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简单心理 (ID:jdxl2000),作者:寒冰,责编:kuma,题图来自《瑞普·凡·温克尔的新娘》
一个朋友跟我抱怨最近总是背痛,尤其到了下午三四点就疼得厉害,去医院也没检查出什么问题。
后来我和她深入聊了聊才发现,因为新换了一个领导,她最近工作压力很大,周末也在工作。“你是不是太累了?想要休息一阵。”没想到她竟然哭了,坦言自己就是太累了,想休息也不敢提,害怕会给新领导留下不好的印象。
其实这种现象在生活中很常见:当人们忽视或者压抑内在的情绪时,这些情绪感受常常会通过身体的症状体现出来。
1. 为什么我的身体总是不舒服?
先来分享个自己的故事。
前几年我经常为自己的身体困扰,它没有什么大问题,但总是三五不时地不舒服,给我的计划“使绊子”,比如晚上安排好做什么事情,但头忽然开始剧烈地痛。有段时间还经常没有来由地头晕,失眠也一直很严重。
我一直觉得是我的身体不好,调整饮食、吃保养品、开始运动,都没有什么成效。那个时候对我来说身体更像是一个为我服务的工具,我需要它足够健康、美好,所以我非常厌恶身体不舒服的感觉,这意味着我要停下来。
后来通过心理咨询,我从另一个角度发现了问题所在,身体的不舒适其实是情绪的问题。
以前我是个对自己内在情绪非常钝感的人,经常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感觉”——感到悲伤、感到惋惜、感到温柔、对某事有着混杂的感受?
指导日常行为通常用的是另一套叙事,那就是“头脑的指令”,用头脑理性判断:周末应该如何度过?晚饭是麻辣烫还是水煮菜?一段关系要不要分手?
有时候头脑的理性和内在情绪感受是有强烈冲突的,但我对此又完全没有察觉,于是那些被忽视的情绪就变成了身体的信号。
心理学有个专门的词形容这种现象叫“述情障碍”(alexithymia),意思是无法表达感受。研究发现存在“述情障碍”的人习惯性将情绪以实际问题的方式记住,他们不是感觉生气或悲伤,而是感觉到肌肉酸痛、肠道异常或其他毫无来由的症状。
大约四分之三有神经性厌食症的病人和超过一半的暴食症病人,都不能理解他们的情绪感受,而且在描述情绪感受时感到十分困难。
后来我意识到这一点之后,对身体的态度就温柔多了,它成了我和内在感受之间交流的桥梁。感觉到不舒适的时候,我会第一反应想想,哦,它在告诉我什么呢?是不是有些内在情绪我没察觉到,是不是有些事情不太对劲。
慢慢地,那些身体不舒适的感觉越来越少了,当我对内在情绪有更多的觉察,呆在这具身体里也更舒服了。
2. 身体什么都知道
身体和情绪本来就是一体的,它们之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些情绪就算被暂时压抑,也总会通过身体的各种症状体现出来。
最早发现这一点的是达尔文,他在 1872 年的《人类和动物的表情》(The Expression of the Emotions in Man and Animals)提出:“心脏、肺、胃和大脑通过迷走神经相连,这一神经对于人类和动物的情绪表达和管理至关重要。因此头脑兴奋的时候会立刻影响到内脏的状态。”
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你会在恐惧的时候“浑身瑟瑟发抖”,在极度悲伤的时候真的能感受“心在痛”。DSM-5(精神障碍诊疗规范)中,很多心理疾病的确诊标准里也包含躯体的症状,比如焦虑障碍会出现的“胸闷、出汗、四肢发麻”。
有一种心理疗愈方法叫“舞动治疗”,通过随着音乐自由舞动身体(完全不用在意会做出什么动作),敲响沉睡的身体,让身体变得敏感起来,很多潜意识里的情绪和伤痛会持续往外冒。
身体和情绪的这种连接,还可以为我们提供很多信号:
有时候,它提醒你有些来自过去创伤经历的负面情绪没有被处理。
范德考克(Bessel van der Kolk, MD)是美国专门研究心理创伤修复的精神病学家,他发现很多经历严重虐待的病人都有一些特定的身体疾病,比如桑迪的故事——
桑迪在童年的时候被酗酒成瘾的父母忽视,常年感到既惊恐又孤单。她的应对方式是顺从她依赖的所有人,结婚后,只要丈夫威胁要抛弃她,桑迪就会哮喘发作而病倒。尽管桑迪努力忽视过去的创伤经历,也屏蔽了她的压力信号,但这些压力最终变成哮喘发作来获得她的关注。
除此之外,有不愉快分手经历的人出现在和前任去过的餐厅会感到身体不舒适,一些性侵受害者做一些骨盆打开的瑜伽姿势时会惊恐发作,这都在提醒我们:你以为那些创伤经历过去了,但身体什么都记得。
还有些时候,身体的信号在告诉你潜意识里的真实需要。
一个朋友之前在一段糟糕的关系里好几年,那几年她身体状况一直不太好,做了个小手术,三五不时地生病。后来分开之后,这些小毛小病都不见了,她开始运动,身体状况也越来越好。
荣格说潜意识就像海面下的冰山,我们常常盯着海面上的冰山一角,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这个时候身体的信号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个参考,你现在做的事、所处的环境和关系对不对,仔细觉察身体的信号,能帮我们做出对自己更好的选择。
3. 身体任性地表达感觉,才能让我们活在真实里
了解内在情绪很重要,但并不是人人都能做到,我们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和内在自我失去连接:
◍ 小时候的情绪感受常常被养育者忽视和扭曲,长大后很难辨别自己的感受如何;
◍ 头脑理性战胜了情绪感受,用“应该”取代了“想要”;
◍ 迫于社会文化传统的压力,觉得表达情绪感受很“羞耻”。
但好在有身体。
身体很任性,它任性地尊重自己的感觉,才能让我们活在真实里、体验真实。就算偶尔走丢了,也可以回到身体,找回真实。
所以下次身体不舒服的时候,你可以试着放松下来,暂时离开头脑,把自己交还给身体:
闭上眼睛,扫描全身的每个部位,肩膀、后背、大腿、脚趾……看看有没有不舒服的感受。如果哪个部位感到疼痛,你还可以试着和这个部位对话,进一步觉察内在的情绪。
虽然有些感受可能不太舒适——但它恰恰是能让我们充分地、真实地感受到活着的感觉。
当一个人和自我建立起连接,能够了解内在发生了什么,才有可能为自己提供安全感和满足感。而不是需要依靠外在——药物、酒精、食物或他人的反复保证、强迫自己服从他人的意愿等等,来逃离茫然的内心。
身体很重要,但你的感觉也很重要。
( PS. 身体信号可以提供一个觉察内在情绪的角度,但不代表所有的身体疾病都是情绪问题,有必要的话请及时接受专业医学治疗。)
参考文献
【美】巴塞尔·范德考克著,《身体从未忘记:心理创伤疗愈中的大脑、心智和身体》,2016年3月,机械工业出版社
《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 》 DSM-5
Taylor, Graeme J; Bagby, R. Michael; Parker, James DA (1997). Disorders of Affect Regulation: Alexithymia in Medical and Psychiatric Illnes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ISBN 978-0-521-45610-4.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简单心理 (ID:jdxl2000),作者:寒冰,责编:ku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