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4-12-03 09:57

过去是“招产业”,未来是“招精英”,但中间有个大坑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TOP创新区研究院,作者:TOP创新区研究院、FTA建筑设计事务所,原文标题:《过去是“招产业”,未来是“招精英”,但中间有个大坑,让我们从佛州的Seaside社区说起……》,题图来自:AI生成


文章摘要
城市需产业支撑,吸引创意人群留住发展。

• 🌟 城市高颜值难带来产业发展。

• 🏢 缺乏产业支持,创意难转化为产品。

• 📈 长期成功需经济和功能复合性。

2002年,Richard Florida在《创意阶层的崛起》一书中提出了一个观点:城市的经济繁荣取决于创意阶层的吸引和留存。这些创意阶层,包括科学家、设计师、艺术家和创业者。



Florida的逻辑是:未来是创新经济的时代,其发展动力取决于创意阶层,而哪个地方更宜居,创意阶层就会选择在哪里居住,创意阶层选择在哪里居住,人类的智慧就会在哪里汇集,人类的智慧在哪里汇集,人类的财富最终将在哪里汇聚。


Florida的理论不仅影响了城市规划者和经济学者,还成为全球多个政府和企业战略决策的依据。


于是,很多城市/社区都开始注意营造自己的“调调”,打造开放的文化、包容的氛围和高品质生活,包含现磨咖啡、街头艺人、时尚画廊、独立餐厅等多样元素,希望吸引创意阶层,成为创新城市。


比如多伦多、柏林、奥斯汀等城市,他们都成为了创意阶层的理想栖息地。


但这些城市都取得了“经济上的成功”吗?


并不全是。


比如柏林,经过20年的魅力营造,受过良好教育的创意人才的供应大大超过了需求。但根据一项研究,30%的社会科学家和40%的艺术家没有工作。德国拥有蓬勃发展的高科技产业和高端制造业,但其中只有一小部分位于柏林。


过去是“招产业”,未来是“招精英”,这句话是没错,但中间有个大坑。


我们最近研究了一个创意社区的案例,或许会说明一些问题。


这个社区就是佛州的Seaside。




如果说有哪个社区是人类“理想生活方式”的样板间,Seaside肯定榜上有名。


还记得电影《楚门的世界》吗?


金·凯瑞饰演的主人公楚门,生活在一个表面完美却完全虚构的社区——而坐落在佛罗里达州的墨西哥湾沿岸的Seaside正是这个完美的“楚门世界”的现实版取景地。


Seaside的建筑是它的一大亮点:


沿街的小屋严格遵循新城市主义(New Urbanism)的设计理念,每一栋房屋的样式都需要通过专门的设计委员会审查,既保证风格的协调统一,又保留细腻的个性。房子大多以传统的南方海滨风格为主,白色木质阳台、细腻的栏杆细节,让人有一种恍若回到过去的美好感。


社区规划也充满了巧思:


这算是一个真正步行友好的社区,让居民无需汽车就可以完成一天的生活需求(这在美国真的很难得),从家到超市不过几分钟路程,而商店和餐厅则错落有致地分布在街角。社区中间是绿树掩映的广场,这里不仅是社区的几何中心,更是社交的枢纽。


每到傍晚,人们三三两两地聚在这里,有的在广场长椅上闲聊,有的则带着孩子在草坪上玩耍。周末的农贸市场和音乐会,总能吸引社区居民和外来的游客。


这样的环境让人“放松得不像话”,许多被Richard Florida称为创意阶层的人,比如艺术家和设计师,都喜欢来这里度假,寻找灵感。


他们常常戏称,Seaside是灵感的“充电站”。


好,人是被吸引过来了,都是创意阶层,而且有钱有才的还真不少。


但问题来了,为什么Seaside在40年后,还在原地踏步,并没有发展出任何有规模创意或科技产业?


你会说,Seaside的规模实在太小了,整个社区只有32公顷,住宅不足400栋,根本无法承载大规模的经济活动。


但,如果“人来了,会自动带来产业”的论点成立,那么产业也会带动周边社区的发展,况且周边的人口也非常高质高知,所以规模不是重点原因。


你接着说,Seaside的地理位置很偏远,虽然有自然的宁静,但交通的不便也让它与更大的经济网络脱节。


不过,交通这个问题都好解决,San Diego最开始也是地处偏远,但现在仍然变成了TOP 3的生物医药聚集地。


那真正的问题是什么呢?


我们认为,真正的问题是:


它吸引的主要是消费型人群,而非生产型人群,即使他们都是同一群人。


这怎么理解呢?


消费型人群是那些享受现有资源的人,他们来这里度假、观光、体验生活,甚至可能买下一套房子作为第二居所。Seaside的确吸引了创意阶层,但其中大部分都是短期度假者,对他们来说,这个地方仅仅是一个享受生活的场所,而不是一个创造价值的地方。


但生产型人群则完全不同,他们在这里的目的是通过自己的知识、技能和资源,为这个地方注入新价值。他们是创业者,是研发人员,是设计师,是那些能够将灵感转化为产品和服务的人,他们的存在,不仅能激发本地经济,还能吸引更多相关资源和人才进入。


同样一群人,在Seaside可能是消费型人群,但在硅谷就变身成生产型人群。


那我们可以进一步地问,为什么在Seaside的消费型人群没有“变身”成生产型人群?


这个问题其实也是我们很多“网红类”项目面临的共同问题:


一个城市,短期看着很热闹、人流量很大,但就是不赚钱,也带不来经济发展前景……


那如何让消费力转化为生产力?


如何让“人来”变成“人留”?



根据我们的调研,Seaside“长不出”生产型人群的原因有以下几个:


1. 缺乏产业支持


对生产型人群来说,创造价值需要一个生态系统——从技术支持到商业资源,从合作网络到供应链基础。这些条件在Seaside几乎是完全缺失的。


举个例子,如果你是一个创意设计师,住在Seaside,想把自己的灵感转化为产品,你会发现自己举步维艰。周围既没有能协作的专业团队,也缺乏能够支持生产的供应链,你只能带着草图和创意回到更成熟的城市寻找资源。


San Diego能够从一个边陲之地发展为生物医药中心,依靠的是背后一整个完整的产业生态:庞大的研发机构、高校支持和产业上下游的协同。



相比之下,Seaside更像一个“漂浮的孤岛”,没有融入更大的经济网络,它将焦点放在了生活品质上,却忽略了创意阶层更深层次的需求——帮助他们将创意变成现实。


2. 不仅要有短期吸引力,也要有长期居住力


一个社区的持续成功,不仅在于能吸引人来,更在于能让人留下。


不少地方靠着短期的热点流量把人吸引过来了,人们短暂地在城市停留,相当于是“试用期”,但长期居住力,则是社区真正的“内功”,它决定了人们是否会把这里视为“家”,是否愿意在这里扎根,教育孩子,赡养老人。


但很多网红城市在教育、医疗、更多元的工作机会等方面几乎是空白的。


这里没有学校,也没有完善的医疗。最近,一名男子可以在上海方便地问诊9家医院,对自己的病情做一个全面的了解,就很好地展现了大城市“留人”的特质。一座城市在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得分,是许多家庭做出迁徙决策时的核心考量。


但Seaside以休闲为主,除了房产、旅游,没有其他的产业,优质的工作机会非常有限,也决定了它只适合短期居住,长期留不下人。



Seaside的故事展现了一个残酷的现实:


城市的高颜值、高品质的生活方式是可以吸引创意阶层,但无法自动带来产业,这中间的大坑就是,“消费型”创意人群,转不成“生产型”创意人群。


要顺利跨过这个坑,需要的不仅是美丽的生活环境,更需要强大的经济和产业支撑。


如果你只停留在消费型吸引力上,那么当新鲜感过去,项目将面临增长的瓶颈。只有从消费力转向生产力,提供产业支撑和功能复合性,才能形成长期可持续的经济生态。


真正的成功,不是“人来了”,而是“人留下来了,产业也生长起来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TOP创新区研究院,作者:TOP创新区研究院、FTA建筑设计事务所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