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4-07-09 07:25

“选什么专业”跟“选择和什么人结婚”是一样的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简单心理 (ID:jdxl2000),作者:李清华、潘琳、刘海滢,编辑:江湖边,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我还记得自己高考完的夏天,在报纸上一页页翻学校目录的日子。里面有很多专业都是第一次听说,不知道教什么,也不知道未来要干嘛。


后来我发现,这样的迷茫瞬间,不仅仅在报志愿时会发生,它将在我后来人生中的无数瞬间对我无情撞击。因为它在问一个很根本的问题:你是谁?你如何看待自己的长处?你未来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本期简单聊聊,我们邀请简单心理平台的咨询师李清华、潘琳、刘海滢,聊聊心理咨询师如何看待选专业这件事。


李清华:学习和“不确定性”相处,是我们每个人的功课


选择什么样的大学专业,选择什么样的人结婚,选择什么样的城市落地生根……每当面对一个人生中重要的抉择,我们都会体验到一种要“一锤定音”的压力感,似乎自己的一个决定将会影响自己命运的走向。


这些时刻,我们可能越是压力大,越是难以做出决定。


我们生活在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里,有时候时代的变化中充满了不确定性,因为我们无法预知未来,现在吃香的专业以后还能不能吃香,现在喜欢的专业以后会不会继续喜欢?我们可能希望绞尽脑汁,收集一切情报数据,尽可能做出一个“绝对正确”的决定。


但是很遗憾的告诉你,这世界上并没有绝对正确的答案。我们无法预知未来,我们在很多时候都难以获得绝对的掌控感;这一刻,我们可能需要去无奈地接纳一个事实:那就是我们得学会“把未来交给未来”。


我记得很多年前,跟一个国外的老师聊起自己一直在医院里面从业,他问我为什么不去私人执业,我说自己没有准备好。他告诉我“从来都没有准备好”这回事。


这句话我印象很深。仔细想一想,人生中有多少事是我们能准备好的;当我开始私人执业之前,我事无巨细的考虑每一个细节,希望做到万无一失。但那是不可能的,因为现实总是不会按照你设计的预期来发生,状况可能千奇百怪。重要的是,当状况发生的时候,你可以在问题出现之后一边思考一边解决。


当我们感到焦虑、犹豫、惆怅时,我们企图在内心获得一种对未来的“安全感”,这种“安全感”往往和“确定感”相连。我们企图用计划和过度地考虑来消除自己对于“不确定性”的焦虑,或许是因为我们对站在未来的自己感到没有信心,我们担心未来的自己没有应对“变化”的能力,于是我们让“现在的自己”来替“未来的自己”做出判断,以减少错误的风险。


但人生本身就是一场冒险,和不确定性相处是我们每个人的心理功课。在当下这个多变的时代,也许发展自己应对“不确定性”和“变化”的心理灵活性、心理弹性、自我韧性,才是未来真正能获得“安全感”的资源和法宝。


潘琳:选专业这件事,其实也很考验,“自我同一性”的发展水平


高考选专业是重要又艰难的一件事。对大多数人来说,专业决定以后的工作,决定以后的谋生如何。于是“什么专业最有前景”成为焦点话题。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先有物质再谈精神,这是人再正常不过的需求。然而,“前景”一词涉及到未来多种变量,所以做选择异常艰难。关注专业前景,图谋未来好的谋生,滋生焦虑的同时,很容易忽略当事人的意愿。


工作占据我们生命中绝大多数的时间,如果专业的选择仅仅是为了谋生,忽略个人兴趣和意愿,人将会处于被迫和煎熬等消极的自我体验感中。


咨询室里时常会有这些痛苦的声音:被迫选择某个专业的挫败和无能感;不喜欢这份工作。却因为种种条件受限,被迫忍受煎熬和绝望。他们痛苦地询问咨询师能否找到让自己喜欢这份工作的理由,让自己可以活下去?这些痛苦也直接破坏他们的生活、人际关系、亲密关系。


如果所选专业掺入个人的意愿和兴趣这些内驱力,即使身处漫长的学习和工作中,也会从中获得自我成就感,自我价值感,提升自尊心等良好的自我体验。


弗洛伊德曾说过,人要拥有“爱和工作”的能力。带有个人兴趣的专业选择,便是让在爱和工作相辅相成,良性循环。知道自己喜欢/不喜欢什么,擅长/不擅长什么,会很好地帮助自己做出选择。


其实这也在考验一个人“自我同一性”发展的水平(编者注:自我同一性是心理学家Erikson提出的概念,意为自我认同,即我如何看待自己。它包括一系列的问题,比如:我认为自己是谁;我与别人有什么不同;我会如何描述自己的过去、现在、将来)。如果你很犹豫,可以多问问周围了解自己的人,听听反馈,并想想这些反馈中有哪些自己认同、哪些不认同,借此对自己有更多了解。


刘海滢:去寻找那些,你“愿意选且愿意负责”的选项


关于填报志愿的想法和建议,我有一个很理智浅显的答案:


心理学上有一个名词叫“职业甜点”。它是应用在择业的情境下,但我想这也可以推知到专业选择——对于专业,你会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方向A类(比如你一直喜欢去探求、了解的,搜索了很多信息的专业);你擅长的方向B类(比如在学习中一直以来的优势科目及其相关的专业);以及你目前推知职业前景、发展方向良好的C类(比如将来可能比较有前途的专业)。假如这三个不同方向是三个圆形,两两相交,那么它们的图形表示如下:



那么,图中它们重合的区域G就是你的“甜点”,它是你的兴趣所在、擅长领域以及市场前景交叉的部分,往往是人们能够做出的最优选择。去思索你的“甜点”是什么。


我还有一个更复杂和感性的答案:


去找那些你愿意选择,并能够为之负责的选项。一旦选中一个专业,意味着你将要为之付出很多时间、热情和努力,如果你愿意尝试,加入这场“赌局”,并愿意承担困难和后果,在种种失败时刻仍然爬起来,继续走下去——那么,这个专业选择对于你来说,就是“可选”的。至于“赌大赌小”,视你自己的意愿而定。


但面对正在做选择的学生,我最想说的是:


这次选择的确很重要,不过也不必太过紧张。


人生是一条很长的路,我们会面临无数个十字路口。十八岁的这次,只是你自主做出的第一次选择,后面还有很多很多。天地很广阔,曲曲折折,随着你想得清楚,你会慢慢走到自己想去的地方。


我之前听过一句话说,人的10-20岁,十年光景,仿佛走了很久很久。20-30岁,同样十年时光,却一晃而过。我深以为然。


10~20岁的我们正在学习从家庭中分化出来,成长为一个独立的人。我们经历青春期的动荡和抗争,开始拥有自己的人生。现在的你已日趋完整,开始独立面对很多变化;你会逐渐形成自己的支持系统,找到志趣所在;你面临很多机会,可以拐很多个弯,走无数条路......此刻的你正孵化而出,开始迈向你探索“外界”的第一步。


这其实是兴奋而值得庆祝的瞬间,不是吗?所以不必一直为选择专业名称而困扰——选专业只是一小步,是表象。去过自己的人生才是真正的奥义所在。


加油,“新的人类”!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