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18-12-14 07:45
基因算命,心诚则灵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caoz的梦呓(caozsay),作者:曹政。


《谈谈基因的黑科技 - 抛砖引玉篇》这篇文章发表于2016年3月,其实最近一些关于基因技术的新闻,这个旧文都提到过一点,当然不是那么精准的预测。


最近这一年来,基因科学的价值终于被公众所了解,先是基因免疫的治疗方案获得诺贝尔奖,然后是基因靶向抗癌神药通过美国FDA,虽然报道有夸大之嫌,但毕竟也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医疗进步事件,然后又是基因编辑产生了伦理之争。


我一点不怀疑,基因技术对人类发展的积极作用,也一点不怀疑,基因技术正在改变我们的医疗健康,但,正如很多其他领域所遇到的问题,一些新技术名词出来后,第一批用来贩卖兜售的往往是收割智商税的。


比如曾经的纳米技术、量子技术、AI技术,你说这些技术难道不是真的么?当然是真的,但很多骗子拿着这些技术名词去忽悠,去骗钱,把各种很普通的日常用品加上高科技名词来忽悠,这事我们身边随便找找都很多,对不对。


现在,一些打着基因技术为旗号的创业团队,也开始了。


基因测序这个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了,很多普通人花不多钱都可以测一下自己的基因,其实我自己也测试过。最早做这个的是美国的23andMe,但后来被美国FDA停止了其健康报告的资格。


那么,为什么被叫停呢?因为这个健康报告,不准确,容易造成误导。


如果把基因比喻为代码和数据,其实我们人类还没有真正解码基因的机理和逻辑,对不同基因特征与健康的关系并没有得到完整的认知,但由于存在足够的数据样本,人类已经观测到某些基因特征与某些健康问题存在强关联,并猜测可能会有直接的因果关系,通过一些实验数据,也逐步验证了这样的一些猜测,这也是现在基因治疗开始产生积极作用的原因。


但问题是,只有极少数基因特征与健康问题的关联是得到实验性验证,并给出足够强的数据支持的,而大部分,仅仅是存在某种数据上的关联,甚至很多时候样本数据都可能非常不严谨,比如很多都是让样本提供者自己报告遗传病症,作为数据样例,这里其实存在大量错误报告和遗漏信息。


这也是FDA认为其数据准确性和严谨性不足以作为医疗健康信息发布的原因。


但国内的测评机构是不吝于提供安全健康报告的,不过如果到此为止,我倒觉得还可以接受,毕竟我也是做数据的出身,我知道统计学上的数据本来就容忍一定的样本偏差,而且作为参照,看看这些遗传疾病风险,虽说不是特别准确,不能作为医疗依据,但也还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的。


然而,一些创业者,却不肯止步于此,要不,怎么能体现他们的伟大创新呢。


于是,更牛逼的报告出炉了,你想知道自己天赋么?基因报告告诉你。现在家长对子女教育那是,绝对不能输在起跑线,所谓天赋检测,当然是那些望子成龙的家长趋之若鹜的选择。


问题来了,基因怎么判断你的天赋的?


事实上就是,没有这方面的任何可信赖的技术成果。如果有,你应该可以在全球知名学术期刊看到,应该是火爆全球的热门科技新闻,甚至可以挑战诺贝尔奖。但现实是,这样牛逼的黑科技,只出现在了某些小创业公司的商业计划书和产品宣传文档里。那么,用最基本的常识判断一下,这玩意是怎么来的?


只有一种解释是合理的,牵强附会,心诚则灵。不知道用什么基因数据和什么指标关联,硬扯到天赋上,然后再用话术套路让你觉得很灵。


前段时间有朋友说,基因测出来的天赋和八字测出来的几乎一样,这证明了传统文化的牛逼所在。我觉得吧,在国内大部分受众人群里,这个结论应该还是很受欢迎的。


这就是今天要说的,打着基因的旗号,各种牵强附会的东西出来了,基因算命,心诚则灵。蹭热点,炒概念,然后靠高科技名词圈钱,似曾相识不?还是那点套路,又来一轮而已。


第一,都长点记性吧。


第二,常识,有点科学常识!如果一项技术创新具有足够的突破性,应该会先出现在顶级科技期刊,以及伴随有全球的科技媒体报道,而不会突兀的出现在各种电视购物节目里,八卦小报和营销自媒体或创业公司商业计划书里,或者某个毫无影响力的产品描述里。如果我们能懂得去求证信息,特别是所谓突破性的科技创新信息,那些骗子和忽悠们其实很容易被揭穿,无处遁形。


学会求证信息,应该列入中小学基础教育。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caoz的梦呓(caozsay),作者:曹政。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别打CALL,打钱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