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2-05-17 19:45

疫情下的爱情,能保鲜多久?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塔门(ID:DT-Tamen),作者:菜乙己,编辑:唐也钦,原文标题:《疫情下的爱情:被重新评估的“亲密关系”》,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疫情至今,已经两年有余。从日常出行、到人生规划,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变。然而有些东西是不会变的:疫情封控下的城市也许会静默,但人的情感却永远暗流汹涌。

 

上周,我们发起了“疫情下的爱情”故事征集,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回复:有人已经在独自煎熬中与恋人异地了数百天,也有人正因为24小时面对同一个人而倍感烦恼……


封控给亲密关系带来的挑战不尽相同、千人千面。


我们根据收到的故事,浅列了几项最常出现的,疫情对于爱情的影响:


1. 共处一室的极限挑战


“24小时呆在一块,工作也在一块,吃饭睡觉也在一块。”


人是一种不太有耐心的动物。长时间持续做同样的事是折磨,长时间面对同样的人亦然。平日里,相看两厌的恋人出门上班、聚会,回家时就能又一切如新,相互间好言以待。更不消说那些习惯了异地而处,只在周末约会、假日相见的情侣:见得少,感情出现裂痕的机会自然也少。


疫情改变了这一切。突如其来的封控让太多措手不及的情侣进入了“24小时同居”生活。柴米油盐的现实渗入了诗情画意的想象,并非所有人都能在经济、心理、健康等等多重压力下参透生活的浪漫。一不小心,情人就变仇人。


但困境来临时,并非孤身一人,好像又是不幸中的万幸。某些网文和同人段子爱用的一个经典场景是,“A和B被关进了一个不做爱就不能出去的房间,会发生什么”。而如今最荒诞的想象也已经变成现实:被疫情绑定在逼仄的室内空间,不能逃离的我们,除了相濡以沫地协作,似乎也没有更好的选择。


从柴米油盐到家务分配:不患寡而患不均


@苹果:


我的天哪,24小时呆在一块,工作也在一块,吃饭睡觉也在一块,曾经一起住了一年多都没有这么难受。甚至是到了没感觉的难受。包括日常花销、家务分配、休闲时间的分配,压力排解等等方面……包括两个人对未来的规划,因为疫情好像也出现了分歧。


@海獭:


我家是典型的“男主外女主内”。看到封控隔离后我妈在家的待遇,更坚定了我要谨慎走进亲密关系、谨慎走进婚姻的想法。我爸说我妈做家务从早忙到晚太累了,没必要,现在家里挺干净的,可以多休息休息。我妈就开玩笑地提了一次让他来拖地,结果拿到拖把还没三分钟,我爸开始大呼小叫:“天啊,家里两个女人,竟然要我来拖地。”


并肩作战,总好过孤军奋战


@安康鱼:


真要说起来,我的爱情应该感谢封控来着……毕竟我的另一半最初和我熟悉起来,20年的那场封控功不可没。那场封控让她的朋友们的婚姻关系面临各种问题,乃至需要法律服务的程度。这开启了我们频繁沟通的契机。而这个“八卦”的过程中,我们免不了会交换彼此对感情的观点和态度。我想,我们的火花就是在这个过程中点燃的。


今年的封控,和20年的差别太多了……对我个人而言,最大的区别应该是我不再是一个人面对了吧。幸运的是我有个可靠的队友,社区团购,以物换物都是小事,我家领导居然还联系上了被困在单位的Ole员工,原价整了一批四位数的物资。


@叶子:


似乎没什么特别的,中午我做饭,他洗碗,晚上他做饭我洗碗,觉得挺好,疫情期间在一起的时间,比恋爱前四年在一起的时间差不多都要多了,觉得还好。


@三角:


3月15日我的小区先进入封控,男友担心我一个人,就来陪我,到今天5月12日,正式同居58天了。之前我们有认真考虑过先不要同居的事情,都希望彼此可以保留一定的私人空间和生活,结婚更像是不敢提的尴尬话题,彼此之间都一丝丝紧张和害怕。不过截止今天,一切都好。会有不方便,但是好像没什么害怕的。


2. 被动异地,被动延期


“好想拥抱在一起。”


异地恋成了常态。同地异校,同省异城,同区异楼,处处异。


而异国恋站在异地金字塔的顶端:高处不胜寒。新冠导致多数国际航班被取消,Ta站在机票的那头,Ta站在机票的这头,掰着指头数日子——


非必要可以不出行,非必要却无法不相爱。


恋人相见被按下了暂停键,新人办酒也被无限延期。没有人知道新冠何时才能真正结束,但所有人都滞留在了此时此刻此地,静等戈多。


爱情是一张机票


@苍铃:


男朋友在国外,687天没见过真人了。因为天价机票,我过不去,他过不来。


@嗷呜:


疫情期间和相恋三年的男友挺过了异国恋,却在他回国隔离的时候分手了。


@Crystal:


他在温州,我在东北。(因为疫情)我们俩一年没见了。以为会分开,感情却越来越深。


有一次我们俩正在冷战,下午他居然给我发消息,告诉我他被困在电梯里了,一个人,在两层楼中间的位置。可我什么都做不了。后来事情顺利解决了。他告诉我,遇到危险的时候,他心里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我。


不是异地,胜似异地


@King:


没法和对象见面,生活缺少了许多乐趣。明明就隔了几栋楼。以前有过说走就走的旅行(指晚上十点突发奇想骑车去外滩),现在连出楼都是奢望。我们的放风时间不一样,所在的网格也不一样,根本见不到面。好想拥抱在一起。


除了思念,网络也看不见情绪,他缺少了对我情绪的判断,我也是。网络会让关系不是那么紧要,有时会觉得可有可无。因而有时会产生不小的矛盾。很多事情都需要当面说的。哎。


@青弗: 


明天是我和他在一起的99天纪念日,同城异校,不是异地胜似异地,我们都非常的爱彼此但由于封控至今没有见过面。想念难以表达化作矛盾与争吵。


延期,再次延期


@一宁:


8年长跑,今年3月份领证了。21年离开了北京,买房回二线。欲举办婚礼,年底封城,推延。欲22年五一婚礼,上海疫情外溢,不让聚集。再次延期。


3. 被重新评估的亲密关系


“有些人把疫情看做纽带,把异地情侣更紧地绑定在一起,有些人则认为不过是过眼云烟罢了。”


加缪在小说《鼠疫》中这样描述现代城市中的爱情:


“由于缺少时间和思考,人们只能处于相爱而又不自觉的状态。 ”


只有重大变故——比如鼠疫,比如新冠——才能打破这种麻木。当一切正常、平稳运行的时候,我们或是怠于思考,或是缺乏新的视角。只有踩下刹车,轨道逐渐偏离时,我们才有了推翻一切习惯,重新审视世界,于是也认清自我的动力:


声称“爱无能”的年轻人,是“不能”爱,还是“不愿”爱?


人人“社恐”的年代,我们对社交,到底是“恐惧”,还是“渴望”?


陪伴是长情的告白,也是救命的浮木


@张三:


异地恋,上次见面还是1月初,本来计划4月份见面,疫情封控直接给我封到了现在。


影响大概就是,之前我很适应异地恋,不喜欢两个人整天待在一起,过于频繁和密切地参与对方的生活。所以对于一两个月见一次面,大多数时候靠打电话和线上聊天,并没有觉得很不适。现在发觉面对面交流是很重要的,共同生活、共同经历的体验也很重要。


对方没有和你有共同的经历,就会发现对方真的完全理解不了你的处境你的心情,我很沮丧他也很沮丧。


他在北京,报名了来支援上海的志愿者,说“万一分到了你在的小区呢”,被我一顿臭骂。最后这件事因为北京上海距离太远没有车辆可以接送志愿者而告终。


@突突:


我自己没什么亲密关系,特指男女朋友,但这回疫情让我感觉谈个对象可能还有点意思。


目前还在上海读研究生,众所周知的原因,上海这两个多月的时间都被浪费掉了,我在宿舍上网课,听我舍友和她男朋友打电话。他们本来就是异地,但这次被封到宿舍里,一个明显的变化是,他们从一天一个电话,变成一天两个电话(没有扰民)


其实我舍友曾经跟我吐槽过她男朋友不上进,没主见,家庭关系复杂等问题,我当时觉得,你男朋友已经在你嘴里这么不行了,那就分手吧,早日止损。说的多了,我以为她早都想好分手了,但是这学期突然的封校,好像把两人的关系一下子绑紧了。她在电话里撒娇,跟她男朋友吐槽学校,还带着男朋友一起抢学校超市的东西,拉着男朋友给自己改论文,可能很多情绪没有办法跟舍友们倾诉,于是把异地男友当做阴沉情绪下的浮木,毕竟男朋友可以透过摄像头给她看看正常的人间烟火气。


我想他们应该是不会分手的,毕竟困难时期有人跟你交流也是情感的纽带,这种纽带可能会增强了这种亲密关系之间的依赖性。像我这种能从电影,综艺,书本,工作中汲取能量的人,疫情对我的影响有多大呢?说不清楚,大概就是不同人群把亲密关系认定的比例不同,有些人把疫情看做纽带,把异地情侣更紧地绑定在一起,有些人则认为不过是过眼云烟罢了。


无论未来,珍惜当下


@小蓝:


封寝太寂寞了,开始找人聊天。遇到了聊得很来的人,在暧昧期,像极了爱情。


封寝期间的物资采购,吃饭,互助都和舍友一起,培养了感情,发现即便有很多不同点,但还是能够深夜畅谈,会因为离别而抱在一起哭。封寝没能见到很多人,正好临近毕业,终于醒悟了,有些人或许突然间就会失去联系,只能珍惜当下。所以今年第一次给父母买了生日蛋糕,父母特别开心,发来了吃蛋糕的视频。


或许封控会带来限量版亲密关系,封控结束一切都会慢慢回归正轨,交叉的人生线又会慢慢回到原来的轨道。不过,我已经学会珍惜当下了。即便要结束,我也会在这个时刻好好去爱。毕竟,人生不也只有一次吗?


4. 爱迎万难,爱赢万难


“未来可能依然有我们没有想到的问题,但我们有解决的方法和意愿。”


回收征集结果的时候,我们有过一个小小的疑问:愿意填写问卷的朋友,是否都代表着某种爱情的幸存者偏差?那些在疫情下谈崩的、散伙的、拉黑的,或许比(目前)拥有了美好结局的朋友,更难以轻易分享自己的经历。


这只是一个猜想。但这个猜想在某种程度上显示了一种悲观的底色:在艰难的处境下,我们真的能相信爱情吗?


或许有很多人会和我们一样保有怀疑。但有一点却更容易达成共识:在艰难的处境下,我们都比以往更需要相信什么。


尼采蔑视宗教,却比大多数人都懂得信仰的力量。在《信仰的需要和使命》中,他曾写道:


“哪里需要意志,哪里就急迫地需要信仰。”


毋庸置疑,每一声“共克时艰”背后都需要一些异于平时的意志力。或许,相信爱,总比毫无信仰,来的“有用”一些。


“2020年我们结婚了”


@寿喜锅子:


其实我也没想到封控让我和我男朋友的亲密关系升温了。


在封控期间因为我们24小时待在一起,所以我能清晰地、日复一复地观察到他什么时候开心得像个孩子,什么时候会板起脸自我消化,什么时候会和我诉说心声......这些观察的结果对未来长期的亲密关系发展是很有帮助的。


@一兮:


2019年末疫情刚爆发的那年,我们打算年底结婚,因为疫情便取消了。在去老公家的路上可能受了风寒感冒了,第二天开始发高烧,烧到38度,我老公和他妈妈害怕带我去医院,我会被带走隔离,然后无法照顾我,所以带我去村医那里看,村医让我们去医院,虽像感冒但太危险了,以防万一,去了医院确实是感冒,做了很多检查,输了一周的液,烧才退下去。


其实我当时的内心就是,天啊,如果是新冠,我得连累多少人,尤其是我老公一家,我情愿一个人病死,也不想连累爱我的人。经过发烧一周的重感冒,我真的觉得,这家人值得爱,这个男人值得嫁,2020年我们结婚了,现在快两年了,真好。


“我们已经准备好要孩子了”


@大熊:


我们是在18年认识的,如今已经结婚了。度过了2019年的磨合期,紧接着就迎来了第一次疫情。长期居家,让自己对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开始重新思考:曾经我是一个全身心工作的人,现在我开始享受家和的感觉。


疫情之后,因为我们的老家在不同的城市,各回各家,要知道两个刚刚认识一年多的人长期分开的话,情感的联结、还有话题的一致性,都会出现偏差。在20年春天我们再次见面的时候,有一种失而复得的感觉,又伴着一些陌生。当时想着,一定要把手牵紧,一起努力勇敢地走下去。


疫情从开始到现在,这当中我们两个有不同程度的喜怒哀乐,神奇的是每次吵架或者意见不合,到最后都是笑着收场的。而且随着社会阅历的加深,我们的工作也越来越好,从最初的交暖气费都要咬咬牙,到现在已经游刃有余地衣食住行了。


我所在的城市在上个月底的时候,刚刚迎来了一次封控,那时候我们两个都很镇定,因为只要和自己最亲近的人在一起,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不会害怕。这几年伴随着疫情总结来说,我们的日子过得比之前好了不少,另外我们也更加清楚的认识到,只要身边有亲近的人,那不管生活中有什么困难和问题,都不是大事。现在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信心,我们已经准备好要孩子了。


@珍珠贝:


我们是2020年疫情开始的,今年封控之前已经准备结婚了,真霍乱时期的爱情。


封控让我们成为了更好的合作伙伴,迫使我们直面之前想象的困难,发现磨合并没有那么难,降低了对婚姻的恐惧。在外部资源相对窘迫的情况下,我们更团结了,目标一致,各司其职。他心思细,负责生活质量,在疫情期间学会给我泡咖啡,做笑脸三明治,准备果盘,烧复杂的菜。我利落野路子多,负责生活效率。我们还就沟通方式进行了灵魂讨论。未来可能依然有我们没有想到的问题,但我们有解决的方法和意愿。


爱迎万难,爱赢万难。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塔门(ID:DT-Tamen),作者:菜乙己,编辑:唐也钦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