可以看出,主要成分是糖和几种维生素,完全不含电解质,大量出汗后喝脉* 不能帮助补充排汗流失的电解质。


而红* 其实是维生素功能饮料,它主要是添加了牛磺酸、咖啡因等等具有提神和增强体力的功效成分。但它的糖含量高达 13%,比很多果汁、汽水都高……而电解质只添加了钠,没有钾,所以也不算运动饮料。


还有一些更迷惑,明明是一瓶维生素功能饮料,但在电商标题上醒目地写上自己是运动饮料......真把它当运动饮料喝下去,可能只是补了个寂寞吧。



看到这里可能会有朋友想了,既然这么难分辨,那我不喝好了。实际上,运动饮料也有它独特的优势,继续往下看。


为什么要喝运动饮料?


当我们进行剧烈或长时间运动、体力劳动时,会大量出汗。


如果不及时补充水分,很容易造成“运动性脱水”。可别以为脱水是小事,严重的话,会出现幻觉、昏迷,甚至死亡……


图片来源:丁香生活研究所团队


所以,及时补充运动损失的水分很重要。但如果你只是喝水,还是无法完全解决补充的问题。


因为除了水分,出汗流失的还有盐分。大量出汗后只喝水却不补充盐分,就相当于将血液稀释。血液中盐的浓度降低,体内水和电解质的平衡也相应地被打破,很容易引发低血钠症等症状。


另外,能量的补充也不可忽视。因为在运动过程中,人体需要燃烧大量的供能物质来提供运动所需的能量。在高强度的运动中,及时补充糖分也很重要。


基于这些,能够补充水、电解质和能量的运动饮料,自然成为了运动者的宠儿。


如何买到真正的运动饮料?


说得这么好,但买不对运动饮料还不是没用。


其实想买一瓶真正的运动饮料,一点也不难,研究所总结出了2个小方法,可以帮你快速找到。


1. 简单粗暴看包装上是否有“运动饮料”字样


如果有,那就是符合国家标准的运动饮料啦。


其他饮料即使敢在广告中蹭运动饮料的热度,或者在电商标题上玩玩文字游戏,也万万不敢在食品包装、标签上造次,那可是违法的。


选购时,多留心饮料包装和商品详情页。图片来源:网络


但有些产品会比较“谦虚”,明明符合运动饮料的特点,但偏偏不在包装上说明,就比如常见的宝矿*。


这时候,我们就需要第二个更细致的方法啦。


2. 看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是否含有钠、钾等电解质


首先,钠含量是食品营养标签强制要求标注的成分之一。


根据国家标准,运动饮料的钠含量应在 5~120 毫克 / 100 毫升。选购时,我们可以查看饮料的营养成分表中,钠含量的数值是否在范围内。



但钾不属于强制要求标注含量的营养成分,所以我们就需要从配料表中找找了。


一般盯准配料表中氯化钾、磷酸二氢钾等字眼。如果有,就说明这饮料是含钾的。


而有些心思细腻的厂家,也会把钾含量标注进营养成分表中。根据国家标准,运动饮料的钾含量应在 5~25 毫克 / 100 毫升,所以只要在这个数值内,这瓶运动饮料就是合格的。


除此之外,细心的朋友会发现,一些运动饮料还会添加维生素 C 、B 族维生素等。


那是因为维生素可以帮助碳水化合物转化成能量,所以某些运动饮料也会添加一些。但维生素不是运动中主要损失的物质,有的话也只是锦上添花而已,没有也不强求。


哪些人不适合喝运动饮料?


运动消耗不大的人,不需要喝运动饮料


运动饮料能快速补充运动消耗的功能,听上去很美好,但补充的前提是有所消耗。


专业运动员在运动的过程中消耗巨大,补充水、盐和能量是必需的。但对于大多数非专业运动员来说,运动消耗其实并没有那么大。


折算成运动时间,大概就是运动 1 小时以下,正常喝白水就可以;持续运动 1 小时以上,并伴随大量出汗的情况,例如打篮球、踢足球、户外长跑、打羽毛球……就可以适当地喝运动饮料。


但如果是打高尔夫、散步、打保龄球这种不剧烈的运动,即使持续 1 小时也很难达到大汗淋漓的状态,就不用刻意喝运动饮料啦。


有减肥需求以及糖尿病的人,不要乱喝运动饮料


因为糖是运动饮料的核心成分,据研究所观察,大部分运动饮料的碳水化合物含量都在 6% 左右(按照国家标准,最高不会超过 8%)


如果你正在减肥瘦身期,最好避免喝运动饮料。如果运动消耗很大,一定要买,尽量选含糖量相对较低或不含糖的电解质饮料。


而对于需要严格控糖的糖尿病人来说,还是敬而远之吧。


高血压患者,避免喝运动饮料


高血压患者需要严格控制钠的摄入,而运动饮料中的钠含量往往不低。所以,高血压患者也把运动饮料放回货架吧。


是不是没想到运动饮料还有这么多讲究。


夏天是运动健身的旺季,但大家在运动的同时选到合适的“补液”也很重要,看完这篇就不要再胡乱买啦~


还有,下次去给运动场上自己心仪的男孩/女孩送运动饮料时,可别再买错噢。


参考文献

[1] 杨月欣,葛可佑等.中国营养科学全书(第二版)

[2] GB 15266-2009 运动饮料

[3] GB/T 10789-2015 饮料通则

[4] 叶逸坤.运动饮料对提高运动表现的研究现状[J].运动精品,2019,38(10):92-93+96.

[5] 杨丰旭,孟佳珩.运动饮料中的甜味剂及运动员选择运动饮料的建议[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9,10(18):6171-6175.

[6] 陈刚,叶心明,王兴.运动员汗液分析技术进展[J].体育科研,2019,40(05):79-84+94.

[7] 林朝霞,陈园.运动饮料对体育运动功能的影响[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9,10(08):2300-2303.

[8] 孙宇立,刘君丽,潘杰,郑卫东,孙静秋,张慧君,洪新宇,张大超.功能饮料的毒理学安全性研究[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6,44(12):99-105.

[9] 张糯东,梅合介.等渗饮料的功能及发展现状[J].包装与食品机械,2016,34(03):62-65.

[10] 崔晓. 汗液代谢在维持机体自稳态中的角色及额叶皮层调控发汗的机制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

[11] 张东海,苏文斌,兰瑞家.第三代运动饮料-天然产物添加型运动饮料的研究进展[J].食品工业科技,2014,35(18):387-390.

[12] 林太凤,郑大威,张淑芬,钟儒刚.功能饮料中功能因子及其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J].食品工业科技,2013,34(21):394-399.

[13] 黄晓旭,蔡美琴.运动饮料在运动营养中的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3,19(05):68-71.

[14] 王森.功能饮料与运动员关系研究[J].科技资讯,2012(01):247.

[15] 赵丽霞,李军兰.运动饮料对提高运动能力的研究现状[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1,17(07):83-85.

[16] 黄傲,王晓庆.常见运动饮料配料的生理作用及选择[J].企业导报,2011(12):244-245.

[17]陈潇斐. 电解质饮料对运动员水盐代谢影响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1.

[18] 罗俊波.运动饮料科学选购及使用探析[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1,17(03):94-95.

[19]陈潇斐,陈文鹤.运动训练及补液对运动员水盐代谢的影响[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1,35(01):79-82.

[20]魏冰,张云龙,王文莹,逄金柱,焦颖,白厚增.运动饮料对运动人体代谢和运动能力的作用[J].中国食品学报,2007(03):37-42.

[21]梁世杰,丁克芳,林伟国.运动饮料配方设计概论[J].饮料工业,2003(03):1-7.

[21] Simulescu V, Ilia G, Macarie L, Merghes P. Science & Sports(Science & Sports), 2019, 34(1):3-9.

[22] Position of the american dietetic association, dietitians of canada, and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 Nutrition and athletic performance[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Dietetic Association, 2009,109(3):509-527.

[23] Campbell B, Wilborn C, La Bounty P, et al.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Sports Nutrition position stand: Energy drinks[J].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Sports Nutrition, 2013,10(1):1.

[24] Duchan E, Patel N D, Feucht C. Energy drinks: A review of use and safety for athletes[J]. Phys Sportsmed, 2010,38(2):171-179.

[25] Simulescu V, Ilia G, Macarie L, et al. Sport and energy drinks consumption before, during and after training[J]. Science & Sports, 2019,34(1):3-9.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丁香生活研究所(ID:DingXiangLab),作者:张译丰,科学审核:叶碧璇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