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4-07-22 08:29

倾听模式,影响情侣关系的关键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简单心理作者:青豆,责编:寒冰,原文标题:《一个容易导致分手的关键动作,99%的人都在做》,题图来源:《花束般的恋爱》


——“你根本没有好好在听我说话!”


——“我真的有在听啊。”

文章摘要
本文讲述了倾听模式对情侣关系的重要性,指出了"倾听回应"与"倾听理解"两种不同的倾听方式,以及影响我们倾听他人的三个原因。

• 💡 详细解释了"倾听回应"与"倾听理解"的区别和影响

• 🌟 指出影响倾听的三个原因:预判、认为对方带有敌意、无法接纳自身情绪

• 🤔 提供了改善倾听模式的方法,如意识到倾听是为了理解、分清"事实"和"感受"、多问对方确认对话内容

朋友小张告诉我,这是她和男朋友在每次吵架时,发生最多的对话。


每当发生这样的对话后,两个人就会陷入“你究竟听没听”的辩论中,原本想要沟通的问题也早就抛之脑后了。


你可能也经历过类似的情况:


一方认为自己明明说了很多话,但只被对方听进去了几句,真正的想法根本没有被对方听见和重视;而另一方却认为,自己已经在专心听了,还能怎么样?


相同的困境其实并不少见,这种看似无害的交流方式,隐藏着一个容易导致分手的关键动作 —— “表面倾听”。


造成这样的局面,可能来源于讲话者的表达,也可能是因为,负责倾听的那个人,理解错了什么是“倾听”的真正含义。


伴侣间的两种倾听模式:“倾听回应”VS“倾听理解”


Doell, F.K(2003)在观察了那些进行夫妻治疗的夫妻,发现在伴侣之间普遍存在两种倾听模式——“倾听回应”与“倾听理解”。


虽然都是倾听,但这两种模式之间却存在很大差别:“倾听回应”的重点在于总想着如何回应对方,“倾听理解”的重点则在于,充分理解对方的话语及其深层含义。


对比之下,“倾听回应”是一种更被动、更节省精力的倾听模式,处于这种模式的伴侣,可能会有这几种表现:


  • “知道”对方大概说了什么,但不会真正“理解”对方的交流意图;


  • 习惯性地认为,自己已经预料到对方会说些什么;


  • 只是从对方的话语中,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剩余的时间里,表面上看着在听,实际上在思考自己该如何回应。


就像你说,“我最近还有许多工作没做完,一天只睡了五个小时,昨天还加班了……你这几天可以多做一些家务吗?”但在对方的耳朵里,只截取了“多做点家务”的请求,你想表达“自己很累”的这部分内容却被忽略了。


长此以往,被“倾听回应”的伴侣不仅无法完全传递自己的想法,还会在两个人之间制造一种误解与冲突横行的环境。


与“倾听回应”相反,“倾听理解”则是一种更为积极和深入的倾听模式,它会更加接近一种“主动倾听( active listening )”的状态。


意思是,你不止把自己当做被动的信息接收者,而是要主动去理解话语背后的含义和意图,积极参与整个沟通过程。


就像上文中,同样是“多做点家务”的请求,“倾听理解”模式下的伴侣不仅会意识到,你想说的其实是“自己很累”,可能还会进一步理解,你是不是想要传递其他需求,比如:多关注一下你的情绪、多给予你鼓励等。


在这种状态下,伴侣之间不仅会感觉自己被对方充分倾听了,还能创造一种更友好、更开放的氛围。


是什么在阻碍我们倾听对方?


如果你的伴侣没有倾听你,或总处于“倾听回应”的模式中,这可能是由于对方的意愿,也可能是一种能力问题。


以下三个原因,都有可能成为我们倾听彼此的阻碍:


1.对伴侣的话进行“预判断”


许多人以为,亲密关系会让我们更容易倾听理解对方。但事实却是相反的,面对亲密的伴侣,我们反而更容易“听错”对方的话,高估自己的沟通效果(Kenneth Savitsky,etal. 2011)


心理学家将这种情况叫作“亲密沟通偏差”,当我们自认为越了解一个人,我们就越会更依赖自己的观点判断对方的话语,而不是去听对方实际在说些什么。


2.总认为对方带有敌意


——“你今天是不是没洗碗?”


——“想说我懒可以直说。”


有时候我们不仅会“听错”对方说的话,还会认为对方是带有敌意的。


这可能是因为我们进入了防御的模式中。因为在意自身的缺陷,察觉到了对方的威胁,或者进入了低自尊与高敏感的状态里,我们总以为对方“话中有刺”,但实际上却曲解了对方的意思。


3.无法接纳自身情绪的人,也不会倾听他人


好好倾听离不开共情( empathy )的力量。


这指的是,无论自己是否经历过,都能从对方的角度想象对方的遭遇和感受,而不是贸然给出帮助或指导。


人本心理学之父卡尔罗杰斯认为,一个会共情的倾听者,才能在没有偏见的情况下进入到对方的世界中去。


共情是一种能力,虽然它是人们与生俱来的,但也需要后期的学习才能让这项能力更加强大。如果一个人无法接纳自己的情绪,Ta 自然也难以接纳他人的情绪。


主动倾听,是可以让关系更加深入的


很多人以为“倾听”是个老生常谈的词语,也自认为知道倾听的好处。


但倾听的作用不仅只有理解对方,如果你想走近一个人,想让你们的关系进入另一个维度,“主动倾听”是可以提供极大帮助的。


1.消除误解,缩小信息差距


当我们在听完伴侣讲话时,通常会有这三种反应:简单的确认(比如:知道了),提供建议,以及主动倾听。


心理学研究者 Reznik 等人,比较了这三种方式对伴侣造成的不同差异,结果发现,那些被认真倾听的伴侣会认为,自己得到了更为充分的理解。


这可能是因为,“简单确认”的回应方式可能会让伴侣无法感知到,自己的话语被听到了多少。


而“提供建议”的方式,不仅会让我们错失对方话语中的细节,还可能会让双方的关注重点更集中于“建议”,而不是伴侣此刻的实际感受。


在《论人的成长》一书中,卡尔·罗杰斯认为,倾听能帮助我们走出自我的小世界,进入到他人的世界里去。


“在真正的倾听中,你可以得到一种特殊的满足,除了能获得个人的显而易见的信息,还能获得超越个人的,普世的信息。”


2.有助于共同面对无法解决的难题


无论伴侣之间的感情有多好,总有一些问题是无法解决的,那么我们该如何面对这些分歧和差异呢?


心理学研究者 Reznik, R. M.( 2012 )认为,“主动倾听”可能在这个问题上特别有帮助。


如果双方都能够表达自己的观点并愿意倾听对方的意见,这可能有助于伴侣们认识到这些分歧是合理存在,而不是某个人“故意制造”的。


3.改善对伴侣的自动评价反应


当你在脑海中想到自己的伴侣,是不是会自动联想到一些标签?


这些标签可能是正面的,比如:“长得好看”“性格很温柔”“热心肠”;但也有可能是负面的,比如:“不努力”“邋里邋遢”“很固执”。


在心理学中,这种下意识的评价反应被称作“自动伴侣态度( Automatic partner attitudes )


虽然很难察觉,但自动伴侣态度会更准确地反应出一段关系的走向。也就是说,对于伴侣的自动态度越积极,感情越好;反之自动态度越负面,感情越差。


那么,如何才能改善这种自动态度呢?


在一项实验中,研究者们发现,那些在为期 14 天的爱情日记里,记录下更多“我倾听了我的伴侣”“我帮助伴侣解决了问题”的伴侣,彼此会对对方产生更加积极的自动态度,而他们的感情也会维系时间更长,关系质量更好。


改变倾听模式,从 4 个小方法开始


如果你对一段关系还抱有期待,并希望关系可以更加深入,学会“主动倾听”是不可或缺的。


但倾听模式可能会发展成一个自动的过程,并成为一种习惯性的回应方式。只有当你有意识地努力去改变时,才可能打破自己原有的倾听习惯。你可以试试这些方法:


1.意识到“倾听是为了理解,不是为了回应”


有时候我们可能会认为,对方既然来找我倾诉了,不就是想让我提供解决办法的吗?


但“理解对方”其实比“回应对方”更加重要。“理解”之中包含着深深的接纳,这会让对方感到安全,从而更进一步透露自己的内心想法。


2.分清“事实”和“感受”


“你能不能别玩手机了,可以听我说完吗?”


回想最近一次与伴侣的对话,你是在专心听对方说,还是在同时干着其他事情,比如:玩手机、看电视、吃零食等等。这不仅会让对方感受到“自己没有被在意”,同时也会让你自动忽略对方的话。


现在真正需要做的是,停下手中的事情,把注意力放在伴侣身上。


3.多问问对方“你是这样想的吗?”


有时候我们急于给出“回应”,是因为除了回应以外,我们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这时就可以试试重复对方说的话,并多多问对方“你是这样想的吗?”“你是想表达XXX这个意思吗?”


心理学家戈特曼认为,这种“验证”的倾听技巧不仅可以放慢我们想要回应的速度,还可以增加我们的同理心,减少误解的可能。


4.最后,调动自己的好奇心


对于那些恋爱时间久的伴侣而言,影响倾听的关键因素,可能是我们失去了对于对方的好奇心。


比如对方聊到“我今天中午吃了一碗面特别好吃”,而你便会习惯性地回应“我也想吃!”因为这是你与伴侣之间最简单、最经常发生的对话方式。


但实际上,你还可以问问“是什么味道呢?”“什么样的面”“你在哪里吃的呢”……


比起那些只能回答“是”或“否”的问题,多提出一些开放式的问题,不仅有助于将沟通加深,还能帮助我们找回对对方的好奇。


参考文献:

卡尔·罗杰斯[美],《论人的成长》,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9

The Relative Effectiveness of Active Listening in Initial Interactions.Harry Weger Jr., Gina Castle Bell, Elizabeth M. Minei & Melissa C. Robinson.(2014) The Relative Effectiveness of Active Listening in Initial Interaction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istening, 28:1, 13-31, DOI:10.1080/10904018.2013.813234

Doell, F (2003). “Partners’ listening styles and relationship satisfaction: listening to understand vs. listening to respond.” Graduate thesis. The University of Toronto Psychology Dept.

Becker, J. A., Ellevold, B., & Stamp, G. H. (2008). The creation of defensiveness in social interaction II: A model of defensive communication among romantic couples. /Communication Monographs, 75/(1), 86-110.

Kenneth Savitsky, Boaz Keysar, Nicholas Epley, Travis Carter, Ashley Swanson. (2011).The closeness-communication bias: Increased egocentrism among friends versus strangers.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https://doi.org/10.1016/j.jesp.2010.09.005

A Smart Unconscious? Procedural Origins of Automatic Partner Attitudes in Marriage. Sandra Murray. John G Holmes.Rebecca T Pinkus. July 2010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46(4):650-656.DOI:10.1016/j.jesp.2010.03.003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