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4-08-01 19:10

做BD工作的一些常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王智远,作者:王智远,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文章摘要
本文介绍了做BD工作的一些常识,包括BD的误解、关键要素、了解公司和经营自己的技巧。

• 💡 BD工作并不仅仅是销售,还包括市场分析、合作关系等多方面内容

• 🤔 了解自己和了解公司是做好BD工作的重要要素

• 🌱 避免广撒网的海王模式,通过有效的沟通和社交吸引客户

我承认,很多人不会做BD。


包括中高层管理者、老板,等等。先别投来鄙视的眼光,来看一个现象:


哥,我是做媒介广告的,我们能做百度百科,有大量抖音、小红书、知乎等平台KOL的联系方式,方便聊一下吗?


每天这样的信息收到不下10多个,有些来自于已有微信好友,都几年了,每天还广撒网;有些来自于陌生人,不知道从哪搞到我的微信,加上后,编辑好文字一顿输出,像个工具人一样,令人讨厌。


你想想看,我都不认识你,我凭什么跟你合作呢?即便合作,执行效果啥样?万一过程不爽,你跑路了怎么办?


不局限于以上,还包括SaaS类产品的商务,都会遇到此类场景问题,这些常识,多半靠教育,现在很多老板都下场要做业务了,高层不懂,自然给不到执行人合理的操作方法。


所以,我总结四点,斗胆将做BD的一些经验分享出来。



先来聊聊:关于BD(Business Development),为什么有些人不太喜欢它?有几个原因:


1. 认为跟销售一样,只为业绩服务,不停地委曲求全;2. 它和直销有些相似,上来直接卖,强推的操作方式,有点悖于自己的价值观。


这点,我有吐槽的权利。


以前公司测试新产品,哪怕只是个简单的原型,就让我们去找客户推销;我有时候在想,这东西自己都不想用,还去让客户试,这不是耍流氓吗?我真的不喜欢这种做法。


但又因为市场部的业绩压力,你不得不去找客户,这明显很违背个人意愿。


也就是第三点,如果要推广、销售自己不喜欢,不认同的产品,会让人感到内心矛盾和不适;第四,BD实际上涉及很多领域,比如销售、运营、市场营销和公关,职责不清,让人摸不着头脑。


最重要一点,有些人认为,BD工作没什么创造性、不要专业知识,每天是面对特定的目标和人群,做好销售,拓拓资源就够了。


坦白说,以上几点都是对BD工作性质的误解。


实际上,BD是一种综合性、创造性,帮助公司提高增长的角色,它不是简单的销售,还包括市场分析,搞好合作伙伴之间的关系等多方面内容,优秀的BD不亚于一个市场部leader角色。


为什么这么说呢?讲一段几年前的经历:


曾经有个领导,觉得我在社交方面还算得心应手,找人、找小道消息能力很强,询问有没有兴趣转去做市场工作,那时,我还在做媒介,心里有点抵触。


因为我对业务看法是这样,一方面,确实很佩服做业务的人,在外面应对自如,口才反应快,但另一方面,觉得干不了压力压在头顶的感觉,你让我去推销,总不自在。


后来,虽然没有换工作岗位,但所做内容,基本和市场部其他一些伙伴没什么差距了。


包括:要谈广告植入、谈跨界合作、做媒体关系,找KOL等等,必要时,还做过社群资源互换,这些工作都要和其他公司合作。


有一回,我用公司设计师资源,帮KOL火速搞定了几张原本不在工作范畴的海报,结果换回一次给公司宣传机会,领导还在部门会议上表扬了我。


也就是说:BD像送水工,关注并解决潜在客户的一些需求,能促成更大的合作机会。


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原来做”业务”,也能带来巨大成就感,之前完全没想到,那时候,我还一直把“业务”和“BD”等同起来,也不太明白媒介跟BD区别在哪?我到底扮演什么角色?


甚至还在想,为什么一个媒介,还要懂产品开发的工作。


懵懵懂懂几年过去,直到我成为市场部leader后,才狠狠恶补这堂知识。准确的说:


“Business Development=Sales+Operation+Marketing + PR”


“业务”是BD中的一部分,业务关心短期内如何为公司创造即时的营收,而BD,有时要着眼于公司长期的效益最大化。


所以,一个合格的BD,具备多种看不见的能力,包括了解市场趋势、与合作伙伴搞好关系、推广产品或服务、谈判合作协议等。


因为它是探索新价值的关键,随着公司发展不同阶段,职责内容也会有所变化。



第二,做BD过程中,有两个超级重要的要素:


1. 了解你自己


回想一下过去职业生涯,我和很多人一样,刚开始的工作并不是自己主动选择的。多数情况下,我们是在一次次尝试和失败后,才找到想走的路。


起初的被动,有时会导致职业定位不清楚,不知道BD应该怎么干,也不确定自己是否具备所需的技能和热情,这种不确定性,反而阻碍了训练BD潜力的能力。


之前看到过一本书,忘了叫什么名字,里面有句话说,要“打造你个人的护城河”,提升选择权,找到自己的小众市场,变得不可替代。


怎么挖掘呢?有三个步骤:


  • 第一步,盘点个人资源;


  • 第二步,找到擅长的领域,建立局部优势;


  • 第三步,优势复盘,进一步扩大你的优势。


过去,我没有意识到职业生涯中所做内容,一部分属于BD,也不清楚学习哪些技能来争取更好的发展机会;虽然一路做到市场部leader职位,但我认为,掌握BD的能力,对探索职业生涯更为有利。


因为,即便有一天创业了,BD技能绝对是首当其冲的。


他们帮助我理解市场动态,挖掘客户需求。如果把市场岗位比作鞭炮,那么BD就像导火线,更专注于点燃一切,是启动整个过程的关键。


我们还学会如何布局。


布局,即知道几斤几两,了解实力和专长,明确在哪个行业、哪些资源上有优势,从而更好地定位自己,充分利用长处,在合适的领域发挥最大的效能。


细节部分,得列出自己的能力、性格态度、学习和工作经历、人际关系和外在形象,并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我还注意到,有些公司管理BD时,采用的方法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如果某个BD人员几个月内看不到成效,立即更换。这样频繁更换,无助于建立长期战略,还会破坏团队的稳定性和发展潜力。


现在看来,个人应该结合自己的优势,专注于一个领域;公司应该选用一批精兵强将,比用大量普通人员的人海战术要管用得多。未来AI时代,这更重要。


2. 了解公司


你可能会问,公司有什么好了解的?其实,很重要。了解公司,本意指知道产品生命周期,根据当前业务阶段,利用优势,确定主要任务。


比如:


一个产品刚引入市场或已经到了衰退期,这意味着公司尚未形成一个成熟的商业模式,此时,要寻找新的发展机会。


这种情况下,BD角色是从零开始,探索新的可能性。


尤其对B端产品,面对想要使用产品的客户,我们要尽可能收集第一诉求,客户第一诉求往往决定客户付费意愿,付费意愿和产品功能,恰巧相悖。


简单讲,公司以为的功能诉求,和客户的诉求并同。


当产品开始成长或进入成熟阶段时,这意味着它在市场上已经获得了一定程度的认可。此时,任务是扩大初步的成功,实现从小规模到大规模的成功转变。


这个阶段,对BD要求是,将客户的问题和需求转化为标SOP的能力尤为关键。


所以,BD是探索新价值的关键,还没确定市场的位置和确认客户需要什么之前,BD像开拓者;高速成长期,BD要将客户的案例和需求整理成标准化的SOP,以供其他部门使用。



上述谈到做B端产品的BD经验,那面向C端的公司呢?


比如:你是乙方,帮品牌找达人合作。


首先,不管卖吃的还是用的,上战场前,得先彻底了解一个公司业务模式,明白品牌痛点,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打动客户,快速完成任务。


甲方市场部,有两种角色:一种是负责品牌宣传,另一种是推动销量;负责推销的BD的核心合作点是确保投资回报率(ROI)


作为乙方BD,与甲方BD对接时,关键是要精准把握对方的需求,用需求去匹配合适的达人。从甲方的角度来看,我在选择达人时,会依据三个标准来评估合作的可能性,乙方也可以使用这些标准:


  • 品牌的知名度;

  • 活动推广力度;

  • 历史上类似活动的销售数据。


结合这三点,就能大致预算出项目的ROI。


比如:推广一个知名品牌,肯定比一个不太出名的品牌容易得多。活动的折扣力度大,价格低,这自然会吸引消费者的购买兴趣。


我之前做CPS时,公司CRM数据库里,详细记录了之前的所有品牌合作和达人出单的数据,因此,可以预测某个网红直播可能带来的销售额(GMV),这样一算,就知道找哪些网红达人最合适。


商务拓展客户时,拿公司案例去谈,如果对方面临很大的销售压力,通过详细沟通后感觉可行,再签合同,合同一般按月执行,先付50%的预付款。


当然,作为乙方也会担心,我找的达人会不会有直播刷量一样的骗局?很正常。不过,一般不会傻到做一锤子买卖,从我给的三个维度评估,基本不会偏差太大。


此外,你还可以在合同中明确,合作结束一个月后,用真实的销售数据来进行双方的数据核对,这样一目了然。


因此,第三点,想要成功开拓客户,了解和清晰他们的需求是什么。



第四,远离广撒网的海王模式,经营好自己。


什么是海王?


我见过一些商务,注册好几个账号,参加各种大会,把用户导入到号里,然后,将获得的联系人当作资源池,他们认为,将来有业务时,用这些账号群发信息。


这种做法挺搞笑的。


真正高效的BD不是一个冷冰冰的推广机器,而是一个聪明的大脑,一个能够运用智慧的人。聪明的人都懂得“蝴蝶效应”的道理:大量的无差别群发远不如精心经营自己的品牌和业务。


关键在于如何将初次接触的陌生人关系,转变为熟悉的社交关系,这里,最重要技巧是“进行有效的沟通”。


你不能每天都找同一个人聊天,很容易让人感觉到尴尬,但通过点赞、留言、分享个人观点,会推动一种微妙关系的形成。


例如:


曾听一个老板说,他为了维护客户关系,使用自动点赞软件,我不完全否定这种做法,但如果别人发现了,会显得不够真诚。


我个人每天会抽空给别人点赞,点赞后还会留言,留言可以表达更多个人关心和真实感受,是拉近关系的好方式。


至于发观点,你可以使用各种便签软件,定期写写关于行业见解或个人思考,这不仅能展示你的专业性,还能吸引志同道合的人的关注。


接着,再谈谈如何吸引客户。


想象一下,你刚加别人微信,然后,立刻用一大段文字介绍自己,大多数人会感到厌烦。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被动地接收信息会让人感觉不舒服,他们没有选择接受与否的自由。


相比之下,我更喜欢简单直接地说,自己是做什么的。


谈业务,是件顺其自然的事,别人在浏览朋友圈时不经意看到了你的内容或你的照片,他的行为就变成了一种主动的接受,主动接受信息更有吸引力,给人一种心理上的舒适感。


这也是为什么人们说,长得好看的人,无论男女都有优势,有人觉得你朋友圈的内容有趣,他们会想:“嗯,这个人挺有意思,是做什么的呢?”然后,就会主动与你聊天或点赞。


这样一来,自然形成一种新的社交循环,每个人都像一本书,拥有自己独特的经历和想法;有人主动了解你,并愿意就此交流,确实是一件幸运的事情。


至于以后成为客户的朋友,更是一种高层次的状态了。


可若你的朋友圈设置得三天可见,也没什么更新的,头像又不是自己的,那么,想让别人了解你就难了,除非你是甲方,否则,真不利于建立社交关系。


总结


BD,是一种精英职位。


能把BD当一生事业来看的人,社交圈、人脉圈像不断上升的螺旋,不会差到哪去,希望你也能如此。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王智远,作者:王智远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