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我是科学家iScientist(ID:IamaScientist),作者:云无心,编辑:阿藜,原文标题:《2020年农业部批准了一百多个转基因安全证书, 它们离我们到底有多远?》,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近日,农业农村部发布了2020年第二批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批准清单,包含5个生物安全证书(进口),21个生物安全证书(生产应用),另外还有2个批准颁发、正在进行名称公示的转基因生物。
回顾2020年,农业部总共批准了一百多个“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生产应用)”,以及13个“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进口)”,这显示政府对于转基因农产品的管理在稳步推进。
这些转基因产品都是什么?它们离我们有多远呢?
一、获得生产应用安全证书 ≠ 商业化种植
一个转基因品种获得了安全证书,意味着它可以按照相应的用途进行种植、生产和食用。不管是使用安全性还是环境安全性,都经过了规范的评估,不会带来额外的风险。
但是,这还不意味着就可以进行商业化推广。在中国的管理体系中,获得了安全证书的新品种,还需要经过“品种审定”,才能进入商业化推广阶段。
也就是说,这些获得了安全证书的转基因农产品,距离推广应用还差“临门一脚”。至于这一脚什么时候能踢出,还有待于监管的推动。
在2020年发布的“安全证书(生产应用)”清单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基因重组疫苗、抗干扰素、抗菌肽、酶制剂盐以及棉花,这些产品或者用于医疗,或者用于生产与加工过程,并不是广大公众关注的“转基因食品”。
2020年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生产应用)批准清单,来源:农业农村部
另外13种是大家关注的“农产品”。其中有一种是抗病毒番木瓜,以前已经批准,这一次是“续申请”,这种转基因番木瓜就是大家在市场上常见的番木瓜。还有9种是中国企业开发的转基因玉米在不同地区的应用,以及2种转基因大豆,它们就还需要品种审定才能进入商业化种植。
二、获得进口安全证书 ≠ 能够买到
获得了转基因安全证书进口许可的品种,就可以进口了。按照我国现行的规章制度,进口农业转基因生物按照用途分为三类进行管理,分别是用于研究和试验、用于生产和用作加工原料。
在2020年批准或者延期的13个品种中,大多数是外国公司开发的转基因玉米、棉花和大豆,批准的用途都是作为“加工原料”。
2020年农业转基因安全证书(进口)批准清单,来源:农业农村部
也就是说,这些玉米、大豆和棉花进口之后,并不能到市场上流通,而是直接进入加工厂,加工成其他产品才进入市场。比如大豆,会直接进入榨油厂,加工出来的大豆油进入市场,而豆粕通常作为饲料的原料。而玉米,则可以用于生产饲料、淀粉、糖浆等等。
三、让其他国家“帮”我们种转基因大豆
近年来,进口转基因大豆的量持续增加。2020年,虽然国际贸易纷争不断,但中国进口大豆还是超过了1亿吨。
平均下来,每个人消耗了70公斤进口转基因大豆。
来源:SEEDMAP
正如前面提到的,这些大豆是作为加工原料,先变成了油和饲料,而饲料进一步转化成肉蛋奶鱼虾蟹。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肉蛋奶以及水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中国的耕地和农业能够“养活”14亿人,但是想要满足大家 “吃得好”,就必须要有足够的饲料,这也就造成了大豆的需求提高。如果这些大豆由自己种植,那么需要的耕地大致在5亿亩——全中国的耕地目标是“守住18亿亩红线”,如果拿了这么多耕地去种大豆,那么其他的粮食就无法保障,可能就连“养活”的目标都成问题了。
所以,进口大豆是一个国家战略层面的选择。而转基因大豆运送到中国,最近的价格不到4500元/吨,而国产的非转基因大豆,很多地方收购价就超过了5500元/吨。如果让国外为中国种植非转基因大豆,只要价格足够当然也没有问题,但中国每年多付出的代价就将是数千亿元——这个代价,最终是要每一个消费者来承担的。
简而言之,进口转基因大豆,是目前的中国最划算的战略。有自己的转基因种子、也确定食用安全,但不种植,或许更多的也还是经济方面的考虑——在目前,中国每年生产的近2000万吨非转基因大豆,虽然价格高,但国内和国际的市场也还是完全能够消费掉。
参考资料:
http://www.moa.gov.cn/ztzl/zjyqwgz/spxx/202101/t20210111_6359740.htm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我是科学家iScientist(ID:IamaScientist),作者:云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