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13-01-15 07:30

新媒体:其兴也勃,其亡也忽!

一枝穿云箭,千军万马来相见!这是2012年新媒体风风火火的写照。

以小小的科技博客为例,它突然就成了传媒界的“显学”了,不但2012年下半年接二连三有新的科技博客问世,还有多家传统媒体写长篇报道对其予以关注与分析。我数了数,2012年经常被讨论的新媒体,包括虎嗅网在内,数量窜至10几家之多,到今年纷沓而至者更多。

很多个人、团队脱身于互联网公司、纸媒,涌向新媒体的创业征途。到了年底,则开始新媒体的排名、吐槽,并开始给传统媒体谱写挽歌了。

慎言生死。死这个东西,自嘲可以,有宗教意义,但讨论别人家就不合适了。新媒体是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相对于传统媒体来说,入行门槛低,门槛低就代表着竞争更激烈。2013、2014年,还不知先死的会是谁呢!

本人职业距离媒体实在太过遥远,但考虑到互联网上有争议的地方,行者就会搬个板凳来围观,因此今天也谈谈新媒体这事。

如果有人说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对抗,将导致传统媒体机构的消亡,预示着新媒体的胜利,我真心不以为然。

传统纸媒心有愤懑,欠缺一个公道

传统媒体,十年前遭遇互联网的第一波掠夺,当时新浪等门户以极低的成本分化掠夺了传统媒体的内容和价值,这是趋势的力量,怨不得谁;暗地里,其实还一直存在另一个维度的压制——媒体自由度的不平等,比如说同样的财经内幕,微博上能说,纸媒上可能豆腐块都不能上,这已经无关互联网的趋势,而是监管的不平衡。

虽然我们对新浪微博动辄禁言很有意见,但网络发表文章或微博其言论的自由度一直在增加,言论自由是单向行驶的;而报纸与其它出版物的自由度严重落后于网络,受到各种监管。在传统媒体大势已去的情况下,如果纸媒的自由度远远落后于网络,那就更卖不出去了。

“南周事件”的发生是迟早的事。有两个原因:一个是钱,如果报纸的自由度与网络不同步,报纸卖不出去,员工的钱就少,最终报馆就得关门,解决办法是换一种思路,政府如果想删文章,就得协商一种合理的金钱补偿机制,比如说明码标价删一篇社论给多少钱,删一篇文章给多少钱,这事可能就不会发生。另一个原因是尊严,尊严是能感知的,在同一个政府的管制下,网络的自由度与报纸的自由度不一样,网络上可以说的话,报纸上不能说,就是对纸媒员工的侮辱,其尊严就受到了侵害,尤其是这批人在微博上还是叱咤风云的意见领袖。内心存在分裂,就永远有反抗的动机,他们注定就要找机会闹事,而且作为文人,他们很擅长给别人挖坑,这个与钱多钱少没关系。总之,你不能既审查人家的内容而断人家报社员工的财路,又不给补偿,还践踏人家的尊严,人家怎么活?你当官的可以公帛私用,人家报社普通级别的员工怎么办?所以“南周事件”是一个里程碑的事件。对政府而言,最娴熟的办法是通过钱来赎买,反正印多少钱也没人管,没人对通货膨胀负责,这条路政府运用得也很娴熟。

新媒体,见风则长,部分源自于监管制度的红利

我在这里提南周事件是想说,新媒体得以蓬勃发展,未必是自己很强大,而是监管不平衡的的红利,这是中国特有的现象。

说这话,肯定新媒体人都不爱听,但行者只说我自己的判断。

假设我们把传统媒体、互联网门户、新媒体、个人,这四种力量放在一起比较,我们会发现这四种力量的自由度是逐步增加的的,新媒体、个人,享有更多自由表达的机会。即使是互联网门户,也有很多条条框框,就很难上一些争议性的深度分析,比如说3B大战期间,门户上这方面的稿子,就需要领导审批;我们甚至惊奇地发现,有一些传统纸媒日常给人的感觉是尸位素餐,但它们的微博运营反而呈现了一种新气象,很是诧异,这是思想见风则长的写照;还有很多牛掰的个人,开始玩自媒体了,自由表达的机会越多,个人的价值就越会得到体现。

自由是与思想密切相关的,有自由的地方,思想就一定会野蛮生长,对于一些传播新锐观点、理念的新媒体而言,文字内容就有了质感和诚意,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群高质量的固定读者。

当一些资深的媒体人看到这种趋势,恰逢新浪微博这种适合个人自由表达的平台出现,机会就来了。创始人的资历、微博平台的崛起、自由度的不平衡,这三个元素凑在一起,缺一不可,各种新媒体变应运而生。如果没有微博平台的崛起,时机也不成熟。

但是,如果把新媒体比喻成为聚义的话,宋江刚刚上梁山。

元旦前,各路新媒体人士有心无意地在新浪微博上搞了一次流量排名比较。有女创业家指责其他新媒体刷流量,这种指责只能暴露自己的器量,而见不到宏大的格局。这里提一下民国一位奇女子,蒋介石结拜兄弟黄郛的神仙眷侣沈亦云,她的很多见解远远超出了所谓妇人之见的框范,为一般的政客文人所不及。她说,民国说到底,其实不过是被两部小说所支配。北方的袁世凯读的是《三国演义》,就知道耍奸谋弄权术,而南方的革命党人读的是《水浒传》,稍弄出些眉目却又马上互相猜疑,成天想着自己能排第几把交椅,闹到最后暗杀的矛头指向自己人了。对于新媒体,如果不是因为融资的原因,现在还没到给自己定几把交椅的时候。

与互联网的共振程度,决定了新媒体能走多远

什么事情一扎堆,总是兴旺得快,衰败得也快,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如果今后传统媒体的力量得到释放,并且逐步娴熟掌握了互联网的平台和渠道,或者说当互联网门户也在思变的时候,新媒体到底要走一条什么样的道路、才能不掉队呢?有些人,适合短距离rush,而有的人,则能坚定地长征。

互联网的主流应用大概是SNS、IM、搜索,现在多了一个移动互联网,它们是新媒体所依附的平台和渠道。新媒体与主流应用的共振程度,决定新媒体的道路能走多远。诚如陈一舟所说,人人网还没享受到移动互联网带来的红利,微博又来了;微博才火了没有几天,微信又起来了,这哪里是个头啊?

互联网的阶段性很明显,三年一个大变化,十年一次革命。看看之前的天涯、Donews、TechWeb,当时风头浪尖的新媒体,都因为不能切合主流应用的变化而被吞噬或沦落。我所能理解以后新媒体的运营会是这样几点:

● 减弱独立网站的色彩,内容的运营融入到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血脉运行之中。将新媒体的内容,打造为订阅源,融入到广泛的RSS、APP及各种订阅类服务,尽力做到无处不在,这是互联网渠道的力量所在,这是个人自媒体的精力所做不到的。移动互联网给予了订阅类服务无限的空间,不仅仅是碎片化时间阅读,而且是阅读产品本身也要打碎了来读。

● 避免两线作战,专注于内容的少而精细。采用Groupon崛起的模式,每日仅提供一款核心团购产品,通过邮件及各种广告通达到所有用户。可惜的是,团购模式到了中国后,这种模式变成团购平台,内容越来越多,所消耗的运营资源也越多。一旦新媒体的内容走向全面、丰富,也就少了弹性调整的灵活性,这是Donews和TechWeb的前车之鉴。

● 认可微博平台、搜索以及各种社区的主流地位,所有的用户管理、关系沉淀都围绕着他们来转,若主流应用的商业模式发生调整,则新媒体跟着调整。以目前来看,绝大多数新媒体都做不到雪球财经的程度,比如内容目录结构清晰,用户关系能在网站内闭环,当然这可能是行业的区别所致。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