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乔治王(ID:BBfresh),作者:乔治群岛,题图来自《黑神话:悟空》
昨天游戏科学发布了一支12分钟的《黑神话:悟空》的实机测试锦集,这个以《西游》为题材的作品一年之后终于又公开了新内容。和去年一样B站一天就过千万播放。
给大家机翻一页在油管上底下的评论,并非屎里淘金。大家忍受一下机翻腔感受感受氛围。
还有人指出其实是龙珠借用了这个故事。
中国龙也是被反复提到的亮点。
许多评论都在感慨妖怪的设计想象力简直疯狂。
我加了不少群,有独立游戏群、设计者群,美术群,夸奖黑悟空很多,但面对黑神话这样的作品,也发现从业者比较容易心情复杂而说怪话。
说怪话的初衷各不相同,随口聊几种比较有代表性的。
首先一种怪话的初衷,是大家都在捧的东西,却和自己无关。
对于许多怪话来说,这个初衷比较常见,就是心态上比较难平衡。笼统的说虽然大家都是游戏行业,但《悟空》不是自己工作体系下的东西,不要说做了,连学习的需求都很遥远。积累的方法、经验也不太适用。
过去既没有加入,未来也不会加入。不介意用自己的经验说成怪话来评价一番。当然,评价黑悟空人人都能评价,人人也想听听评价,正面负面评价本身都不是问题。
之所以说是怪话而不是评价,是因为出发点就不是出于建议或者评价,而是在表达自己过去的经验放在另外一个领域里也有效用。
这是从业者独有的尴尬心态。
可能是没有走到绝望的山谷缺少敬畏之心,又也许只是心态上想找补找补,这种不平衡产生的怪话,前半句想说就是:这些没有你们这些外行想的那么牛逼,而后半句真正的表达都卡在了心里。
第二个就是工作价值感的缺失。
过去3A在国内游戏市场是小众里的小众,手游是主体。所以很多方法论都围绕手游在进行。当然未来也是,这一点不会因为黑神话的出现而改变。
之所以大家都一门心思将注意力放在手游上,因为市场决定了这就是最主流的职业成长路线,这里有比较明确的晋升路径,行业机会,通用的技能点数。
而3A牛逼,但规模小,从业者也少,在国内就更是微不足道,大家埋头吃饭就好。而对游戏品质都可以归咎于是市场的选择、是监管的严苛、反正大家都做适应性产品,主要是做好服务。
这就像本来寝室里都在打lol,大家都等着毕业了找个厂上班,对面学校有人考研与我何干。但忽然你的上铺说不行,老子要考研,然后挑灯夜读,复习还做得贼好。
不管他有没有考上,当下大家打lol时都容易感觉虚无。我在我的蚊帐里BAN人,你却在你的蚊帐里翻书。
你考研做得越到位,虚无感就越强烈。
当然了,这种虚无的情绪过去的也很快,lol还是要打的。
但是从此多了一个念想:他要是没考上就更好了,我既打了lol,他又白费了力气,我们的出路又是一样。
这种心态的怪话就像是这样。
你考研是肯定考不好的,最好的状态就是一直备考,永远保持一个努力学习的形象。
最后怪话的初衷比较抽象,就是方法论的斗争。
老一辈从业者技能点都在过时,过时的速度越来越快。你的三年经验,是新人入行的基础,你的五年经验,是他转正的目标。
游戏设计从过去的跳大神到现在越来越方法论,干了几年之后大家普遍积累了自己的做事方法。职位越高,方法论输出的频率越高。
做事方法的差异很大,但很多时候结果差异并不大,两个人经验相当,目标一致,但做事方法不一样,却并不一定是一个方法显著的好,一个方法显著的差。或者这种好与差对项目来说并不决定。但在项目里外,方法与方法之间的斗争却非常激烈,时时存在,而且成本很高。
为什么这么激烈,或者说方法有这么重要吗?
重要,因为他之所以在这上班的的价值,就是用方法论做解释;他被雇佣的预期,就是他能做解释。他被要求解释,而不是配表、切图或当个刷草仔。
失去了解释权,他就失去了工作,成为了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这是路线问题。
这也许就是方法论的诅咒。
方法论被要求用来不断地做解释,解释过去,解释现在,解释旧的,解释新的。
就像AI对抗式训练,吞进一个个样本。
然后解释又让我获得信任、价值、物质上的激励,最终形成自恰的逻辑来推动事情。
那……如果一个东西解释不了呢?
哪怕我的解释都建立在地球位于宇宙中心。
哪怕我的解释都建立在君权神授。
哪怕我的解释已经精致到了过拟合的地步。
我只能解释、只能辩驳,这就是我的价值所在,不然就会被不信教的人砍下脑袋。
这就是方法论斗争之间激烈的由来,听起来很像击剑。
以上这三种怪话在国外3A出现时都不常会出现,遇到同班同学时发作明显。
但不管怎么说,大家还是会习惯有《黑神话:悟空》这样的室友的,就算真的有朝一日变成了胜利者的后宫,也许习惯了就好了吧……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乔治王(ID:BBfresh),作者:乔治群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