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12-09-10 15:45

互联网创业者看过来,能从TechStars这个导师制驱动的孵化器中学到什么。读《他山之石》

“想法和愿景、人、执行、产品、筹资、法律和组织结构,以及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初次创业者会遇到的7个关键问题,参与过TechStars项目的成功创业者也提供了大量的可靠建议。本书收录了美国TechStars公司的创业导师和众多创业者撰写的文章,主要介绍他们的创业经历,分析创业初期的关键问题,指出在创业过程中会遇到的挑战,并提出实用的创业建议。
序言

尽管创业者形形色色,各有千秋,但他们有着一些共同点。他们都想做一些前人未曾做过的事情,而且相信只要用心就能成功。此外,他们还都渴求尽快完成。对初次创业的人来说,这听起来十分艰巨,不过TechStars就像是创业旅程初期的涡轮火箭助推器,可以助创业者一飞冲天。
Zynga是我开的第四家公司,在其创立之初,我只想跟少数几个风险投资人合作,而Brad Feld就是其中之一。业界在过去的几年里发展迅猛,我们常谈到以"Zynga速度"行事,因此当Brad找我为本书作序时,我很渴望有这样一次机会来分享一些想法,因为本书的理念深得我心。

大家可能并不熟悉Zynga,但如果说到一些由其制作的颇受欢迎的社交网络游戏,如FarmVille、FrontierVille和Mafia Wars,我想大家就知晓了。当Brad的Foundry集团公司在2007年秋天为我们投资时,我们只有10个人。而3年后的今天,我们已经是一个拥有1200多名成员的大家庭了。要达到这个水平,我们确实需要多做快干。

我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办第一家公司之前,曾在数家知名公司工作过。不过,从某种程度上讲我并不算是称职的员工。我挑战现状,不照章办事。我带着一点幼稚和任性,渴望在不考虑流程的情况下取得一些最明智且最具战略性的成果。在美国企业里,这并不是保住饭碗的最佳生存之道,所以我觉得自己更适合去做个创业者,以便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方式来做事。

在商业互联网的黎明时期,我和Sunil Paul一起创建了Freeloader。由于是初次创业,我们也是摸索着前进,在前进的过程中也犯了不少错误。我们缺乏经验,就用动力和干劲来弥补,而当我们都还没反应过来时,就被一家由Flatiron Partners和SoftBank出资建立的新兴热门互联网公司接管了。在首轮融资4个月之后,Freeloader被Individual公司以3800万美元的价格收购。虽然这看起来是次成功,不过在我们被收购时,业务其实还远未成型。

在创建我的第二家公司SupportSoft时,我已经有了更多的经验,而且在开始创业之前就建立了一支了不起的创业团队。我们一起取得了不少令人激动的成果,并将公司建设成了业内领先的服务与支持自动化软件提供商。随着公司的客户和收入日渐增长,我同意董事会的提议,担任了董事长一职,而找更有经验的人来当CEO。SupportSoft很成功,成为了一家上市公司,而且每个人都很开心,不过这次我还是不觉得自己建立了一家伟大的公司。

我的第三家公司是Tribe Networks。那时社交网络的概念初现,而Tribe就属于最早的那批公司之一。我想说Tribe的理念真的很好,只不过是太超前了。我们在早期取得了一些成功,从风险投资人那里拿到了投资,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栽了跟头。这次我还是晋升为董事长,不过新CEO没能带好队。到了最后,我又当回了CEO,并将公司重新定位为社会化媒体贴牌托管服务商。我们以一个合适的价位将公司出售给了思科公司,错过了创建下一代互联网公司的大好机会。

所以,当我在2007年开始考虑社交网络游戏时,就决定把Zynga创建成一家客户了解并热爱的公司。我想缔造一笔互联网财富。和我之前创建的公司有所不同,这次我将早期招兵买马的精力重点放在了寻找合适的投资人上。我希望我的投资人能像伙伴那样,尊重我想实现的目标,并能在公司经历盛衰浮沉时帮助我一路走过。除了Brad外,我还有幸吸引到了Fred Wilson、Bing Gordon和Reid Hoffman来做Zynga的投资人,也让他们成为了公司早期的董事会成员。我们在过去3年里取得了不少成果,而且我相信,我们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方式,可借此建立一家能够经得起时间考验并能对消费者和互联网整体产生持续影响的公司。

当我回想过去15年间的创业经历时,我意识到吃一堑长一智至关重要。每个公司都会遇到阻碍和挑战,每走一步或每经历一次挫折,我就会变得更聪明。花了很长时间,经历了不少坎坷,我才为Zynga的建立做好准备。我真希望在当初创办FreeLoader时能有更多的知识和见解,或是能接触到本书中分享的智慧和经验。

创业之旅妙不可言,我鼓励每个有志创业的人都来尝试一下。论回报,几乎没有什么能比得过开办企业--从零开始,创造就业岗位,并建立真正值得称道的事业。某种独特的东西将所有创业者联系在一起,我们强烈渴望看到彼此成功,而且坚信创业的重要性。看到现在的创业者们能从TechStars、本书,以及一些资深创业者(包含在本书中介绍经历的创业者)处获得指导,我心里深受鼓舞。我很荣幸自己也能成为提供创业指导的创业者,而且很期待看到下一轮创业热潮所带来的创新。像我以前那样,他们将会明白,他们永远都能做到多做快干!
Mark Pincus
2010年8月
个人视角终有局限,如有非虚构类好书新书推荐,还望投稿或微博私信@潘乱兄


相信我,别把自己的想法太当回事


书摘:想法和愿景

大多数人认为,创业的关键是要有个惊天动地的非凡的点子。不过事实表明,这种想法几乎是完全错误的。
经常有人说,多数成功的创业经历都始于做些别的事情。而据我们TechStars的经验,很多走过创业期的公司现在所做的,都和他们最初的想法大相径庭。有些公司虽然在大的行业分类上没有变化,但已进入了完全不同的应用或产品领域。其中相当一部分的现有业务已完全不同于他们最初提交给TechStars的业务描述了。

Next Big Sound公司的Alex White当初出现在TechStars时,曾面对异口同声的“责难”:“我们挺欣赏你,但你的点子真是烂透了。”Jeff Powers和Vikas Reddy花了整个夏天来鼓捣某种图像合成软件,最终鼓捣出来一个叫做RedLaser的iPhone应用。这个应用最近被eBay收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我们甚至记不清,当初J-SquaredMedia的Joe Aigboboh和Jesse Tevelow来到TechStars时是做什么的了,但我们觉得他们很棒。他们后来紧随Facebook F8开发者大会推出的一系列成功的Facebook应用,恰好证明了这一点。他们都身处那些非常有趣但不可预知的领域。
创业无外乎就是根据反馈和数据来验证理论并快速作出改变。只有经过很多小的调整,有时也需要经过大调整,才能守得云开见月明。
相信我,别把自己的想法太当回事

Tim Ferriss
Tim是纽约Random House于2007年出版的畅销书The 4-Hour Workweek的作者,也是一位天使投资人和创业者。Tim从2008年成为TechStars的导师,同时也是DailyBurn(首屈一指的健身社交网站,让用户可以追踪健身记录、在线问责和相互激励)和Foodzie(消费者可以浏览并直接从小型食品生产商购买食物的网上市场)等多家参与过TechStars项目的公司的投资人。
惊世骇俗的想法一抓一大把。事实上,这些想法真是太多了。

有数以百计的创业者联系我,自称有着很牛的想法,不过他们不会冒险向我(或任何人)透露信息,除非我愿意签署某种形式的安全保证,通常是保密协议(NDA)。就像任何理智的投资人一样,我会拒绝签署NDA的请求,无视这些想法,通常弄得那些创业者们目瞪口呆、心生畏惧、灰心丧气。
为什么要避免这种谈话呢?因为这种创业者明显高估了自己的想法,而且几乎肯定是低估了执行的难度。头脑风暴是种轻松愉快的无风险活动,而创业却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要创业,还是好自为之吧。这种体验可非同一般。

如果你有一个好点子,不妨假设另外一些非常聪明的人也在做着同样的事,或是在以不同的方法解决同样的问题。看看iPhone上那些旅行应用的数量吧,再看看互联网上那些节食和运动网站的数量吧,你应该懂的。
高估自己的想法是个危险信号,尤其是在没有切实进展时。诚然,这种情况下不乏相当优秀的想法,而我错过了对它们的投资,不过我觉得这没错,因为我从不投资想法。巴菲特也不会。比起那些投资想法的人,我损失的钱要少些。我宁可向一些意志坚强的人投资,他们可能在这一轮投资中失败,但会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并找到其他值得投资的想法(像我这种早期支持者能了解的想法),这样我可以尽量控制不利影响。而我要是直接投资想法,则不会有这样的好处。

有一条流行的创业格言是这样说的:“你可以偷走想法,却偷不走执行力和热情。”换个角度想,这不正说明了想法本身是没有市场的吗?稍微想想,你最近有没有试图兜售想法呢?你去哪里兜售呢?有谁会买它呢?要是没有市场的话,通常就意味着没有价值。
几乎任何人都能够(并且已经)想出好点子,不过只有老练的创业者才能执行它。老练在这里并不代表经验丰富,而是表示能随机应变。这些老练的创业者知道,错误通常是可以改正的,而做决定时拖泥带水所损失的时间就真的是永远损失掉了。尽管必须要有想法,但光有想法也还不够。它们只是这场创业游戏的入场券而已。

不要把自己的创业概念当宝贝一样藏掖。如果你的创业想法确实是唯一可行的,那当你在谈判或应对竞争者和顾客时,如果需要修改(经常都会需要),你也不知道该怎么修改。在这种情况下,最好还是别开始了。
你的想法可能正被那些和你一样聪明的人们实践着。
你要关注多数人踌躇和拖延之所在并将其曝光。如果你真是块创业的料,那么这也会带来回报与刺激,正所谓富贵险中求。这就是创业的乐趣。


读点:实践是想法的立命之本



Matt Mullenweg 是Automattic公司的创始人,WordPress.com、Akismet、bbPress和BuddyPress都是该公司的产品。Automattic在2008年还收购了TechStars旗下的创业公司Intense Debate。

我喜欢苹果公司,因为他们从不畏惧将那些不完善的1.0基本版产品推向市面,然后再不断完善它们。举个例子:

“没有无线功能。比创新Nomad播放器的存储空间还小。中看不中用。”——2001年cmdrtaco在Slashdot.org网站上如此评价初代iPod

我还记得我的第一台iPhone。为了买它,我排了好几个小时的队。就像排队等待餐厅席位那样,我不得不在一家夜总会外排长队等待。这种等待让我第一次“滑动解锁”的经历甜美了许多。我感觉自己就像是《星际迷航》里拿着三线仪的人,只不过iPhone这个“三线仪”在使用AT&T网络时不停地断线,我那些价值几百美元的耳机插不进它的耳机插孔,没有第三方应用程序,没有复制粘贴功能,而且运行速度只能用龟速来形容。

令人激动的是,当初代iPhone带着瑕疵问世的时候,在苹果总部某个神秘的研究室里,iPhone 3GS的原型机已经问世了。这种机器有着更快的处理器、更长的电池寿命和普通耳机插口——简直太完美了。乔布斯自己可能已经用上了。而苹果公司的员工们当时肯定很痛苦,为了等待部件降价或修复一些故障,更加完善的产品没法公开,而人们还在对那些已经在新产品中被修复的瑕疵大加批评。

“花400美元买个MP3播放器!我就管它叫板砖2.0吧,它很难卖得出去的,而且很快就会被淘汰了……而且它的功能也不强大。唔,老乔,我现在能弄台PDA吗?”——2001年elitemacor在macrumors.com针对初代iPod发布的回应

我想知道,苹果对整件事真的就这么淡定吗?要知道在WordPress的发展历程中,有一段被我称为“失去的一年”的黑暗时期。WordPress 2.0版是2005年12月31日发布的,而2.1版则到了2007年1月22日才发布。光从日期上看,有人可能会觉得我们的开源阵营内部产生了什么分歧,所有志愿者们都离开了,或是WordPress的发展脚步慢了下来。

事实正好相反,2006年是WordPress取得诸多突破的一年。那年WordPress被下载了150万次,而且我们也吸引了一些高水准的博客从其他博客平台转战WordPress。持续增长的声望为我们的项目带来了数不清的开发人员,我们开发新功能和修复缺陷的进程也是前所未有地快。

在那一年,我们真正的命门是“做得再好一点”。其实,如果能厚着脸皮推出尚不完善的产品,那年我们发布3个大版本就都会很轻松。不过问题在于,距离上次发布的时间越长,压力和期望也就越大,就更可能掉进“做得再好一点”或修复一个缺陷以使得某个功能特别显著的陷阱。对一些项目来说,这种“做得再好一点”的过程可能会无穷无尽。

“喂,苹果,我有个想法,与其扎进充满噱头和玩物的世界,为什么不多花点时间在你们那贵得要命却烂得掉渣的服务器产品线上呢?难道你们的目标就是成为一家华而不实的消费噱头公司?”——2001年Pants在macrumors.com发表的言论

我想,在iPod(或iPhone)发布之前,肯定有很多人也会这么说。那些添加复制粘贴功能的开发人员就快弄好了,他们知道IT评论家Walt Mossberg免不了会“敲打”他们一番,因此他们肯定会想:“只要晚几个星期再交给中国的生产商生产就行了”。他们可能相当尴尬。不过,要想在发布第一版时不感到尴尬,就要等太久了。

苹果公司做得很漂亮的地方就是他们淘汰自己产品的速度相当之快。我想这也是让产品发布变得更容易的原因所在吧。正如我之前所说的,距离上次发布的时间越久,压力就越大。不过,如果自己清楚现有的代码没法支撑新版本,但在六周后能让版本号提升0.1,那事情也不算太糟。这就像由旧金山飞往洛杉矶的航班,即便是错过了这班,一小时后还会有下一班,没什么大不了的。

实践是想法的立命之本。在产品面世之前,我们很难全面预测受众会有何反应。这也意味着,在研发产品而不将其公之于众时,它其实会因为缺少源于现实世界的氧气而日渐走向死亡。更糟糕的是,开发工作并非在真空中进行。如果我们有了还算不错的想法,那么可以肯定的是,世界上还有一些独自做着同样事情的团队。而他们所做的那些我们没想到的事,可能会率先抢占我们瞄准的市场。就看那些播客公司吧,在苹果将播客功能加入iTunes之后,那些公司便销声匿迹了。

尽早发布产品,便能因为得到对产品的反馈而获得独家竞争优势。在最佳情况下,这会帮助我们预测市场走向,即便是在最坏情况下,也能给我们带来一些核心用户。当团队围绕一个新想法开展工作时,可以和这些核心用户进行交流。

你觉得自己的企业与众不同,想在公关上毕其功于一役,在TechCrunch将产品公诸于众时各方面都要很完美。不过,如果想对受众一网打尽,那么就真是错了。

在经历了从2.0版到2.1版间那丢失的2006年后,WordPress团队制定了一个颇为激进的发布计划,决定每年发布3个主要版本。

我喜欢开发网络服务,而Automattic的所有业务基本都是围绕“服务”这一核心展开的。在WordPress.com上,我们每天部署代码二三十次,公司中的任何人都可以进行部署工作。我们测量了部署到数百台服务器所花的时间,如果时间太长(大于30秒),我们就会想新办法来优化它。

在快速迭代的环境中,最重要的事不再是发布出去的代码有多完美,而是还原的速度有多快。这样才能将出错的代价维持在分钟级的低水平。有人可以在几分钟内就将想法变成可以部署的代码,并将其推送给实际用户。我实在想不出比这还好的测试方式了。

“真的艺术家乐于展示自己的作品。”——史蒂夫•乔布斯,1983年

当Brad初识Matt时,他们在帕罗奥多市一家不错的餐厅共进了晚餐。那时的Matt还不到饮酒的年纪,结果与他俩同行的Jeff Clavier (也是TechStars导师)以及Brad不得不喝光了所有的酒。在那次晚餐中,Brad喜欢上了Matt 以及他对WordPress的愿景,并成了Matt和WordPress的忠实粉丝。(我们现在也算是Automattic的投资人,因为Automattic并购了2007年由TechStars孵化的Intense Debate公司。) Matt对TechStars的贡献不可低估。除了每年夏天都会待在博尔德会见那些TechStars团队,Matt还会给期望标新立异的创业菜鸟们以巨大的启示。还有就是, Matt现在已经到了可以喝酒的年纪了。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