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2-11-16 19:30

中餐涨价10倍的“豪”方法,竟然是套上洋外衣?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餐企老板内参(ID:cylbnc),作者:张鳗鱼,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一、“餐+酒”又火了?不,是中式bistro


年初爆火的“中式Omakase”有人被割过吗?预定两个月,上交2000+,即可享用一顿美味的家常菜,不仅有麻婆豆腐,还有炒青菜、炒河粉……


还没尝过“中式Omakase”的朋友也不用急,新玩意儿又来了。


最近,有一类云南菜在北京翻红了。性冷淡摆盘、因为少而尤显珍贵的云南食材、与米其林三星看齐的份量和上菜速度,以及“中餐西作”的烹饪手法……


一道包浆豆腐、豆花米线、木瓜炖鱼,在利用西式命名法重新定义后,点缀上少许极具溢价空间的高端食材,诸如鱼子酱、黑松露以及其他各种小众菌类,摇身一变就成为了“北欧菜”。


精致的分量,选上一瓶好酒,妥妥一道“下酒菜”。


但实际上,这些翻红的云南菜并非出现在像火烧云、云海肴等知名云南菜馆里,而是一股脑扎进了“bistro”的怀抱。


随手在社交平台一搜,无处不在的“云南菜bistro”。图源:小红书


bistro直译小酒馆,最初起源于巴黎,代指那些提供平凡菜色的平价小餐厅,通俗理解也可以当成“法国家常菜”。


最初,这股bistro风刮进国内,是上海街头不断冒出一些全新的小酒馆餐厅,把三明治换成xx塔塔,用自然酒替换咖啡,打造浓浓氛围感。魔都人民带着几分漫不经心,轻轻松松传递出情调、文艺餐饮的魅力。


而社交平台的发酵,让bistro形式不断出现变体,从北京、上海到成都、杭州、广州、重庆,各式各样“中式bistro”横空出世,延伸出了云南bistro、贵州bistro、陕西bistro、川渝bistro、东北bistro……


图源:小红书


重庆小面配牛排佐牛藕茄盒、海肠捞饭配着寿比南山金汤力,红酒配合烛光摇曳、菌子擂椒伴着大血肠共舞……


显然,bistro已经被彻底解构再重造,不由惹得网友发出感叹,“不要惊讶!在一家bistro店里,你可以吃到everything!”


二、“新一代网红”:中西混搭小酒馆


从中式Omakase到中式bistro,“中餐日作”、“中餐欧作”正在全国各地不断上演,而这些解构与重造,说起来也不难。


首先是在环境的重构层面。


这些“网红感”满满的餐厅,在环境上基本大同小异。一类走高级工业风,大多墙面装修保留初始模样,又从原始风格中延伸出现代设计,再配上昏暗的场景,角落的微光,小资精致感这就出来了;另一类走温馨日式风,大多暖色灯光、大量绿植再加上原木色餐桌椅。


也有一些剑走偏锋,用上了怀旧年代的“锦鲤”、“喜字”大花餐具,配上一杯茉莉乌龙冰清酒,反差感立马呈现。


其次是菜品上,氛围感摆盘+特色餐点,少而不精。


不少走“中餐日作、中餐欧作”的餐厅,仿佛都有一条莫名的法则:把量减少,把摆盘技艺提升,这事就成了。


用餐环境、菜单样式、菜品命名都跟着西式走,但不管佐餐酱料用了什么高级技法,菜品听上去多么高级,配上法棍的麻婆豆腐也依然是麻婆豆腐味。


图,餐企老板内参张劲影制作


如果说川渝云贵bistro还能说上两句,那东北bistro着实是新鲜事了。


北京前段时间新开的“网红餐厅”东北西餐,菜单上白纸黑字写着小鸡蘑菇、五花粉条、酸菜猪肋排、酸菜猪肉MINI汉堡,再配上一道烤辣芝士苞米,搭着甜红葡萄酒,一整个混装洋气。


图,餐企老板内参张劲影制作


最后是形式上,中西混搭小酒馆,“本土看国际”。


中式Omakase的点餐依然采取日式“无菜单私房套餐制”,由主厨根据当令食材,决定当日的菜品和价格,吃饭仿佛买彩票,最大化满足消费者的“赌博”心理。


而bistro,无论是云贵菜系配洋酒,还是辣子鸡、酱牛肉搭上鸡尾酒,亦或者是重庆夜啤酒,中西餐混搭小酒馆,说到底依然是在“餐+酒”形式上的二次迭代,只不过这一次的迭代更加“高级”了。


吃上这样一顿bistro,要说天价倒也算不上,相较于中式Omakase动辄大几千的价格,bistro人均300的定价简直“良心”。


但看在消费者眼里,“bistro就是割韭菜的代名词,人均300也就能吃个不饿。而且除了菜量精致外,绝大多数和食材上乘、做工精良完全没关系。”


三、不断上演的“中餐国际化”是解药吗?


中餐往“国际高级化”探索已经有不少案例了。比如独创川菜Fine Dining体系的玉芝兰,又比如现如今的中式Omakase、bistro。


从消费层面来看,的确有绝大部分消费者对于精致餐饮是“陌生且好奇”,如果能以几百上千的价格拍照打卡一家“高级网红餐厅”,所获得流量价值是无法估量的。当然,这背后依然是复购率的问题。


再从市场层面来看,流量充足就会有资本介入。美食作家、一大口美食机构创始人小宽曾对内参表示,“中国精致餐饮可能不再是一个小圈子游戏。在未来3~5年内,将会有一系列叫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的餐厅出现,而这些参与者与经营者的背景也会越来越丰富。”


市场需求扩大的另一层面,也意味着将会出现更多鱼龙混杂的“高级中餐厅”想要趁机割韭菜。


精致餐饮和普通消费者之间的信息差,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利润空间。类似Omakase、bistro的形式还会不断出现,不难想象,可能很快家门口就开出一个“鸡蛋灌饼+烤冷面+热红酒”三合一的高级餐厅。


当市场尚未饱和、竞争不够激烈的时候,中餐的高级化到底该注重食材还是尊重体验都没有结果。而这些打着外来名号的高级餐饮形式们,谁物有所值、谁浑水摸鱼,也就全凭食客和软文推广众说纷纭。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餐企老板内参(ID:cylbnc),作者:张鳗鱼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