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猎聘 (ID:liepinwang),作者:小欧姐,题图来自:AI生成
最近,一张网传的招聘信息震惊了网友。
信息显示,虽然这家公司在招的职位也是8小时工作制,但却把8个小时拆分成了早、中、晚三个时间段,算一下,为了干满8小时,员工每天要在公司待上至少11个小时。
不少网友调侃,这家公司算是重新定义了“8小时工作制”。
为什么是8小时
在我国的劳动法中,对8小时工作制是这样规定的:
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的工时制度;劳动者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
也就是说,上面这家公司对8小时的全新定义,的确不违法,在我们现行的劳动法中,只规定了一天总的工作时长,却没有严格规定如何划分这8小时。
但通常情况下,企业实行的8小时工作制,一般是从早上8点或9点,到下午5点或6点,中间包含1小时的午餐或休息时间,员工实际在公司停留的时间在9个小时左右。
像这家公司这种,把原本完整的工作时间拉长,无疑就是想让员工尽可能多地待在公司,好随时处理工作。
这种“创新型”的工作时间安排,让打工人一夜回到了工业革命早期。
200多年前,刚用上工业化机器的企业主发现,只要让工人和机器不停工作,就能生产出更多产品,赚到更多钱,于是,工人的工作时长,从原本的每天几小时,激增到了14小时、18小时甚至更多,没过多久,身心严重受损的工人,爆发了罢工。
被后人称为“现代人事管理之父”的英国人罗伯特·欧文,注意到了这种残酷的工作方式对工人的剥削,提出了工人每天“工作8小时、娱乐8小时、休息8小时”的口号,成为8小时工作制的开端。
之后,又经过了一百多年的努力和斗争,直到1919年,8小时工作制才正式被承认,成为国际劳工标准的一部分。
同样是工作8小时,为什么我们越来越累了
尽管8小时工作制,现在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遵循的工作方式,但像开头的深圳这家公司一样,想在“工作时常”上动脑筋,让员工无偿多干活的公司,绝不在少数。
今年初,中国“隐形加班第一案”再次登上热搜,成为热议话题。
在某互联网公司任职的李女士,离职后将原公司告上法庭,要求其支付上班期间的“隐形加班”费用。
李女士在公司负责运营,很多工作需要通过线上完成,即便下班了,也要时时关注手机群,处理突发状况。
无时无刻不处于工作状态的巨大压力,给她的健康造成了很大影响。离职后,她不再忍耐,最终通过法律途径,争取到加班补偿。
判决结果一出,引起了大量职场人的关注:原来我们默默接受的下班后回信息、非工作时间线上开会,并非理所应当。
那些在8小时之外的工作,无论以怎样的方式出现,实际上都在消耗我们的精力,让我们无法彻底放松。
而除了这种“名不副实”的8小时工作制,让我们变得越来越累外,让我们感到状态变差,疲于奔命的,还有另外一种情况。
在深圳公司“重新定义”8小时工作制的消息下,居然有不少网友,对此表示了接受和理解:
一位网友留言说:“这样也挺好,反正回家也是刷手机。”
也有人说,公司如果条件好,多待几小时也没关系,家里水电费都省了。
这样的声音,在之前996盛行的时期也并不少见,很多人甚至已经习惯了除了睡觉外,全部时间都泡在公司的生活,以至于很多大厂取消996后,突然空出来的时间竟然不知道干什么。
相较于没有时间休息,有了时间,但却不会休息了,可能是我们越活越累的更重要原因。
变轻松,从学会休息开始
最近的一本畅销书《时间贫困》,里面探讨了关于“空闲时间”的话题。
在分析了大量数据后,作者发现,每天的空闲时间过少(少于2小时)或过多(多于5小时),都会让人觉得不幸福,而当我们的空闲时间介于这两者之间时,影响我们幸福感的,就不是时间的多少,而是利用时间的方式。
作者指出,“有没有空闲时间”与其说是客观事实,不如说是一种主观感受:当我们因为没有时间而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时,往往只是我们“觉得”没有时间。
比如,当我们说没有时间锻炼时,却总能发现有比我们更忙的人,能够坚持每周健身,而这些人,往往也并不会因为花了时间锻炼,就挤占做其他事的时间,他们的状态,也不会显得匆匆忙忙。
“当一个人能够安排出时间完成锻炼计划,他就会觉得自己是时间充裕的。”作者总结到。
当然,并非做所有事都会给我们这样的感觉,我们在休闲时光做的不同的事,其价值其实是不一样的。
有些事能明显提高我们的自我认同感,让我们觉得浑身充满能量,作者将这类活动,称为能够提升“自我效能感”的事。
多做能提升“自我效能感”的事,就能让我们产生“我的时间很充裕,我能做好所有事”的感觉,改变疲于奔命的状态。
这些事包括:运动、关怀他人,以及体验敬畏感。
除了运动外,帮助他人,能让我们更加自信,觉得自己有能力、有时间把事情做好;而当我们走进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广博,或者坐下来看一场精彩的比赛,感受人类的伟大成就时,这种油然而生的敬畏感,同样会让我们感觉时间变慢,内心充满力量。
写在最后
150多年前,马克思指出,每个人的时间都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来维持生存、为了活着而活着,而除此之外的那部分,才是我们真正活着的时间。
如果你也同样处在“工作时体会不到成就感,休闲时体会不到快乐”的境地,想要找回内心的平和,不妨先做到马克思说的: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工作时间上有所节制,作为目的而不是手段地活着。
然后,再学着把休闲时间,过出幸福感。
正如美国休闲研究专家布莱特比尔所说:未来不仅属于受过教育的人,更属于那些懂得善用闲暇的人。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猎聘 (ID:liepinwang),作者:小欧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