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陌生的自己》(Strangers to Ourselves)一书中,来自弗吉尼亚大学的蒂莫西•威尔逊(Timothy D. Wilson)提出,人的思维在任何时刻都能同时接纳多达1 100万条信息。然而,即便按照最乐观的估计,人也只能有意识地关注这些信息中的40条而已。威尔逊写道:“部分研究人员甚至提出,几乎一切思维活动都是在潜意识中进行的,所谓‘意识’或许只是一种幻觉。”或者说,意识所起到的作用只不过是在为潜意识的所作所为寻找解释而已。
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让你了解到,当我们的生活处于充裕状态,情感受到恰当的滋养与指导时,我们的潜意识系统是什么样子。通过上千个现实案例,我会试图阐明意识和潜意识是如何互相影响和配合的,意识“将军”是如何“训练”潜意识“侦察兵”并听取其汇报的。从另一个层面阐释丹尼尔•帕特里克•莫伊尼汉(Daniel Patrick Moynihan)的观点,即人类进化的核心真理在于潜意识进化的重要性。人性的核心真理在于意识可以影响潜意识。
我们习惯了按照这种狭隘的方式描述我们的生活。柏拉图认为只有理性才是人类大脑中的文明因素,只要理性抑制住大脑中野蛮原始的情感,我们就应该感到高兴。理性主义者认为理性就是智慧的最高层次,人只要用理性克服不良癖好和迷信,就能获得心灵的解放。19世纪末出版的《化身博士》(Dr. Jekyll and Mr. Hyde)一书集中阐明了这样的观点。主人公的正面人格—科学天才“杰克尔博士”(Dr. Jekyll)代表了他的意识,而主人公的负面人格—野蛮、残忍的“海德先生”(Mr. Hyde)则代表了他的潜意识。
由于思维方式具有一些先天性的形成模式,所以这使得书本和学校的教育也经常会出现一些偏差,作者就举例说,有一本书叫《鱼就是鱼》(Fish is Fish),书中的主角是一条和青蛙交朋友的鱼,这条鱼让青蛙描绘陆地上的生物,青蛙答应了,但是鱼无法真正理解它在说什么,鱼想象中的人类是用尾鳍走路的鱼,鸟类是长着翅膀的鱼,母牛是长着乳房的鱼。而所有人都是如此,我们拥有由经验形成的模型,会用这模型来重塑我们听到看到的内容,得出属于我们自己的版本,这也就是为什么对于同一条新闻,中国人和菲律宾人能够得出截然不同结论和感情体验的原因。
像有时参加长跑比赛的短跑选手一样,布鲁克斯也不时推出长篇巨作。他之前的《布波族》(Bobos in Paradise)一书分析了美国新贵阶层,而新近出版的《社会动物》(The Social Animal)旨在探究“爱、性格和成就的潜在根源”。这本书在2012年5月出版了中文版。此书虚构了一对美国夫妇哈罗德和埃丽卡,以两人的生活史作为贯穿全书的主线。哈罗德出身于白人精英家庭,埃丽卡则具有中国和拉美裔血统。两人并没有过人的容貌和天赋,却都凭借良好的个性和决断力拥有了成功的人生。
因此,很多问题的症结并不在理智,而在于情感。人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社会动物》则强调情感左右人生。1994年,美国学者查尔斯·默里(Charles Murray)推出饱受争议的《钟型曲线》(The Bell Curve)。该书发现美国社会的阶层分化中,智力因素的重要性日渐增强。布鲁克斯对此论显然不以为然。在他看来,在学校外的社会环境里,智商不起多少作用,而且智商与勤奋等个人品质也并无直接关系。就人生成功而论,情商的重要性远较智商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