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0-10-16 15:25

广州的一个中药市场,是外国游客的打卡圣地?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跳海大院(ID:meerjump),作者:院办屎大淋,头图来自:猫途鹰官网截图


“广州有啥好玩的地方啊?”


每个初来广州的愣头青,脑中都会浮现这一问题,并发动自己的当地人脉,试图解决这一亘古难题。


然而,答案往往令人失望。


“广州塔?瞧瞧这是人说的话吗?排队俩小时,打卡五分钟,只为彰显自己是个不会玩的土鳖?”



“长隆?请问现在哪个大点的城市还没有游乐园和海洋馆?你咋不说网鱼网咖呢?”



前段时间头一次来广州的我,也遭遇了这一困局。


望着千篇一律的打卡地推荐,我不得不另辟蹊径,打开了外国人最爱用的旅游网站猫途鹰(Tripadvisor)


没想到这一瞧,就在一群妖艳贱货中发现了一个画风截然不同的地点——


清平中药市场。



它在外国游客中的人气,可以拳打黄埔军校旧址,脚踢后起之秀二沙岛。


注意看评论数和体验数


K11这种网红商城和它相比,论人气还停留在人迹罕至的史前时期。



一位外国友人留下的推荐语,更是让人心驰神往、浮想联翩:“这是个从电影里走出的地方,一定得参观!”



到底是什么魔力,让区区一个中药市场成了老外的网红打卡地?


接下来,院办陷入了思考 。


据说,当年马可波罗来中国时,曾经被花花绿绿的中药震惊得连连口吐牛逼。


然而他应该没有料到,即便过去了千年,他的后人们依旧会在清平市场中,做出同样的反应。


作为全国最大的中药材市场,这里给外国游客带来的首要冲击,便来自铺天盖地的量,和浩如烟海的种类。


如果运用点文学性的夸张来描述,那么到清平中药材走上一遭:


人均视网膜上都得蒙上五厘米厚的药渣。


在猫途鹰的清平市场评论区里,这类评论比比皆是。(评论内容皆为机翻)


这不,一位挪威大妈激情发问:“他们用这些东西搞啥咧?成千上万的商店!成千上万的中药!”



不知她的祖先维京海盗当初若是目睹了中国人的药材清单,是否会担心自己被抓起来晒干了煲汤。


文化冲击总是双向的。


前往泰国的中国游客,会被当地开放的性文化、鸡儿打鼓的演出震得一愣一愣的。


而来到清平的泰国游客,其知识盲区同样受到了一通地毯式大轰炸,以至于两句话炸出四个感叹号。



相较于“一惊一乍”的西方人和东南亚人,来自同为文明古国、且当地民俗同样生猛的埃及游客,则完美地融入了清平市场的氛围。


其面带微笑,举起蛇干的画面,让人联想起了他头顶毒蛇的古埃及法老先祖。




以上的外国游客,对清平中药材市场的认识基本还停留在单纯猎奇层面。


一言以蔽之,感慨无非都是“啊!神秘的东方!啊!古老的传奇!”


但是,也有一些游客能够拨开这层薄纱,发现一些更“中国”的东西。


一位来自新加坡的游客,偶然洞见了中国生意人的“托儿”奥义。


白天他来时,摊位前有顾客在挑选药材。到了晚上,同样的“顾客”依然在挑药材。



另一位西班牙游客运气比较差,来的时候赶上很多店铺关了门。


本打算猎奇的他,自己反而成了摊主们猎奇的对象。用他的话来说,每个人都像“有3个脑袋一样地盯着他”。



严格来说,清平市场是一块面积很大的区域。


除了中药材市场外,还包括宠物市场和水族市场(现已搬迁)


另外,这片历史颇久的区域,也有许多老广在此生活。


不少外国游客慕名前来,为的就是这里的“老广州”内味儿。


在一位加州游客看来,天河那片都是被过滤之后的fake广州,无聊,且缺乏个性。



另一位巴西游客也觉得,在这儿才能看到中国最真实的一面,甚至还留下了泪水。


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工作时间过长,居住条件恶劣,吃很多其他国家的人根本不吃的东西,只能在温饱线上挣扎。



然而,也有游客对这里的文化习俗很反感,一位加拿大游客给出了一星,表示不会再去中国了。




学术界有个名词,叫东方主义。简言之,它算是一种西方中心论,指以讲东方视作对立面,敌视或带着偏见去审视东方文化。


重温上面的游客评论,很容易就能发现东方主义的影子。比如猎奇性地看待中药,苛求低收入者的环保意识。


当然,在缺乏了解的情况下,偏见是难免的,中国人看外国往往也是这样。


清平市场真实模样到底是怎样,还得亲自去看一看。


身为一个东北人,我对于广州的印象,相当一部分都来自道听途说。


有人说,广州曾是“东方巴格达”,治安差得一匹。


也有人告诉我,广州是做生意的圣地。一把梭哈,成则会所笑哈哈,败则打包滚回家。


总而言之,这些刻板印象,构成了我对广州认识的一部分。


以我的视角去探访清平中药材市场,不妨说成是“东北主义”视角。


清平中药市场位于荔湾区的六二三路上,邻近黄沙地铁站。出了站,大概十几分钟的路程。


作为广州老城区的一部分,附近的建筑、店铺照片还都保留着曾经的老广州气息。


对我这种北方佬来说,多少有种异域风情。



从地铁站到清平中药市场,路上会经过一段遍布医疗用品批发和水产批发的路。


虽然没到目的地,路边就已经出现了鼓捣药材的人,正拿着喷枪烘烤地上的不明果实。


后来到了市场我才知道,这玩意儿叫石斛。据说古代故事里为救人冒险去悬崖采的“仙草”,指的就是它。


   

再往前走一些,空气中的中药味儿便浓烈了起来。道路两旁,也逐渐开始有单独的药材店浮现。


       

大街上鳞次栉比的店铺,和货架上密密麻麻的中药材,仿佛形成了一种套娃的关系。


前方呢,就是布满了中药材铺子的清平中药材专业市场。



身为100%made in China的国人,按理说对一般的中药材早已习以为常。


但真当海量奇奇怪怪的中药材向你狂轰乱炸,你还是会受到一种强烈的震慑。恐怕,是骨子里的神农血液在作祟吧。



这里卖的中药,有很多院办都是闻所未闻。在万物皆可靓的广东,药材也要争当一回靓仔。


比如图中的靓姬松茸、靓虫草花。



还有一些店家没有标名字的奇怪药材。


例如这个,姑且称之为中药版费列罗。



而平日里常见的药材,在这儿也像是变了副模样。沙包大的拳头你可能见过,但你见过砂锅大的灵芝吗?


      

总之,不管是地上长的还是地下长的,天上飞的还是水里游的,在这儿都能找得到。不夸张的说,清平就好像是把《本草纲目》变成了立体现实版。

       

梅花鹿标本为鹿茸倾情站台


然而,与丰富的种类相反,这些药材的使用方式却显得相当单一。


院办接连问了好几种药材应该怎么服用,得到的答案,皆为老广最爱的烹饪方式——煲汤。


哪怕是顶级猫爪草,也逃不了被煲汤的命运


不过,煲一份中药汤的价格绝对不菲。


拿开头见过的石斛来说,院办问了一圈,一斤的价格基本都维持在四位数。

       

只有少数干货被明码标价


而且,据说这里的水很深。一个完全的小白来购物,很容易就被商家套路进高价之类的陷阱里。


院办问了一位店主关于外国人来这儿“朝圣”热潮的事,老板说以往来这里逛的外国人确实不少,白天晚上都挺多。


但由于我并没有买药材,老板不愿意再跟我多费口舌,其他家的老板也多半如此,一眼就能看出你不是来买东西的,没什么跟我对话的欲望。


可能是因为禁野味的缘故,现在的清平中药材市场已经见不到这种外国游客拍下的活蝎子了


整体来看,清平中药材市场分为三部分,一是清平中药材专业市场的大楼,二是不远处的清平东药材市场,三是聚集在市场大楼外的个体商铺。

       


除了负责销售的店铺,这里还分布着负责把药材打粉、切片和包装的店铺。综合起来,便是中药材产业的一条龙。



而与其相应的,便是依附在这条产业线上的劳动者。


还记得那位因当地人的生活环境而哭泣的外国游客吗?


到清平走上一圈,你就能明晰她那种感情萌生的因素——这里满是中国下层劳工的浮世绘。


例如在炎热的夏日之下(院办去的时候是7月),当街睡着的人们。以天为盖,以地或板子为床。



还有用三轮拉着比自己体型大上三四倍的货物的人。



劳动者们的居住环境,不少也都难以称之为舒适。站在门口,可以闻见里面那种长期缺乏光照而形成的特有霉味儿。



即使建筑已经被定为危险房屋,依旧有人住在当中。



在一处墙面早已斑驳的旧房下,院办还发现了住户的精神依托。放大下图,就能在窗户下发现一个貌似是老君的神像,悠扬的宗教音乐,从其下方传出。

       


在来清平之前,院长曾跟我说:“你应该再去附近的沙面岛看看,我觉得那里就是假的广州。”


于是,逛完清平,院办顺路来到了沙面岛。


沙面岛距离清平所在的区域只有一桥之隔。然而长度不过十余米的桥的两岸,却是截然不同的光景。



如果说穿梭在清平街上,感觉像跟一堆药材在破铁锅里被翻炒;那么来到沙面岛,又像是化身盖茨比,体会布尔乔亚曾经在这片土地上的荣光。


郁郁葱葱的树交映在宽敞的路面上,路边多半都是些新古典主义或者新巴洛克式的建筑。



例如这个亚细亚火油公司的旧址。在过去,沙面岛曾是英美等国的租界。岛上的建筑,皆为当时的使馆、公司、住宅等设施的遗址。



       

还有这间蒂芙尼蓝配色的星巴克,大概是我见过环境最好的一间星巴克。




而在这里,也几乎再见不到先前那些劳动人民的身影。取而代之的,更多是带着同伴过来拍照的“有闲阶级”。在长枪短炮的取景框中,构建出即将在点评网站上收获无数赞的美图。

       

      

踏出沙面,视野仿佛一下从洞中拉到了开阔的平原。江边特有的柔顺微风吹来,对岸高耸的钢筋水泥拼接出一幅当代大都市的图样。


一时间,叫人有点分不清哪个才是真正的广州。


       

在以前,广州老西关流传有一句俗话:“得清平一铺一世无忧。”清平所在的六二三路及其周围,自古就是广州的商业胜地。


1780年的西关十三行(油画)


而对于许多老广而言,以清平市场为圆心的这片地带,还是无数青葱回忆的承载地。把它们像书页般翻开,里面写满了人是如何与地点互动进而将情感寄托于此。


建国之后,收回的沙面岛变成了市民的公园。


改革春风吹满地,争气的老广市民们骑着无产阶级战车大二八,抹平帝国主义铁蹄在水泥路上留下的印记。


80年代的沙面岛


而它对岸的六二三路,也随着历史的演进,在原先那些中医馆的逐渐集中下,最终于1979年诞生了清平中药材市场,还有一批老广记忆中的老字号,好吃的好喝的,这里都有。


1993年的清平中药材市场


那时的清平路口,有家叫“蓝鸟冰室”的甜品店。在一些老广回忆童年的文章中,它堪称一道从口中甜到胃里再甜进心坎儿里的快乐密码。4分钱一条的水果味雪条食,够幼年期老广们开心几日。

       

《童年记忆中的沙基涌》by 东泰山人


广州早有“广州十大名鸡”的传说,其中位列十大名鸡之首“清平鸡”当年也是这里的舌尖瑰宝,令无数老餮垂涎三尺。

       

 “皮爽肉滑,骨都有味”,是老餮赠与“清平鸡”的最高赞誉


清平鸡诞生在清平路上的清平饭店,因为经营不善,清平饭店的母公司在2002年倒闭。


而它附近的六二三路骑楼和各路老字号,也随着政府修建内环路,在1999年被尽数拆毁,是当年中国大陆拆迁速度最快的工程。

       

当时的施工现场


不过,今天的清平中药材批发市场大楼,也正是因为这个工程而诞生。


常有人说,广州是一个巨大的批发市场。


而清平市场所在的老西关,无疑是最能代表这座大批发市场的一个缩影。


当逐渐拔地而起的天际线逐渐抹平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差异性时,饱经摧残的老西关,依旧拖着有些残缺的身躯,背负着老广州沉重的历史和风情。


清平饭店不在了,前任员工们重新开起了文记壹心鸡,把清平鸡的味道传下去。

       

图源:《星·旅途》


在看戏早已沦为老古董娱乐方式时,清平市场周围,依然有人坚守着一家戏服店。



诚如前文的外国游客所说,不来这里的话,可能永远都不会了解广州最real的一面。


再比如我的狗友。


今年十一,一位东北狗友来广州游玩。在逛了一整天天河区之后,一向喜好拍照的他,竟没按下几次快门——


基本都是别的城市有的,没啥可拍的。


次日,院办给他推荐了清平中药材市场一带。果不其然,那种带着野性的照片又开始层出不穷了。

       

       

参考资料:

[1]《旧城改造与文化传承 骑楼街与2/3老字号消亡》-金羊网

http://www.ycwb.com/xkb/2007-11/21/content_1692247_3.htm

[2]《走访广州中药材和滋补品批发市场:清平中药材市场》

http://www.yeweipf.com/market/1005254.html

[3]《广州人未必都懂“清平”》

https://www.muatrip.cn/single-post/2015/07/18/%E5%B9%BF%E5%B7%9E%E4%BA%BA%E6%9C%AA%E5%BF%85%E9%83%BD%E6%87%82%E2%80%9C%E6%B8%85%E5%B9%B3%E2%80%9D

[4]《童年记忆中的沙基涌》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0/0701/08/200041_921586293.shtml

[5]《几曾回首:儿时的茶楼酒家》

https://bbs.wenxuecity.com/memory/926578.html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跳海大院(ID:meerjump),作者:院办屎大淋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