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风味星球,作者:王小懒、梅姗姗,编辑:斯小乐,视觉/创意:BOEN,摄影:《风味人间》第二季,头图来自:AI生成
事实证明,哪怕认识了十多年,在吃姜这件事情上,我对我对象的了解,还是太保守了。
国庆假期我跟他回山东老家,婆婆老规矩蒸了一大锅馒头欢迎我们。刚出锅,我对象就迫不及待拿了一个,说要找点东西配着吃。以往过去,他会在冰箱里搜刮一些婆婆做的酱,简单做个蒜泥捣鸡蛋,或者干脆拿根大葱。山东的大葱很甜,配馒头我也能一口气吃几个。但万万没想到的是:他竟然去掰了一块姜!
最近正好下姜,前两天婆婆买了不少堆在院子角落里,可,怎么就直接用勺子,刮了皮,一口姜一口馒头的,啃了起来?他甚至还很淡定地跟我说,“小时候都这样吃。”更夸张的是,我婆婆也加入了进来。一模一样的流程,就着新鲜热腾的馒头啃了起来,甚至她还单独刮了一块,邀请我一起尝尝。
事情发生得太快我大脑直接宕机了,没合拢的嘴巴就卡在那。
我知道对象并不像我一样讨厌姜,对于他平日吃姜,我也保持着眼不见为净。但作为活了30多年,吃到任何含有姜的食物都会不自觉恶心的人,亲眼目睹自己嫁的人,带着享受的表情单口硬嚼大块姜,这可真是个恐怖的场景……
我不懂,真有人觉得吃姜是一件值得享受的过程么?
究竟是谁,允许生姜上桌的?
从小到大,姜在我家一直是个稳坐冷宫位的角色。别说吃了,就算做鱼做肉里去腥的姜丝,我妈都会认真挑出来,才能让这道菜上桌。家人朋友养生博主口中的姜祛湿,姜暖胃,用我妈的话怼回去统统是“要疗效煮水喝就是了,为什么直接吃,这不是跟嘴过不去么?” 一脉相承到我这里,对姜的抗拒就更大了。它可以是一种像花椒八角一样,煮完菜就要丢掉的大料,但把姜当菜吃?世界上那么多好吃的,为什么要吃姜?
跟对象第一次在吃饭这件事上争吵,也是因为姜。我记得那次对象做了番茄土豆牛腩,我吃了一口差点没吐出来。不是做的不好吃,而是明明伸筷子拿的是土豆,捞上来的却是一个伪装的生姜。
不知道有没有人能理解那种满怀期待,却瞬间跌入地狱的感觉,人生至此所有建立的安全感和信任感,都在吃到那块cos成土豆模样的生姜时灰飞烟灭。至此,你再也不能安心地面对一个黄色的大块食材了,你会担心不知道什么时候,菜里又会蹦出一个跟你期待值完全不同的,充满了辛辣的姜恶魔。
“西红柿牛腩里放生姜?有什么毛病?” 误食后的那种火辣燥热,转化成一种无名之火,我几乎瞬间切换暴躁模式,口吐莲花开始训斥。可是紧接着对象的行为,却让我更不可理喻:他不紧不慢,夹起我吐出来的那块姜,淡定地,放进了,自己的嘴里。
“生气什么,我专门切大块,不就是为了好让你挑出来”,边说着,他还一边享受地咀嚼起来,那感觉仿佛在吃美味的肉一样,同时不忘连连点头,脸上洋溢起满足的微笑:“你别吃了,我来”。
一个活人,在我面前,把一大块生姜吃进了嘴里,我的三观四分五裂了。我甚至曾一度怀疑,这个人味蕾上是不是没长疼痛受体,或者它嗅觉味觉有什么缺憾?不然怎么能让平时麻辣香锅里的姜、炒菜里的姜,都欣然入口。
甚至他还创作出一道专属于自己的“黑暗料理”:姜拌皮蛋。这道菜在很多地方有不同的拌法,但在我们家,只有一种纯粹的调味:大量姜丝拌,姜和皮蛋的比例高达1:1,没有复杂的烹饪,只需要稍加些许酱油和香油调味即可。
对于不吃姜的我,这就是至暗时刻,别说是吃,只要餐桌上看见这道菜,我的食欲都会骤减,闻见姜混合着皮蛋的味道,作呕恶心感会不自觉泛上来。所以我跟他约法三章,只有我和小姐妹出去聚餐的时候,他才被允许悄悄在家享受这份美味。每每这时,他还不忘得意地发自己吃的照片和我炫耀,说皮蛋的冲加上姜的辛辣,简直就是锦上添花,是一种双重的味蕾享受。
你瞅瞅,这不是魔鬼是什么?
有人天生爱姜?这不科学!
想到之前婆婆和对象都能美滋滋地拿着姜生啃,我忽然意识到,或许吃姜这件事,也存在基因遗传。
按婆婆的说法,姜既能驱寒保暖,又能强身健体,基本上就是一个赛人参的珍稀食材。她买那么多回来,也是因为最近早晚温差大,多吃点姜可以增强抵抗力。婆婆还说,最好的姜不能腌渍,因为腌渍完的姜太温和了,“药效”就不强了。如果可以选,她甚至会放弃仔姜,只选择那种云南的老黄姜,“那个好啊,吃了身体好”。
对象就是这样,从小被我婆婆按头安利了吃姜习惯。
他也认真跟我探讨过,说最早吃姜也是会被那个辛辣刺激到的,至今他也不会说姜没味儿。“就是辣啊,但辣得舒服。” 不过当看到自己咽不下去的刺激姜块,婆婆可以淡定吃下一整块姜的时候,小时候的他,心中是羡慕和向往的。婆婆这个榜样的力量,再加上吃的次数多了,自己便也逐渐接受,甚至开始沉迷于姜的味道之中。再到今天,大脑已经成功地把这个感受,转化为了一种令人清醒且愉快的刺激。时不时的,他就需要一些这样的刺激。
单纯从科学的角度,我可以理解人类对某种食材的偏爱。我甚至尝试思考过姜的价值:它里面含有姜辣素,是一种可以让大脑垂体分泌内啡肽的神奇物质,就跟吃辣一样,会产生一种快感。
但这最多只能算作“痛并快乐着”,是一种类似于疼痛转移的物理刺激,并不能说是人类的天生的渴望。回到味蕾进化之初,能让我们热爱的,只有能够维持生存的糖和油脂呀。而且对象也说了:一开始也不能接受。也算是间接佐证了我的观点:没有人天生爱姜的,也没有人天生喜欢辛辣刺激的口感。人们如今对姜的痴迷,一定都是在某种环境下“被驯化”的。
而我们这种不爱吃姜的人,才是最原始的正道!
我把对象空口吃姜配馒头的故事说给了闺蜜听,一个纯血广东女子。为了感受自己的合理性并获得呼应,我还把刚刚想明白的“人类不吃姜”理论同步分享了过去。谁知道 ——
“南方人用姜做菜可多了!姜母鸭、猪脚姜、仔姜牛蛙,客家人的月子菜是姜炒饭,我甚至怀疑我们南方人的第一口母乳都是姜味的”。闺蜜听完我这个理论,直接拍案而起,大声拒绝。她说我这个进化理论是有问题的,进化也分区域,在她们广东,人进化出来的天性,就是爱喝姜味的母乳天性。“包括我们广东人夸一个人很“有种”,就叫“够姜”。姜就是我们的骨气。”
我被她的那股强大姜势力震住了,一时不知如何应对。我一直以为像我这样不吃姜的人才是主流,难道我错了?
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对象得知我闺蜜的“南方人第一口饭是姜味的”,也意外地气急败坏争执起来。“如果他们广东人的第一口母乳是姜味的,那我身体里的血液就都是姜味的”,甚至找出来一大堆科普视频,让我转告闺蜜,山东才是生姜之乡,有千年的种植历史,莱芜的生姜更是占全国出口贸易的70%。“在山东姜面前,广东的姜不值一提。” 这激情,这疯狂,仿佛他对姜已经不是单纯的爱吃了,而是一种发自心底想要捍卫和守护的荣誉和自豪感。
哎,这俩人莫名其妙的胜负欲啊。
进可攻退可守,姜才是高情商食材?
历经国庆这一趟,我算明白了自己讨厌姜,大概也是成长环境带来的。
姜没什么不好,它含有许多独特的挥发性香气成分:姜辣素,姜酮,芳樟醇,姜醇,仅这一条就能保它在厨房里一生的荣华富贵了。所以哪怕我再否定姜的味道,在清蒸黄花鱼的时候,也是会放上一两片去腥的,只不过最后上桌前,会被我剔除。
我跟对象最大的差异,应该就是在姜的地位上。他觉得姜是个可以当主角的食材,仔姜炒牛肉也好,老姜烧鸡罢,姜是光明正大的正室,是主座之一,人们不仅吃的是鸡肉,也是生姜;而我呢,则坚定地相信,姜只是配角,只是香料,只是一个不应该上主桌的辅味。它可以留下自己的气息,但不应该出现在菜里,更不应该cos成土豆牛肉等各种食材骗取我的信任!
最后还是广东闺蜜爆出了金句,解决了这场关于姜的争执:“那姜也算是懂人情世故了。需要的时候在,不需要的时候就不在。”
是哦,对于爱姜的人可以做主菜,对于不喜欢味道的人也甘愿做配角。姜用自己的智慧,一种能屈能伸可进可退的包容和情商,和大部分人处成了君子之交,也和小部分像我对象这样的人处成了莫逆之交。放在生活里,就是同一盘菜,我来享受姜的功能,对象享受姜的味道。
想到这里,我对那个拿姜配馒头的对象也没那么气了,毕竟他已经在我面前尽量隐藏爱吃姜的锋芒,甚至日常也会贴心地帮我挑出来饭菜里的姜。他也和姜一样,是这个家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婆婆也是暖心的,她没有继续逼我吃姜,而是端上了拿手的烧鸡、小炒。吃饱喝足后,我和对象瘫在家里沙发上,顺手打开抖音刷。底下的信息栏提示,对象刚给我发了四五个信息。打开看:“主播可以让姜cos鸡腿么?”“什么,姜还能cos成黄桃瓣儿?”“姜老师cos挑战再升级,姜和茭白在一道成为了双胞胎”…....
“原来姜还可以这么玩,下次我也试试!” 他嘴角压不住几丝狡黠的笑容。
呵~ 原本还沉浸在自我感动中的我,看到他那张鬼魅的脸又瞬间破碎。差点忘了,男人还有一个最像姜的地方,就是会时不时的也会让人一口yue出来…...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风味星球,作者:王小懒、梅姗姗,编辑:斯小乐,视觉/创意:BOEN,摄影:《风味人间》第二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