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读城记工作室 (ID:DUCHENGJIPLUS),作者:刘文杰,编辑:潘展虹,版式:庄静怡,头图来源:IC photo
手里有粮,心里不慌。
特殊期间,除米面粮油、肉菜蛋奶外,罐头成为不少人囤货清单上的“宠儿”。囤青菜、囤肉都不如囤罐头。毕竟罐头少则存放数月,多则存放两年甚至更久。
用罐头装载美食,藏着人们的智慧——无须为食物担忧,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海里游的以及树上长的,都能通过加工装入罐头,还能随时享用。尤其是在中华大地上,当种类丰富的食材遇上保鲜的罐头,将美味封锁,不受时空限制,让人随时随地享受舌尖上的美味。
这样跨越时空的食物,在特殊时期更是成为人们的餐桌上的美味。
近日,有广州网友晒出了自己在封控区收到的物资,豆豉鲮鱼罐头受到关注与讨论。“我时不时会特别想吃豆豉鲮鱼罐头。”围观的广州街坊忍不住讨论。
东北网友不服气道,“在我们这里,黄桃罐头‘包治百病’。一感冒就缠着吃,吃完罐头,感冒就好了。这估计治愈了无数个东北小朋友吧。”
在社交平台上,陆续有网友对罐头食品测评,分享哪里的罐头最好吃。
中国是世界第一的罐头生产大国。天眼查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有超4.8万家罐头相关企业(名称或经营范围含“罐头”,且状态为在业、存续、迁入、迁出)。从地区分布来看,广东省的罐头相关企业数量最多,超1.5万家。其次是湖南省和山东省,均有超3000家相关企业。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每个地区都有独特的美食口味,不同的罐头代表不同地方的味蕾记忆。
那么,问题来了:哪里的罐头最受欢迎?时代周报记者以华北、华南、华东地区为区域划分,选择了19种最受欢迎的罐头,统计网店月销量发现接近2万罐。其中各区域销量最高的三款罐头分别是——广东豆豉鲮鱼罐头、河北军工罐头、上海午餐肉罐头。
一、华南地区:流水的配菜,铁打的豆豉鲮鱼
广东是中国本土罐头的起源地之一。
19世纪后期,珠三角兴起“下南洋”。人们远离家乡打工创业,家人考虑到他们出外也会惦记家乡味,就想着把将家乡盛产的鲮鱼让他们带走。
要想把鲜鱼的味道保存下来,最好的做法就是把鲮鱼煎至金黄后,浸泡在盛满豆豉油汁的瓦罐中,能保持长时间保存不腐坏。他们可以把这口家乡味放进行李,在远方品尝。
游子的乡愁成为了商机。据《广州市志》记载,广州广茂香罐头厂于1893年建立,第一罐豆豉鲮鱼罐头就此诞生。
其后,广茂香数次更名,在1958年变成广东罐头厂,生产豆豉鲮鱼罐头。而厂家在香港注册的“鹰金钱”商标,也成为广东人念念不忘的童年美味,传出“百年鹰金钱,始创豆豉鲮鱼”的佳话。
豆豉与鲮鱼皆为广东特产,当两者碰撞交融,诞生出地道的广东味道。这也能成为游子在外奔波劳碌之后的犒赏,依靠这一罐豆豉鲮鱼,慰藉一天的疲劳和思乡的烦忧。
如今,豆豉鲮鱼成为很多广东人的居家必备。“每逢夏季,对油腻饭菜无感时,熬点白粥,搭配一盒豆豉鲮鱼罐头,立马胃口大开。”广东人周颖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掀开薄薄的盒盖,铺满豆豉的油汁里,是一条条散发豆豉香的鲮鱼。炸过的鱼骨不用剔除,反而越嚼越香。
鱼肉更是没有一点腥味,肉香的层次却更丰富。吃起来酥嫩有韧劲,每一口都是满满的豆豉香,甚至比刚出锅炒的豆豉鲮鱼更入味。
夹一颗豆豉送进嘴里,感受豆豉在齿间咀嚼、融化的过程,鱼肉的鲜香与豆豉的酱香味交织在一起,足以让人称绝。
美食家蔡澜先生在谈及豆豉鲮鱼罐头时曾说过:“天寒地冻,当肚子饿时,来一大碗热腾腾的白饭,夹一块豆豉鲮鱼吃,绝对没有比这更美妙、更令人满足的饭菜。”
在广东人的菜单上,豆豉鲮鱼罐头可不止是配白粥、白米饭,只需稍微加工,就能成为餐桌上的一盘上品菜。
最常见的做法就是,用豆豉鲮鱼罐头油麦菜,蔬菜稀释罐头中的油,豆豉的酱香又可以遮盖油麦菜细微的苦涩。入口,清爽而不单调,味道浓郁而不油腻。
在广东,几乎每家粤菜餐厅都有豆豉鲮鱼炒油麦菜这一道菜。就如同湘菜中的农家小炒肉,这一道菜是否镬气十足,一定程度能体现这家餐厅厨师的水平,毕竟这是本地人的独特回忆。
“半罐豆豉鲮鱼炒油麦菜,小时候爷爷奶奶常做给我吃的,他们还会把鲮鱼都夹给我吃。”这口味道,也是周颖的童年味道。
二、华中地区:家有喜事,必开午餐肉
在长三角人们记忆里,少不了午餐肉罐头。
午餐肉罐头最初是舶来品。它诞生于1937年的美国,一开始定位是军粮。二战结束后,上海稍微富裕点的家庭会经常托人买军队剩余的午餐肉罐头。
于是,这种名为“肉”,吃起来Q弹、香味独特的罐装食物,开始在上海走红。
1957年,上海梅林罐头厂请来斯洛伐克专家,生产出中国第一批午餐肉罐头。因为价格不菲,最初能消费得起的家庭并不多。
演员陈冲曾在自己的微博发文回忆,1979年自己还是18岁,在拍摄电影《小花》时,眼巴巴的羡慕同剧组的演员有午餐肉罐头吃。“也许十八岁生日那天,吃到了午餐肉,那一定是幸福的。”
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上海,家有喜事请客吃饭,一盘切得规规矩矩的午餐肉成为必不可少的菜品。
那会,用一盘午餐肉待客,和现在端出鸡鸭牛羊等硬菜待客,是差不多的礼遇。
当改革开放逐渐深入,经济飞速发展,午餐肉罐头走进更多寻常百姓家。
在一个家庭里,打开午餐肉罐头,仿佛是父亲的特权。因为旧式包装是需要用底部小钥匙把盖子转开,扣出整个午餐肉,整个过程需要力气。当父亲打开包装,一股独特的肉香扑鼻而来,让人不自觉地咽下口水。
△ 午餐肉常常都与鸡蛋搭配 图源:微博截图
如何料理午餐肉,成为母亲接下来的任务。打一个鸡蛋,将午餐肉切成薄片浸泡在蛋液中,再夹起放进平底锅里,将其煎至两面微金黄。
最后一步是淋上辣酱油或者番茄酱。浸过蛋液的午餐肉,表皮酥脆,内里嫩滑,口感层次更加丰富。鸡蛋与午餐肉的味道相融合,香而不腻。
在物资丰富的年代,长三角把更多本土美食放进罐头,不论是红烧排骨、梅菜扣肉、油焖笋,还是四喜烤麸、排骨莲藕汤等,人们随手拿出几罐,稍微加热摆盘,就能轻易做成一桌家常大餐。
三、华北地区:硬核的肉食罐头,能量之王
罐头地图往北,就不得不提让华北地区人们痴迷的红烧肉罐头。
电视剧《春风十里不如你》里面,穿着军装的演员周冬雨对着镜头大快朵颐地吃一罐红烧肉,边吃还边诱惑观众:“你们不吃,可不是我不给你们啊。”电视剧播出后,这款罐头被网友们疯狂搜索。
红烧肉罐头的前身,是特供部队的军工罐头。
从罐头的包装就能看出军用的特点——以军绿色、黑色为主要色调,最初的包装延用无拉环的密封方式,十足的军工味儿。最能说明特点的还是满满当当的一罐肉食,对于军需而言,肉是保证能量的重要来源,也是保证体力的根本。
于是,各类能量十足的肉类食品就被放进军用罐头里,牛肉、午餐肉、扣肉、蹄膀等,配以红烧的做法,组成了能量食品,满足了北方吃肉的豪横。
肥瘦相间的红烧扣肉和蹄髈、大块结实的牛肉、酱味醇香的狮子头……每打开一罐,都会感叹,这肉实在太多了。肉食者见到这一罐头,大抵是走不动路了,开盖后迫不及待往嘴里送。白肉浸泡在油中,一口下去,软软的肉、满口的满足。
△ 网友用红烧牛肉罐头加上土豆倒进小锅煮食,“又香又下饭!” 图源:微博截图
稍微有点耐心的吃货,会选择配上一碗热乎乎的米饭,将罐头连汁带肉放在米饭上,将肉碾碎后与米饭均匀搅拌。油汁包裹住每一粒米饭,堪称下饭神器。
更有甚者,将罐头肉作为主料,搭配葱花、土豆、茄子、面条等等入锅煸炒,五分钟待肉汁的味道渗透到菜里,一道丰盛的菜品就完成了。
受“生鲜至上、不时不食”文化洗礼的人们,在特殊时期想起尘封已久的罐头。但也是这些罐头,成为特殊时期最能慰藉人心的食物。
当然,在特殊时期,商家想的比你周全得更多:有罐头商家上架了单兵自热食品、单兵即食食品、常温集体食品、压缩干粮等各类军用食品。其中应急求生食品套装,号称能满足一家三口15天所需的生命能量。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读城记工作室 (ID:DUCHENGJIPLUS),作者:刘文杰,编辑:潘展虹,版式:庄静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