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辉哥奇谭(ID:huigeshow),作者:张辉。
上周某天早晨起床之后收到一个微信,上面写着“看看,我错过几千万”。情况是这样,这位朋友在几年前被我“忽悠”进入某大公司,而她当时正在一家创业公司,算是比较早期的员工。上周,这家公司成功上市。
当天很巧的是,有一个朋友在早晨加我的微信,而从她的朋友圈看到,她正是这家上市创业公司的员工。我和她在微信上简单分享了此事,她说:“哈哈哈哈。因为公司上一轮离职了一批同事,最近听到类似的话特别多。谁也不能预知未来,平行宇宙里另一个XX可能雷掉了呢。”
对于这件事,任何人都没有办法后悔,因为当年的认知就是这样。如果我们每个人有机会再回到当年,一定还做同样的选择。
那么未来呢?现在必须承认,要想彻底的改变命运,一定要“Find something bigger than you and related to you”。其中“Find something bigger than you”是流行的说法,“and related to you”是我后加的。
整句话的意思是:一定会要找到比你大很多的平台,而它的成功又与你密切相关。这两件事缺一不可。这与创业公司还是大公司没有本质的关系,比如进入阿里的人收益比大部分创业的人高很多,在某些成功上市的创业公司,能分享利益的也只是很少数。关键还是看哪家公司能不断快速成长,又愿意与员工分享利益。
经过几天的沉淀,我更加全面地阐述一下“加入大公司还是创业公司”的判断逻辑,包含两个因素:第一是你自己,第二是公司。
关于你自己,有两点要考虑:第一是你所处的阶段和主要需求,第二是风险倾向。关于个人部分,今天打算少讲,以后专门论述。只有两个断言供大家参考:对大多数人而言,首先刚毕业时不适合加入一家创业公司,因为大部分人刚毕业时“生活有忧”;其次在工作很久之后不适合待在一家大公司,因为对你而言最大的风险是停止成长。
关于公司,你需要判断三点:第一公司是否能保持快速成长;第二公司是否愿意和你分享成长收益;第三你个人是否能同步成长。相比于第二条,第三条更多的是个人能力和职责范围。
第一、公司能否快速成长
公司能否快速成长与公司大小没有本质的联系,几年前和老板们去以色列考察创业公司,见了很多当地的创业者。其中一些创业公司当场被我们刷掉,最致命的一个问题是:作为初创公司,成长(营收或者用户)速度低于互联网巨头。
现在去看国内外成功的互联网巨头,其营收、利润的增速依然高过大多数小公司、初创公司,而且稳定性更强。所以如果一家小公司无法以比巨头更快的速度成长,这样的公司是没有多少希望带给你足够财务回报的。
第二、公司是否愿意与你分享成长收益
有一些公司快速成长,但缺少与员工分享成长收益的机制,这也是有问题的。显而易见的问题是它的成功与你无关,潜在的问题是这家公司无法长期创造卓越的成绩,因为它无法有效吸引和激励人才。
未来只有一个行业可以实现高速的增长,这就是科技行业,任何无法彻底拥抱科技的行业都无法实现高速增长的结果。而科技公司最大的资产就是人才,无法吸引到合适人才,无法让这些发挥更大作用,那么这家公司就无法快速成长。
所以,无论短期还是长期,这样的公司也没有必要加入。
第三、个人是否能同步成长
大部分一流的人才不只看钱,甚至在他的排位中,钱永远只能在第二位,个人成就感则是无可置疑的“第一要素”。所以特别成功的公司必须提供人才成长机制,必须提供平台,让人才能与公司同步成长,在个人能力、视野、工作范围方面也快速提高。
简单地拿高薪,被养着,这样的生活只适合快退休没什么追求的人。因为这样的机会极少,而且持续时间不会长。公司这样去养一个人时,对这个人的期待很现实,就要你现有的能力发挥价值,并不期待你成长。这样的阶段,还是留到快退休,心如止水的时候再享受吧。
从公司的成长、个人回报和个人成长三方面看,大公司和创业公司并没有绝对的鸿沟。有少部分成功的大公司,比如阿里,在上述三个方面都是业界的标杆,而大部分创业公司在这三个方面不见得比阿里好。
当然,如果看整体比例,所谓的创业公司相对优势正是机制优势。它要想成功,必须在公司成长、个人回报和个人成长三方面创造出比一般大公司更好的机制。
所以个人在选择工作机会的时候,不要仅仅看公司规模和所处的阶段,更要关注这三方面的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