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0-11-18 17:43
《听见她说》:观感是如此矛盾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壹条电影(ID:ytmovie666),作者:壹哥,原文标题:《为什么我们总拍不好女性话题?》,题图来自:《听见她说》剧照


引子


又一部女性话题新剧。


应该说,对赵薇牵头发起、且自任监制和导演的这部《听见她说》,我是抱着不小期待的。原因可能有这么两个:


它翻拍自18年BBC出品的短剧《她说》——原版有多牛逼,一会儿展开聊。


再了,就是它独角戏+独白剧的形式。


舞台感超强,会带来两个结果:


一是高门槛,不习惯的观众会觉得闷、尬,喜欢的则会很享受;二是强表达,主题全靠台词和表演输出,直接有力。


再加上女性主题+全明星阵容,不管它最后的市场热度到底有多高,拉满的话题度就值得咱们来好好聊聊。



昨天刚刚开播,看完第一集,我的观感,其实有点矛盾。


没错,这两年女性崛起是时代潮流,但凡是女性话题的作品,也都能引发很高的关注度,但还是那个疑问:


当我们在谈论女性主义话题时,我们到底在谈论什么?


搞不清这个问题,无论形式怎么变,我们影视圈的女性表达就永远只是停在表面,甚至原地打转。


1. 为什么观感是矛盾的?


解答这个问题之前,先简单介绍下《听见她说》:


8集短剧,一集一位女性演员,一集一个女性话题。昨天播出的第一集《魔镜》,导演是赵薇,主演是齐溪,主题则是关于女性的容貌焦虑。



剩下7集的主题,也都是当下女性的几大痛点话题:


从原生家庭、重男轻女、大龄单身、全职主妇,到家庭暴力、中年危机和物化女性。


应该说,我矛盾的观感中,相对正向的那一面,大都来自于对这主题选择的认可。


这八个主题,乍看,真的很好。


因为它们触及了当下女性最真实的生存议题,没有遮遮掩掩,也没有粉饰太平,直接拿出来摆在台面上,说给所有人听。这也是所谓“听见她说”的初衷。


够直接,这的确是优点。但,只是直接,就够了吗?


就拿第一集来说,很多女生是有容貌焦虑,化妆、美颜、减肥、整容,这些也都是社会附加给当代女性的无形压力,编剧更是让齐溪对着镜头质问大众:


什么是美?谁定义了美的标准?这个标准又是为谁而定?



那, 到底什么是美呢?美的标准,又该是什么呢?


我期待,这支短片能给出答案。


在连串扎心的扪心自问后,故事结尾,齐溪望着远处望京SOHO的灯火,说了句:我不完美,完美多苍白;我很完美,完美的成了我自己。


我第一反应,就这??


大谈了20分钟容貌焦虑,最后告诉我解决办法就是,“自信的女性最美”?


这不光是鸡汤,还是偷换概念的无用鸡汤!



我当然不是要求,一个短片就必须解决掉一个女性问题,但在直接地抛出问题后,多少也还是要深入进去,相对深刻地来做做探讨,而不是讲一大堆陈词滥调的正确废话。


一个社会、一个时代,关于容貌美丑的标准,就是基于大多数人的共识而达成的,很多时候你得承认,美就是美,丑就是丑。以及,美貌终究是稀少的,平庸和丑才是大多数。


那,男人自嘲长得丑是幽默,到女人这,长得再不好看,也要每天对着镜子默念一百遍我是最美的?这样,真的会帮到这些女性吗?


我总觉得,与其拿无用的鸡汤去麻痹女性,不如鼓励大多数,坦坦荡荡地承认,老娘,就是不好看,怎么了?


因为,定义一个人美丑的,本来就不只有长相啊。



写到这,我想起之前李雪琴的一个专访,标题是:《希望有一天,我能成为美的标准》。这个回答,针对的就是女性容貌焦虑。她自己也说,曾经因为长相普通而困扰,也因此受过伤害。


让我感慨的是,即便是不靠脸吃饭的李雪琴,也会期待被大众认可自己的长相。这或许是女性爱美的天性吧,但也能看到,社会传统观念对一个人的影响到底有多么根深蒂固。



而在我的期待中,《听见她说》,有希望去尝试打破这个根深蒂固,有希望去拓宽、甚至刷新社会对女性的认识。


或许,未来的几集会有吧,但至少赵薇亲自导演的第一集,我看到的依然是浮于表面,依然是变相迎合。


2. 中国版配和原版比较吗?


实事求是,中国版一定是不及原版的。


当然,这样的直接比较并不公平,原因在于,两个作品根本出发点的不同:


原版是基于英国女性获得选举权100周年这个历史契机,根据真人真事改编,从过去100年中选取了8个平凡女性的不平凡瞬间。


职场性侵、性向探索、婚内强奸,乃至为女性平权、民族独立的抗争……8个主题,各个厚重有力,一针见血。



相比之下,因为没有过往百年的女性运动积累,中国版更多是对当下热门女性议题的探讨。


不过,两版真正的差距,并不在主题本身的高下,而在讲述主题的深浅。


浮于表面,这是目前《听见她说》的最大问题。再通俗点,就是只会喊口号,也只有喊口号。


《魔镜》中的齐溪,是各种标签的拼凑,一会是爱慕虚荣的肤浅女性,一会是连珠炮质问社会的先锋女性,一会又是活明白了的智慧女性。


导演和编剧,想表达的太多,又缺乏提炼的能力,结果就是,没有人物,只有符号;没有故事,只有道理。


生怕观众看不懂?觉得大家现在懒得思考,必须像做阅读理解似的、把所有表达都赤裸裸地喂到嘴里?


原版的核心,是女性对自身二等公民身份所发出的怒吼与抗争,其中的几集,甚至可以视为女性平权的战斗檄文。



我对中国版的期待,差不多就可以归结到这两个词上:


犀利和勇气。


即便因为主题的原因,上升不到女性平权的高度,至少,也要让社会听到女性的呐喊,看到女性的愤怒,感受到女性的决心。



那位说了,容貌焦虑这个主题还是浅,后续的家庭暴力、重男轻女应该会讲得更深刻。


未来几集会不会变深刻不知道,但细想想,容貌焦虑这个主题,真的很肤浅吗?真的就是喊几句女同胞们活出自信,就能解决的吗?


快别天真了。


女性面临的所有困境,程度或许有不同,但背后的根源,并无本质区别。


3. 为什么我们总拍不好女性话题?


今年最火的综艺和新剧,都是女性主义话题——《乘风破浪的姐姐》,和《三十而已》。


都是爆款,都在刚开播时收获无数好评,最后也都是高开低走,争议收场。


和《听见她说》一样,这些基于女性主义的创作,主题都超棒,亮相也都超精彩。


为什么,为什么就是做不到善始善终?


表面看是肤浅不深刻,内里,是从一开始就放弃了真正的女性表达与抗争,转而去迎合世俗,妥协流量。



《乘风破浪的姐姐》:


打着30+独立女性的旗号,把一群被事业危机笼罩的女明星,推进商业女团的流量旋涡,即便是最后成团的姐姐们,也早就和女性崛起没什么关系,纯粹沦为流量工具。


《三十而已》:


从女性年龄焦虑出发,看似传递女性力量,中后段完全把重心放在了渣男、渣女、抓小三这样的话题制造,现实让位于情绪,好好的一个女性宣言,最后成了观众的出气筒和资本的快消品。



多数创作,去迎合去讨好甚至跪舔流量,我能理解,这是个一切求快、一切看钱的时代,影视圈更是首当其冲。


但比跪舔流量更跌破下限的,是利用流量。


它的可怕在于,一些本能出现的、超出娱乐之外的深刻与反思,就这么被轻而易举地消解掉了。


这对女性是遗憾,对更多人,则是一种消磨。


消磨资源,消磨时间,消磨情绪,以及,消磨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一点的进取心。


最后这个,最可怕。


结语


往回收一点,《听见她说》烂尾的概率,比另外两部应该要低很多。


它天生独角戏+独白剧的形式,给了它女性表达的硬核保底。


所以,还是推荐大家去看一看,相比它试图传递的女性主题,它本身的质量反倒没那么重要了。


也真的希望,赵薇发起、演员零片酬出演的这部短剧,能够在社会上、在网络世界,得到它应有的声量与影响力。哪怕是靠着杨幂、杨紫等人的流量,只要结果是好的,就值得欣慰。


毕竟,关于女性话题的表达,是时候在宣泄与挑逗之上,迈出更大的一步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壹条电影(ID:ytmovie666),作者:壹哥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