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唐韧 (ID:RyanTang007),作者:唐韧,原文标题:《我每天只工作4小时,收入没变》,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作为一个自由职业者,有很多读者好奇我每天是怎么工作的。
时间一晃,距离我从京东裸辞创业已经快5年了。我想,对于自由职业,我还是有点发言权的。
先说下我最近的一个调整,就是强制要求自己每天只工作4小时左右,剩下的时间切分成不同的模块去做其他事。
比如,我会从早上七八点开始工作,一直持续到中午12点左右,期间可能休息个一两次,每次十来分钟。
在这4个小时的时间里,我会高度聚焦在有产出的工作上,而且尽可能排除一切干扰。
所谓有产出的工作,就是一切可被量化的结果。
例如,写两篇文章、给合作公司做一套产品方案、完成一次职业咨询、处理一些星球提问、或者是备课。
这些工作完成后都能得到可量化的确定性结果,并且效率都很高,剩下的时间我就可以做其他事。
在过去的工作模式中,我会把一项工作安排在一个时间段内,比如上午2个小时用来写文章,然后在用1个小时来做合作产品的方案,期间还包括素材准备、开会沟通、以及事后整理。
但我也发现,这种模式虽然也能完成工作,但效率并不是最高的。如果想要在一上午完成我前面提到的那些工作,基本不可能。
在现在的工作模式里,我会把准备型工作和产出型工作区分开。
就拿写文章来说,过去我是用两个小时先准备后写,现在我是提前一天甚至前几天准备,然后集中写。
可能乍一看你会觉得这两种模式没有什么区别,但我想说,区别很大。
直观感受上最大的一个不同点就两个字,节奏。
你们有没有过这种感觉?自己明明忙了一上午,但感觉啥也没做。
如果我花两小时来写文章,可能有一个小时都是在准备,包括确定主题、收集素材、确定观点,然后一个小时用来写作和修改。
可如果我把准备和产出切分开,前一天用来准备,第二天写,这样我就可以在第二天快速进入创作模式。
一篇文章写完后,我可以迅速切换到下一份产出型工作中,比如给合作公司出产品方案,或者是去给参加产品训练营的同学做职业咨询。
这种无缝高节奏的切换,可以不用让自己慢下来,整个人的产出效率是很高的。
如果一快一慢,反而会降低效率。这一点,跟跑步是一样的。
如果你一直保持一个节奏跑,很快10公里就跑完了。但是你跑一公里休息5分钟,你会觉得10公里特别漫长。
我就是用保持节奏的方式把产出型工作集中在一起,利用上午效率最高的4小时完成。而准备型工作同样拿一个固定时间来完成,这样可以效率最大化。
简单说,有时候我的一上午是高强度输出模式,有时候我的一上午是高密度输入模式。
这么一来,其实每天我利用好这4个小时就完全够了。
从实际效果来看,和过去那种一天工作十来个小时的模式没有太大的差别。
关键是,即便每天绝对有效工作时间4小时,但收入没变!
下午的时间,我可以选择去运动两个小时,或者看书两个小时,也可以带娃出去玩两个小时。
当然,下午也会有需要工作的时候,这就看临时安排了。
晚上的时间比较灵活,我有时候会用来给参加产品训练营的同学上直播课,有时候会用来做准备型工作,有时候也会完全躺平。
最终我发现,把每天的这黄金4小时利用好,是能够完成很多事并且高效率达成的。
其实我觉得很多上班族的时间利用率并不高,虽然每天工作8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但绝对有效时间并不多。
就以很多互联网公司九点半或者十点上班为例,到中午12点或12点吃饭,期间绝对工作时间也就两个多小时。
如果再开个早会、带薪拉屎、休息放空,绝对有效工作时间可能就一个多小时。
如果按产出来看,可能这一上午就压根没有产出。
因此,我以前在公司上班时有个习惯,就是躲起来。
我会搬着电脑去茶水间,去楼下咖啡厅,然后关掉除电话外的其他通讯软件,把时间精力聚焦在手头需要产出的工作中。
这么一来,在没有打扰的情况下我可以把原本需要两小时完成的工作压缩在一个小时内搞定。
要知道,很多事没了你照样可以做,如果实在离不开你,你的电话一定会响起。
包括最近在给一些参加我产品训练营的同学做一对一辅导,我也是会要求他们提前跟我预约时间,并且准备好相关素材和问题。
这么一来,我们在一个小时的沟通中就可以做到高效率,而且有产出。
作为自由职业者,时间是最富裕的,也是最值钱的,同时也是最容易一不留神就浪费的。
不要脸地说,我在时间管理上还算是个高手。
真正的自由,其实是从约束开始的。没有人约束我,但我自己约束自己,所以我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
除了管理时间,其次就是方法。
我发现很多产品经理喜欢凭直觉工作,可当他们遇到超纲问题时又大脑一片空白,不知道如何下手。
说白了,就是没有方法。
所谓方法,其实就是一套思考结构,一种解题范式,一次基于经验的二次复用。
就拿产品分析来说,我会交付给参与的同学一套结构和范式,8个方面24个知识点,这就是一种方法。当他们利用这套方法去解决真实工作中的问题时,需要举一反三,然后变成自己的东西。
重复这个过程,就会从毫无章法变得有迹可循。
同理,我能把过去每天十几个小时的工作变成今天每天只工作4小时,靠的也是方法。
当然,我不建议你只盯着4小时这个数字,因为还有密度。
继续不要脸地说,我的4小时高密度工作,可能超过很多人的8小时。
保持节奏,讲究方法,就是我的窍门。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唐韧 (ID:RyanTang007),作者:唐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