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L先生说 (ID:lxianshengmiao),作者:李睿秋Lachel,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最近看网上的讨论,发现一件事:许多人都把“情绪稳定”当作一个很难得的优点,狂热地去追捧。
什么叫情绪稳定呢?大抵指这些:
遇到问题时不容易发火或沮丧,而是能立刻切换成解决问题的视角;
心情不会大起大落,而是能够大致保持平静,心如止水;
遇事不容易内耗,不容易钻牛角尖,能够更豁达地看待问题……
在很多人眼中,“情绪不稳定”是许多问题的根源,而一旦情绪稳定了,许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甚至有许多人说:判断一个人是否成熟,最主要就是看他的情绪是否稳定。一定要远离情绪不稳定的人,也一定要让自己成为情绪稳定的人。
这些说法有道理吗?
在我看来,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不够全面,也不够正确。
情绪稳定是一件好事吗?当然是一件好事。但这是否意味着,情绪不稳定就一定是一件坏事,就一定意味着一个人不够成熟、不值得深交呢?
其实不一定。
我想通过这篇文章,帮你更好地理解和认识这一点,容许自己或他人偶尔的情绪不稳定。
一
为什么说情绪不稳定,不一定是一件坏事呢?原因很简单:
因为情绪稳定性,本来就是一个正常的人格指标。
我在许多文章里都提到过:目前心理学界,最受认可的人格测试是大五人格。它把人格分成五个维度,分别是:外向性、开放性、尽责性、宜人性,以及情绪稳定性。
这五种性格特质是“自然的”,它们在一个人的整个人格里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是形成人格的重要表现和底层架构。
什么叫“自然”呢?它的意思是:这五个维度并不是一种需要你去不断训练的能力,而是一种随着你的成长自然而然被塑造和形成的特质。它们跟许多因素有关,包括你的基因、成长环境、经历的事情、摄取的信息、处事的方式,等等。
进一步,大五人格发现:这五个维度都是服从正态分布的。也就是说,这世界上大约有一半的人倾向于一端,另一半的人倾向于另一端。
换句话说:在整个世界上,本来就是有一半的人情绪稳定,一半的人情绪不稳定。情绪稳定并不是一种能力,情绪不稳定也不是一种缺陷,这两者都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它们不是优缺点,而是一种“特点”。
它本质上跟外向和内向是一致的:这世界上本来就有一半的人偏外向,一半的人偏内向。如果我们能认可内向并不是一种缺点,而是一种特点,那么为什么我们要认为,情绪不稳定是一种缺点呢?
哪怕我们让所有人都努力提升情绪稳定性,也必然存在高低的差异化。就像哪怕我们让所有人都摄取足够的营养,也必然存在高矮胖瘦的分化一样。
自然界既然让“情绪稳定性”成为一种自然的、核心的性格特质,那就一定有它的道理。否则“情绪不稳定”的人早就不存在了。
所以,如果你觉得你自己有一点情绪不稳定,这并不是你的缺点,也不是你能力不足——它只是你的一个“特点”而已。
就像一个人可能偏内向、可能不够自律(尽责性)、可能不够亲切随和(宜人性),这些都不是缺点,而是性格特点。
二
为什么要强调这一点呢?因为我发现,我们这个社会有一种风气:那就是优势性格对劣势性格的压迫和倾轧。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外向和内向。
有多少人小时候被家人或老师批评过“你的性格太内向了,应该外向一点”,又有多少人一直被灌输一种观点“内向是不好的,是不利于在社会上生存的,你应该变得更外向”?
但实际上,内向是缺点吗?不是的,它只是一种性格特点。这个世界上本来就是有一半的人偏外向,一半的人偏内向。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关键是什么呢?是我们刚好处于一个“外向是优势性格”的社会阶段而已罢了。
在现代社会,外向的人,更容易跟他人建立联系,更容易展现自己,得到表现和出头的机会,因此,也就更容易得到更多的社会资源,从而掌握话语权。久而久之,我们自然而然就会觉得:外向是优点,内向是缺点。
这就跟自律一样。自律的本质是什么?是高尽责性。高尽责性的人,更容易把工作和任务做好,也就更容易成为被拎出来嘉奖和呈现的表率。因此,就在社会上形成了一种声音:自律是好的,不自律是不好的,我们要尽可能做到自律。
但问题是什么呢?从自然的角度来讲,本来就是有一半的人是偏向内向的,一半的人是低尽责性的,过度吹捧外向和高尽责,其实就是对这部分人的不公平。
他们并没有做错什么,只是因为基因加上成长环境的结果,就被我们冷漠地划分到了“不及格”的一方。
就像身高一样。社会的主流看法,总会认为高的人更好看、更优秀,但矮的人有错吗?他们没有做错任何事情,仅仅只是因为不能自主选择的特质罢了。
我想告诉你的是:正如高矮不是优缺点、而是特点一样,你是什么样的性格,都不代表那是你的优缺点。
如果你恰好是优势性格,那很好,你很幸运;如果你不是,那也没什么,并不是你不够好,只是你需要找到一个更适合你的环境。
三
实际上,换一个背景、换一个时代,所谓的优势性格和劣势性格,很可能全然不同。
如同福柯所说的:定义疯癫实际上不在于疯癫本身,而在于话语权。
我们这个时代,从工业革命开始,就进入了一个崇尚理性、追求秩序、强调功能的现代化时代。因此,这个时代的优势性格是什么呢?
高外向性:证明你是一个高度社会化、能够跟他人友好相处的人;
高尽责性:证明你是一个可靠、可信任、能够处理好事情的人;
高情绪稳定性:证明你是一个可控、可预测、不会容易出现变故的人。
你看,这些说白了是什么呢?就是你要向整个社会证明:你是一个容易被理解和预测的人,不是一个特立独行、破坏规则和秩序的人。这样才符合这个社会想要的样子。
这一点是有研究支撑的。2019 年一项研究发现:这个社会上的富人一般符合什么性格特征呢?高开放性,高尽责性,高外向性,高情绪稳定性,低宜人性。(Leckelt等, 2019)
但如果换一个时代背景,一切可能全然不同。
比如,如果我们处于一个高度崇尚深度思考的时代,那么内向必然会比外向更具优势;如果我们处于一个追求个性和特立独行的时代,那么低尽责性就会更洒脱、更自然。(现在已经有这个趋势了,这也是现代化向后现代化转型的标志)
如果我们处于一个追求艺术、创造力和浪漫,拥抱神秘,追求“智慧”(而不是智力),崇尚跟自然相处的时代,那么“情绪不稳定”就会成为一个优点 —— 因为它会使得你的感情更丰富、更澎湃、更容易碰撞出激情和火花。
当然,在这个前提下,我们肯定就不会用“情绪不稳定”来形容它了,而是会换一个好听的名字,比如“感情丰富”“感情热烈”——听起来是不是就好多了?
四
说了这么多,我们还是回到主题:那么,情绪不稳定在这个时代,究竟会给你带来什么样的好处呢?
简单来说,情绪不稳定的进化优势在于:
你会对威胁更加敏感,更容易避开危险;
你的避错能力通常会更强,不容易犯同样的错误;
你的感情会更丰富和炽烈,更容易感受到许多别人感受不到的情感;
你的审美能力通常会更强,更容易体会到美好、快乐和幸福感;
你的共情能力可能会更强,更容易理解和洞察他人的内心和感受。
……
这些,都是情绪稳定者可能不具备的特征,也是你的优势所在。
只不过,这些优势基本都是内在的,也就是只有当事人自己感受得到,别人感受不到。反过来,情绪稳定的表现则是外在的,别人往往能够感受到。
因此,我们会更推崇情绪稳定,因为它对我们有用、对整个社会有正向效果;而不推崇情绪不稳定,因为它只对当事人有利,对我们没有好处。仅此而已。
所以,如果你觉得自己并不是一个情绪稳定的人,我想对你说的是:千万不要怀疑自己,也不要责备自己,觉得自己不够好。
只要你的情绪波动并不是非常严重,不至于对别人造成严重影响,那么,请容许它的存在,接受这样的自己。这就是你的特质,是它塑造了独一无二的你。
在这个基础上,你再往自己想要的方向前进。但这一切应当基于“我很好,我想成为更好的自己”,而不是“我不好,我想变得跟别人一样”。
这个社会想让每个人活成它想要的样子,但最终的决定权,应该在我们手上。
五
当然,这里也要提一点:情绪不稳定,的确会在这个社会为你带来一些不便。
最典型的就是两点:一是对内内耗,二是对外攻击。
前者不用说了,我写过非常多的文章聊这个话题。情绪不稳定的人,遇事容易钻牛角尖,容易陷入自我怀疑、自我否定、自怨自艾。
这种状态往往是不好受的。如果你有这个困扰,可以看看我过往关于精神内耗的文章。也许会有一些帮助。
第二点可能是使得情绪不稳定被口诛笔伐的原因。一个情绪不稳定的人,往往容易生气、发火,情绪容易藏不住,容易表露在外,这就很容易被别人看作一个不成熟的人,或者一个难以相处的人,可能会影响你跟别人的关系。
尤其是在家人、朋友和伴侣之间,这种现象会有更大的影响,很容易消耗掉双方的耐心,导致关系破裂。而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对孩子也会有一些不利之处。
因此,如果你觉得自己的情绪不稳定,已经为你带来了严重的内耗,或者严重影响到了你跟别人的关系,那么,适当去做出改变和调整,也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性格跟身高的不同之处就在于:身高我们真的无法改变,但性格不然。实际上,大五人格在人的一生中是可以改变的。随着人的成长,经历更多的事情,以及自己有意识地选择某种生活方式,性格也可以发生改变。
2021 年的一项实验发现:仅仅用了3个月的时间,让参与者接受训练和刻意按照他们想要的方式去生活,他们的性格真的发生了改变。在情绪稳定性、外向性和尽责性上,平均改变了1/3—1/5个标准差。(Stieger等, 2021)
这是什么概念呢?要知道,每种性格差距最大的两极,距离是6个标准差(正负3)。因此,上面的改变已经十分大了。用更长的时间去调整和训练,足以让一个人从倾向于某一极,改变成倾向于另一极。
六
那么,有什么办法可以改变自己的性格呢?或者说,如果你是一个情绪不够稳定的人,有什么方式,可以尽量避免内耗和影响他人?
1. 训练自己对情绪的反应
大脑是一台贝叶斯机器。当你遇到一件事情时,你对它产生什么样的反应、采取什么样的行为,其实就相当于在无形之中,强化了这种反应和行为。换句话说,你如何行动,大脑就会变成什么样。
因此,一个简单的方式就是:下一次,当你遇到让你情绪剧烈波动的事情时,试着告诉自己:我可以掌控我的情绪。
可以参考我在以前的文章中讲的方式:你产生了一个感受,并不意味着它是真实的,也并不意味着你必须按照它去行动、去处理——你完全可以决定自己要怎么做,决定权必须掌握在你自己手里。
你完全可以把它搁置在一边,告诉自己:我知道了,先放着吧,等我有空再去处理。
那么你就会发现:很多时候,这些感受基本都是虚假的。它们从虚无中诞生,又归于虚无,对你来说没有任何影响。就像一阵风从你心上吹过,然后消散,不留下一点痕迹。
每一次的行动,都是在锻炼自己对于情绪的耐受力。你每让自己不被情绪所左右一次,大脑对于情绪的“免疫力”就会增强一分。
2. 为自己设置一个包容箱
什么是包容箱呢?简单来说,就是当你感到不开心时,可以去做的事情。
这可以非常有效地转移你的注意力,帮助你更好地掌控和主导你的情绪。
这个“包容箱”,最好是一些正向的、低门槛的、你喜欢的事情。有人可能会把“吃喝”作为包容箱,但这很容易变成“情绪化暴食”,那就是一种心理疾病了,一定要避免。
比较健康和正向的方式是什么呢?比如打扫、整理、健身、散步,这些都是非常有效,也不会给你带来负面结果的事情。
打扫和健身可以非常有效地发泄你的精力,对于愤怒等剧烈情绪很有用;整理和散步则可以帮助你让心静下来,对于焦虑和恐惧等非常有效。也可以出去游玩,让正向情绪冲淡负面情绪。
或许你也可以参考我的方式:写作。比如梳理自己看过的书、读过的小说,给它们打分和评价……这些也可以让心平静下来。
另外要注意的是:不建议向别人单向地倾诉和吐槽,也就是不要把别人当成“情绪垃圾桶”,这样可能会让你的朋友不想跟你在一起,影响你们的关系。
更好的做法是什么呢?是跟你的朋友“一起去做某些事情”——比如一起健身,一起散步,一起出去玩……这些会更有效,也更健康。
3. 用榜样对齐法提醒自己踏出怪圈
每个人都多多少少有那么几个榜样。可能是名人,可能是身边的师长、前辈,可能是老板,也可能是亲密的朋友……
他们往往具备一些你想要的特征,是你憧憬和努力的方向。
那么,下次当你陷入情绪的泥淖时,不妨想一想:如果换成他,他会怎么想,怎么做?
一个非常有趣的研究是:哪怕是针对5岁的孩子,当让他们有意识去思考“在这个情景下,蝙蝠侠会怎么做”时,他们普遍都能表现出更佳的执行和控制功能。
如果你的身边没有这样的人,你也不妨假设一下“一个充满智慧的朋友,遇到这种情形会怎么做?”这往往可以立刻帮助你警醒,从而跳出情绪的怪圈中。
顺便说一下,很多时候,我们对这个“充满智慧的朋友”的构建,其实就是我们理想中自己“想要的样子”。所以,你也可以理解为,这相当于让未来的自己穿越回来帮助自己:
如果是未来的、更加成熟和睿智的我,遇到这样的情景,他会怎么做?
这可以立刻帮你警醒过来,让你用一种更客观、更冷静的心态面对当下的问题,摆脱情绪的内耗。
尾声
在大五人格中,常用的术语是“神经质”,也就是“情绪不稳定性”。高神经质代表情绪不稳定,低神经质代表情绪稳定。
文中为了方便大家理解,用情绪稳定性代替了情绪不稳定性,请大家留意哈。
希望每个人都能接纳自己,同时成为更好的自己。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L先生说 (ID:lxianshengmiao),作者:李睿秋Lach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