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2-06-23 13:39
九龙花鸟市场:老商圈的浮沉日记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一只建筑精(ID:Arch_Elf),作者:尘挚,头图来源:视觉中国


到每一个城市,我都会想去逛逛那个城市的花市,因为我总觉得,花市是一个在城市高度统一化“装潢”的时代中,最容易保存下城市独特市井气息的地方了。



但保留市井气息,对花市来说可能不是一件好事情——说明它似乎没有足够的潜质吸引投资,毕竟大多数非爱好者只会在逢年过节,红白或表白时想起花市。


▲春节买年花


好在总有“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可以找到平凡集市的魅力,电影《少年的你》就在拥挤的鱼市间,通过光线亮暗把男女主开始相互靠近的情节简洁地交代出来。不知是大家get到了男女主如缸中金鱼一般困兽犹斗地惺惺相惜,还是单纯地被鱼缸纯净的打光与冗乱背景的对比所惊艳,虽然只是电影中很短的一幕,但是却意外地为各地的花市鱼市邀来了打卡拍照热潮。


▲《少年的你》电影剧照


▲粉丝打卡样照


那么电影的宣传,会不会给其取景地——坐落于重庆的九龙花鸟市场,给予破圈的契机呢?


一、探访


1. 位置


九龙花鸟市场坐落在重庆九龙坡区的核心区杨家坪(杨家坪也是该区的城市风貌标志性地区),凑在其商业中心杨家坪横街的旁边,它的四周是一片居民区和商业综合体,从建筑状态上看,片区的繁荣可能不复曾经,但是琳琅满目依旧。


▲花鸟城与杨家坪商业区位置关系


2. 狡“市”三窟


▲九龙花鸟城入口


虽然只是由一个平凡的车库发展而来,这个重庆花市,实际上洋溢着山地建筑特有的迷幻气质。


从地图软件提供的官方入口面看,这里有两个牌牌,一个是“九龙花鸟城”,另一个还是“九龙花鸟城”,唯一的区别是个头大的“九龙花鸟城”牌牌对应的门,在路面标高以上1米左右,为了防止人从道路交口处路面进入,贴心地为这个1m的平台上安装了1m的围栏——让我知道了正门应该是小牌牌下面的口。


▲两个”入口“的分布


事实上,由于花市的所据楼房面对的道路高差有三层楼高,整个花市向顾客开放的除了这姑且算作一层的和1.5层的大门以外,开向这条路的还有负一层的两个出口,以及内部开放平台的一条出入小径。



▲出入口示意


虽然理智告诉我这就是很正常的安全出入口设置,但是由于最后也没有想明白“1.5层”的门到底通向哪,并且每走到一个新出入口就要对着同一条路感叹一句:“原来你还在这里”,我还是要为高低错落的出入口,冠上“重庆味道”的tag。


▲室内看“1.5F”的位置


3.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进入花市,我发现它的室内并不很大,入口是鲜花摊铺,店面们按照沿面宽和沿进深让出了两条主要通行路径,并且在吊顶上安装了分区牌子进行较为徒劳的指引。


▲标识为干花区的鲜花区


内部向建筑进深方向的店面有少量文化收藏类物品,以及小面积的猫舍。


▲内部店面


被进深和面宽两方向路包围着的摊点,有的售卖花盆器皿,有的售卖小型盆景,有的售卖肥料装饰,布置没有规律,因此吊顶上的牌子一如既往地错误概括。


▲标牌错误+1


本以为游览到此结束,没想到走着走着竟然柳岸花明——花市征用了所在居住区的公共空间,把这一块大约与花市建筑室内空间面积相当的外部空地变成了露天的花卉展示平台。


▲对花市的范围错误认知be like


住宅楼间围合出的空地本来按照防火的要求应该形成大约1:1的高宽比,界面虽不说难受,但也难说通透。但是当空地被花贩划分势力范围后,缩小了人视觉的尺度,空间反而更加亲切了。


▲尺度示意


平台上的店铺不比室内少,并且令人惊喜地各有所侧重,有的还在有限的空间内打造出了乱市草堂的意境。


▲很有意境的石斛摊点


在目力所及内游逛,偶然抬头望向被包围的居民楼,恍惚间仿佛庞然巨物。尺寸街巷间竟然有些许科幻感。


▲远看对面的建筑


虽然平台被各类花草占据,主要营业的部分只有一条小径,其尽头有一些相对“包装”没有内部精美的宠物售卖。


▲小径


我在一层转了一圈,都没有找到电影中鱼缸的踪迹,直到我在一个角落的下行楼梯处看到了“奇石古玩卖场”的字样——


▲下行楼梯


向下一看,映入眼帘的却是水族的江山。近年来随着水草缸等桌面宠物的流行,再加上电影带起来的鱼缸取景灵感,水族区虽然顾客也不是很多,但是自有行家辗转各缸,与老板就鱼/龟的品相进行鉴赏切磋。而对于拍照取景,老板们似乎已经有不胜其扰的倾向:


▲禁止拍照的电影同款鱼缸


沿最冷清的道路深处走,才是金石古玩的领地。每家石头/古玩店面都坐拥一个面宽三四米的小单间,每个单间配有一扇窗户用来通风——窗户大多会被老板用窗帘/报纸遮裆,毕竟老东西见不得光。


▲真·奇石古玩卖场


这类店铺也许是半年不开张,开张吃半年的:我去的时候,只有七成的石玩店开了张,其中只有三成店有老板坐镇。剩下的老板可能在过道打麻将的人堆中可以找到。


▲聚众打麻将的场地


逛完花市,我看到了一些被刻意规划过的痕迹,但是它好像并没有限制住花市的自然变迁,来来往往的游客多为附近的居民,很多是为了购买生活物品顺便一逛——可以肯定的是,虽然乘上了文艺作品宣传的红利,但是它并没有破圈成功。


▲购买花卉的游客


这种现象很常见,网红一时,风头过去就销声匿迹。我翻阅它以前的消息,看花鸟市场连同所处的片区愈显颓势,不禁想到,这或许更是城市更新老旧区域演化困境的典型样本之一。


二、花市浮沉记


1. 车库变身的花市(2007年左右)


在了解花市的前世今生时,我们首先需要着重注意它所在的位置:与杨家坪农贸市场相隔一条马路;紧贴九龙区核心商区杨家坪商业区外围,整体位于广义杨家坪商圈内部。


▲花市农贸市场的位置关系


花市的前身是一座车库,大约在2007年左右正式成为了花市。这一转变主要来自于农贸市场的功能扩展。


▲从花市小径看农贸市场


花市的前身是一座车库,大约在2007年左右正式成为了花市。这一转变主要来自于农贸市场的功能扩展。


杨家坪农贸市场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左右建立,一直是重庆范围内较大的农贸市场之一。在菜市场售卖一些花卉一直是很常见的现象,再加上这里是赶场(即赶集,约定时间地点小贩集聚售卖的现象)的集合地之一,本世纪初在这里售卖花卉宠物的几乎成了体系。


于是农贸市场容纳不下时,就向对面小区内部的空地扩张,穿过小巷,占据公共平台,蚕食本来的车库——逆着我们参观的流线,就占据了现在花市的地盘。


▲花市从农贸市场扩迁到现在位置的过程示意


随着人们逐渐形成对于这个区域聚集鲜花宠物售卖的认知,花市虽无其“实”,已成其“名”。在06年的点评网站里,就有帖子提到农贸市场对面卖花便宜(当时代称杨家坪花鸟市场)。渐渐地,可能由于政府出台引导,或者完全由商贩相互沟通自行组织,原先的车库被挂牌上了“九龙花鸟城”。


2. 和商圈“建交”,稳定发展(2010s)


花市成立的时期正是九龙城市进行工业改商业大动作的时期。而杨家坪商圈坐落在九龙的中心地带,又已经是小有规模的商业街道体系,因此这一波的城市更新采取以杨家坪商圈为圆心,向外扩展商业半径以扩大商圈规模和影响力的策略进行落实。


▲当时的杨家坪商圈


由于商圈的扩张规划,城市在商圈外新增了二环三环,进一步增加了商圈的通行便利性和商业价值。商圈内地价急速增长,占据九龙半壁江山的建工厂和空压厂开始打包跑路,取而代之的是各类商业综合体和密度超高的住宅楼。


杨家坪商业区从地图上九龙区的一个“点”,联成了一个“面”——名号进一步打响,在新闻中频频出现“小解放碑”的宣传。


▲当时的通稿


商圈经济效益上的提高,以及配套交通的加强,为花市也带来了更多客流。


首先,吸引源上,花市从原本农贸市场的衍生品变成了一个独立个体,由于其功能的客源兼容性,既能吸引农贸市场平均年龄较大,主要消费日用品的消费者,又能吸引到商圈内平均年龄较轻,追逐品质的消费者。


其次,花市的定位导向上,由于落脚于核心商业区,九龙花鸟城打造了跟随潮流的商品种类配置特色。即使在抖音等平台还没有现在这么强大的小众领域扩圈能力的当年,九龙花鸟城就有店家开拓了异宠的板块,收获了很多圈内发烧友的青眼(即使到今年我去探访时,店面的阿姨还嘲笑了我跟不上当季宠物新潮)。


▲阿姨教我认识的某音网红芦丁鸡


3. 农改超,花市怎么改?


区位优秀且具有特点的花市平顺地成长了几年后,蓦然回首,发现一不小心落在了时代身后。


虽然九龙花鸟市场在同类型市场中相比算是小有特色且经营有道,但是随着电商的兴起和流行文化的渗透,花市在逐渐失去具有更高消费需求的年轻人的青睐。雪上加霜的是,九龙花鸟城的主要客流吸引点农贸市场和旧商圈也面临这样的问题。


▲怒其不争的文章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make the old neighborhood great again,最需要解决的是杨家坪商圈在过饱和的已有建筑中实现扩延的问题。


但这个议题本身就存在极大的矛盾——旧房子扎堆了,怎么扩容商圈?


▲杨家坪旧房子扎堆


拆迁吗?


▲周边拆迁计划流产


看来困难一直挺大(最早在2018年10月就有信息披露计划拆迁)


政府的plan B 是“曲线救国”,用具有宣传价值的文化和旧商场新面貌吸引新一代消费者前来。于是从2018年开始下达了杨家坪商圈的“换新计划”。其中自然希望用相比于商店更加环境糟糕,效益普通的花市开刀。


▲公开治理花市问题的文章


最初当然是想乘“农改超”的潮流把农贸市场和花市打包全部改为一体化运营的专项商业,但是遭到的阻力却空前巨大。


首先是店主,无论是花店还是农贸市场,都使用的店面租赁个体售卖的运营模式,店主自己是自己的老板。一旦收归一体化运营,店主就算没有迁走,也直接从老板,变成了打工人。


其次是周边的居民,虽然政府下达了区域内更新的指示,但是主要作用在公共建筑上。但是商圈内最显著增加容积率的居民楼,却难以进行人员更新。


▲逛花市的中老年人


杨家坪商圈周围的居民大多是安土重迁的年长者。他们对居住周边的烟火气看得很重,下午逛逛花市约老友打一场麻将,傍晚摇晃着结伴到农贸市场买菜,吃完晚饭去老商圈的广场上走走停停。这已经成为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拆迁或重建这些见证他们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建筑,情感上必然难以得到这些当事人的支持。


▲逛花市的祖孙


最后,也是由于周边居民区的居住人群难以改变,即使按照年轻人的喜好将花市打造成网红打卡点。周边居民作为购物的“基本盘”也并不会在消费上做出很大的改变。


因此,2019年5月,政府特地派遣委员前往实地调查。委员承认了九龙花鸟城的文化社会价值。所以“妥协”后的办法是迁出花市地下三层的宠物市场,因为相比售卖花卉和鱼石的前两层,最底层不仅环境封闭,还售卖体味较重的猫狗宠物,把臭味的魔法攻击极致放大,是市民对花鸟城“脏、臭、闹”刻板印象的主要来源。


由于基本没有改变花市的格局,而且确实很多人抱怨宠物市场的环境问题,这次的提案,并没有遭到普遍的抵抗。


▲宠物市场位置


4. 半路杀出《少年的你》(2019年)


本以为花市就要面临和平招安,弃军保帅地迁出宠物市场。在政府协调宠物市场搬家伴侣农贸市场的当口,取景于重庆的电影《少年的你》横空出世。由于在宣传片中男女主拉近距离的一幕蒙太奇取景于九龙花鸟城,突然间网络上凑近鱼缸拍照的现象成风,正牌取景地九龙花鸟城地下二层的鱼缸也吸引了无数非爱好人士的拍照打卡。


本地人顺着导航来,外地人旅游时顺便来,不方面来打卡“正品”的在当地找“平替”......有了这天上掉下的人气,花鸟市场搬迁的问题得以一拖再拖。


▲小红书上的相关帖子集中在2019、2020年


对于突然走红这件事,花鸟市场的态度其实并没有很欣喜。它的走红并不是因为其售卖的产品,因此由于流量收获的利润(如果有的话)更多可能是以店面租金上涨的形式进入到了土地所有者的口袋。而且这类“与众不同”的人大量聚集在市场,实际上也影响到了原本受众群体的消费体验。


因此,如果花市不打算利用流量为契机做出相对应模式上的调整,比如营造拍照打卡景观,增加适合非花市相关爱好者的配套商业(类似现在的网红小吃街、菜场),花市就很难长期把握流量的红利。


不过总算是又把搬迁的事情拖到了年底,直到2020年。


5. 疫情的打击(2020年)


2020,疫情元年,虽然新冠对重庆的影响相对并不大,花市大约歇业了两三个月,就重新开门。但是困难是:鲜切花枯萎了就再进货,但是猫狗等宠物歇业这么久就都撑不住了。4月开门时,探访者发现花市与曾经相比空前寂静,昔日鹦鹉飞,猫狗叫的场面不再。


政府因势利导,九龙花鸟城的地下三层就这么退出了花市版图。现在原本的地下三层变成了宠物用品、便利店、小卖部外向小店铺,服务于居民区的住户们,生意也算稳定,但是政府想要的以花市为主题的一体化商业街道确实难以实现了。


▲疫情降温的杨家坪商圈


而花市的难兄难弟农贸市场,疫情之后不仅没有被搬迁,而且其开业收获了众多居民的喜悦和欢迎。现在仍然是重庆最大农贸市场之一。居民的生活记忆保住了,政府再动老商圈格局又要废一番功夫,只有失去了一层的花鸟城成了唯一的小丑。


▲刚解封的农贸市场


好在,花鸟城的运营模式是个体租赁店面,缺少了一层并没有太多影响幸存的店铺,花市仍然是周边居民的生活记忆,运行平稳。只是花鸟城的环境提升,也就没办法很好地受到上位机构的控制了。


三、未来的花市,未来的老城


可以确定的是,像杨家坪老商圈这样高密 度高居住率甚至还处于核心的城市区域,在这里进行城市更新无疑是地狱难度。出于经济目的的环境改造措施,在长远上也许是有极大效益的,但是在落地过程中一定会面对居住者、运营者的抵触情绪。


如果解决不了“人”的问题,那么即使强硬改动,至少短期上也会得到新设施和旧人相互不适应的矛盾。


▲商圈周围居民在广场休闲


表面看,居民要求的是城市记忆,实际上,他们更加强调的是原本和他们的生活适配的商业、公共设施。


▲九龙改造效果图


当政府要求商圈更新时,首先整饬环境,原本可能有的地摊小贩自然要开始和城管斗智斗勇;其次扩大综合体范围,曾经的小本店面突然门面成本提高,它们当然会把压力转化为价格作用于消费者;最后更新商业模式,比如产品品牌升级,概念打造,将原本的商圈通过包装一步步地实现升级,而这其中的工作量也会转嫁于消费水平......


当原来的居民无法负担商圈更新后的消费,加上商圈的扩大本来就会拆除的一部分居民区/小摊售卖区,旧居民渐渐迁走。


旧面孔迁出,新面孔加入,商圈和消费者的品质一步步地提升,一个士绅化的结局,everybody happy。


▲杨家坪商圈更新宣传图


只是,当我们在城市游荡时,只能继续在城市更新的角落里,找到未被商业化趋同的本地风土人情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一只建筑精(ID:Arch_Elf),作者:尘挚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