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0-06-23 14:59
“垂死挣扎”的姐姐们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壹条电影(ID:ytmovie666),作者:壹哥,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引子


标题或许有些耸动,但某种程度上,我们得承认:在这个语境里,“乘风破浪”,就等同于“垂死挣扎”


之所以下这个不太给情面的定义,大概也是看了这么多年真人秀,我们差不多明白了:内地综艺的两个本质,一是各取所需,二是满足偷窥欲。


制作方出创意和平台,卖会员回收影响力;明星让出部分隐私、卖力参与,换取热度和职业生涯更多可能;观众付出时间和金钱,得到打发无聊的消遣娱乐;以及,最大程度满足了“多数窥视少数”的人类基础欲望。


当然,都是偷窥,也有不同。


对《乘风破浪的姐姐》(以下简称《浪姐》),我得说句大实话:自《浪姐》后,内地真人秀的底线,又被拉低了一些。



不想揣测这里面有没有恶意,或者说有多少恶意,只不过,这档真人秀的初衷很明确:它和选秀无关,和女团也无关。


本质上,它是对明星及其背后行业的又一次消费。


只不过这次消费,更赤裸、更有噱头、背后的意味也更残酷。


一个事实是:30位30+女艺人,出道七八年到三十多年不等,多数过气、不红、工作量不饱和。她们是被消费的那个,是被剥削的那方。同时,她们却也主动迎向这消费,努力配合,试图成为其中的亮点。


这和个人秉性无关,谁让她们身处的,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名利场。应该说,所有明星真人秀的出发点,或者说包装好的那个卖点,都在突出艺人身上真实的美好。


《浪姐》亦是。


不过,所谓“女性崛起”的时代主题之下,《浪姐》真正吸睛的,还是无论怎样都压不住的宫斗内核。当偷窥的深度和广度被进一步挖掘,同时被拉低的,自然就是那个底线。



如果说霸气上线的第1期,还符合爽剧的设定,让所有人对那些少见的真实与硬刚大呼过瘾。很快,上周的第2期就露出了真身的马脚。


即便一个半小时的80%,都满是积极动人的正能量,但结果是:播出后80%的讨论,也的确都集中在了某一个风波不断的小组上。


而这样的“宫斗”,随着未来10期30位姐姐不同的搭配组合,还将继续上演,且会愈演愈烈。



要手动狗头的是,以上,我其实没有多少批评的意思。怒其不争?更不至于。说白了,对一档真人秀,你能做怎样的期许呢?


多数人,包括我自己在内,不就是来翘腿吃瓜、围观“宫斗”的吗?所以,节目本身,我就打算聊这么多了。没啥可拔高的,更没啥可贬低的。娱乐而已。


我真正感兴趣的是:从各取所需的角度,制作方大赚特赚,无疑了;围观者大嗨特嗨,也无疑了。


那,这些姐姐呢?她们真的就能,大红特红吗?如果没有,那努力迎合的姐姐们,到底得到了啥?


一、这三位,实红


刚才说了,30位姐姐,多数其实都在待业状态。俩字就是,不红。但这里也有少数例外,比如这两位。


一是张雨绮。



张雨绮的红,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人家作为演员,这几年来一直都是有作品的,是那种可以拿来撑场、有足够影响力的作品。


之前的《美人鱼》《妖猫传》,今年还有《龙岭迷窟》(且至少还可以再吃两年IP红利)


加上直率敢言的性格,和新闻不断的私生活,实红是肯定了。


另一个肯定也能猜到,宁静。



宁静的红,原因或许就要复杂一点。


从今年往前数,甭说5年,数10年15年,宁静其实都没能让人立刻说出来的作品。


可架不住两点:


一是90年代的代表作,动辄就是影史级别的,高度太高,时不常就要被翻出来讲;


二是在同年龄段里,宁静也是这几年真人秀光环加成最多的。


她大姐大的性格,豪爽、自信、无拘无束,简直是为这个互联网+女权时代而生。


甚至连过往年少的那些经历,也被无限放大,成为某种传奇式的存在。



从目前2期看,她们二位,得到了什么呢?


简单说,当然就是……更红了。


对张雨绮和宁静这样性格完美契合时代环境的艺人,其实只要做自己,她们就会是所有真人秀镜头的宠儿。



张雨绮因为直接参与了目前最火的《艾瑞巴迪》事件,这让她的讨论度居高不下。


不过按真人秀的逻辑,事件早晚会找到宁静的。


就像宁静接受易立竞采访说的:很多时候我不是节目里发脾气最多的,但最后放出来的那个总会是我。


而既然提到了宁静,不妨也一并说下,同一年龄段的伊能静和钟丽缇。


30人里年纪最大的伊能静(今天才知道原来伊能静姓伊能,是个日本姓),也因为和评委老师的事件,被频频讨论。


对比起来,钟丽缇就要平淡许多。


对我个人,伊能静测评时的齐刘海造型其实有点减分——不过这至多只算个小插曲。



其实这三个人,抛开过往资历,分属三个很不同的性格类型。


宁静看起来强势不好惹,其实很好相处,跟谁都能组到一起;


伊能静还是有偶像和前辈这两个包袱,所以她适合听话乖巧的队友,遇到比如黄圣依,那八成就要出事;


钟丽缇则是性格最不前辈的那个,骨子里很小女人。


所以这样看,后续的焦点还是会在宁静和伊能静身上,而相比宁静的“不招黑”体制,伊能静的玻璃心,倒是充满了不确定性。



而站在更高视角,对张雨绮、宁静、伊能静和钟丽缇,或实红或功成名就的女艺人,她们从中获得的,也不仅仅是那点热度。而是真的做自己,以及从中得到的愉悦感。


这不是什么鸡汤,而是这个圈子里,成功者才有的额外奖励。


宁静说自己贪玩,所以这几年上很多真人秀;张雨绮说自己一直想站C位唱歌跳舞,之前经纪团队不允许,现在换了团队就来了。


这话从一个实红的人嘴里说出来,就足够真实了。


世界名画:《宁静与她的后宫佳丽》


以及,娱乐圈(或者说任何一个行业),就是这么现实。


最后,当然《浪姐》还有一位实红,就是黄晓明。因为只是主持人,就不多说他了。不过要肯定的是,选他来做这个控场,还真是选对了。



二、这两位,爆红


肉眼可见的,万茜和郑希怡红了。外形、性格、表现,都讨喜。自然,就红了。条件这么好,为啥现在才红呢?


因为这差不多就是她俩,第一次正儿八经地上真人秀。




万茜其实一直不缺拥簇,她有气质,有作品,也有演技,早早就得到了好演员的标签。但一来缺票房爆款,二来不上综艺——在这个时代,没这些就没讨论度,想红出圈,难度很大。


所以,对万茜这样足够讨喜的女艺人,《浪姐》对她而言,最大的利好倒不在这个节目:或许,这会就此为她打开一扇吃遍真人秀红利的大门。


不过对万茜这样,几年前就在知乎潇洒地回答“身为不红的演员是什么体验”问题的艺人,她会不会稀罕这些真人秀带来的红利,也不好说。



相比起来,郑希怡在上《浪姐》前,人气就低了很多。甚至可以说是多数人不认识,少数人觉得脸熟的糊咖。毕竟,最近这几年,她差不多也可以算是半退休状态的圈外人。


但事情就成在这里:越是这样没有被真人秀套路、和名气热度绑架的艺人,越能给现在看腻的观众带来惊喜。



但相比万茜,郑希怡吃亏的还是在曝光度的维持上。如果后续没有作品,单靠真人秀,她还是很难保持住现在的热度。所以,成团可能对郑希怡是个好选择。


不过依然,对这些靠着外形、气质、实力的整体表现爆红的艺人,流量和热度是不是她们真正在乎的,会为此付出多大的一员,都要打个问号。


毕竟,大家喜欢的,不就是她们这股子不在乎的劲儿吗?


三、这四位,黑红


黄圣依、刘芸、张萌、丁当,这四位《艾瑞巴迪》事件的参与者,虽然是黑红,也算是红了一把。


都是黑红,类型不同。


对那些不熟悉黄圣依的,这一周应该也看了一些分析她黑历史的文章了。


对我来说,往前数是扎堆拍烂片,而这几年对她的记忆,无非就是:17年上《演员的诞生》,被嘲;18年上《吐槽大会》,自嘲;以及,用5秒流泪和敲碎棒棒糖,同时回击了演技和解约周星驰两大黑点。



所以,对如今没有观众缘的黄圣依,不管她自己怎么说,拍戏、上真人秀其实都已只是副业。


她是聪明人,知道自己的口碑,也明白自己的处境。所以,某种程度上,她或许真的不在乎《浪姐》会给自己带来什么。这可能也是黄圣依表现油腻的原因。


虽然舞台上还是美美的,但来到现实中,她自我宇宙中心的公主病性格,的确让很多人喜欢不来。




类似的,还有刘芸。


其实说句露怯的,在《浪姐》之前,我真的不认识她。包括郑钧妻子的身份,也是最近才被科普的。


她和黄圣依,首先外形上有点吃亏,都是攻击性较强、不容易讨喜的长相。再加上《浪姐》中的表现,多少又坐实了嘴碎八卦、看热闹不嫌事大、只顾自己不管别人的“阔太”人设。


这个油腻标签一旦贴上,对女艺人,尤其是中年女艺人,简直是毁灭级的。



所以,对黄圣依和刘芸,除非后续有很翻转、很拉好感的表现,否则这次来《浪姐》,实在是大大的减分。至于未来,出来营业本就是打发时间的她们,也就不用我来操心了。


下面是张萌。


其实她也是“压根轮不到也不需要我们来操心未来”小分队的一员。


自己就在《浪姐》第1期中说了:现在主业是制片人,来上节目,就是奔着交朋友来的。



所以即便被吐槽、被骂,不影响。上这个真人秀本身,目的就已经达到。


后续她的镜头或许会变少,但观众不在意,本人更不在意。说到这就行了。


最后是丁当。


丁当应该自己都没想到,她会在一开始被卷入到《浪姐》的第一波“宫斗”。已经有从心理和性格上对丁当做出分析,以她的性格,她也很可能仅此一次,不再成为关注的中心和焦点。



不过我想说的是另一个观点:说实话,丁当这样以高音为标签的大vocal,已经不再是这个时代的宠儿了。


我很难说出原因,但事实就是:对大多数,丁当再无懈可击的飙高音,还没有万茜连连出错的自弹自唱更有感染力。


包括伊能静唱哭一众姐姐,你也很难解释说是她唱得多好。


只能说,这是个自我感受大过一切、观众缘大过一切的时代吧。


所以,对丁当的职业生涯,我还真不知道未来到底会怎样。但至少,通过《浪姐》,让她多些工作邀约,是肯定的。


四、看得见的鄙视链


看完这两期《浪姐》,一个很直观的现象是:演艺圈的所谓鄙视链,就是真实存在的。即,电影咖>电视咖>综艺咖。


说白了,这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慕强心态。不说姐姐们或直接或间接表露出的,对宁静、张雨绮有多怕,对万茜有多崇拜了。



昨天加更的内容中,对应孟佳采访,剪辑给出的画面也是这样的。


孟佳提到的是,那些很有成就的姐姐,依然很努力地在训练,一丝不苟。


于是画面针对“很有成就”,给出的人选是:伊能静、钟丽缇、万茜。可能觉得不能少了宁静,于是又补充了孟佳单独夸宁静的部分。



很多人可能看了两期,也依然不知道孟佳是何许人也。这其实不怪观众,因为这就是演艺圈的鄙视链在起作用。即便加更内容足够丰富,但标题必须是宁静和张雨绮做关键词。



所以两期之后,我们也大概明白了,这30位姐姐在节目中的不同作用:演员,尤其是电影演员,是来负责带话题充门面的;非演员的唱跳歌手,则是承担保业务和保场面的。


大家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比如,还是昨天加更的内容:孟佳和王霏霏(可能也有人不太认识她),在排练中会指导其他舞蹈功底不强的队员;而宁静,只需要对着镜头扮扮可爱,足够。




这不是苛责,更不是什么打抱不平。现实,就是这样。演艺圈就像是浓缩并放大版的社会百态。


身处不同的行当,就要接受“有的行当赚得多,有的行当不赚钱”的现实。


况且,在我看来:单以《浪姐》本身论,音乐人的受益,或许还要大过那些演员。


首先,音乐人当下的处境,整体自然是不比演员的;


其次,话题和流量是双刃剑,收益大风险更大。


而靠技术和业务能力吃饭,大概率是会获得认可的,只要给一个机会,热度并非遥不可及。



有人可能还要问,那综艺咖呢?


比如,芒果台的两个主持人吴昕、沈梦辰。


可以这么说:她们,大抵就是介于话题流量和业务能力之间的,最佳调剂吧。


沈梦辰摔成表情包


认清了以上,我倒是又得出了另一个结论:《浪姐》这样的真人秀,其实并非不可复制。一旦第一季成功,演艺圈如此多中年不得志的女艺人,做个三四季,其实不成问题。


当然,至于什么披荆斩棘的哥哥,我想就大可不必了。


五、未来呢?


聊到这,或许这个疑问也已经顺理成章了。


节目赚了,姐姐火了,观众嗨了。然后呢?


张含韵,通过《浪姐》刷新了自己过去的可爱形象。然后呢?



黄龄、蓝盈莹,靠好个性和硬实力圈了一波粉。然后呢?



只要这个社会对中年女艺人的认知标准不变,她们在过去面临的困难,在未来依然会存在。


面对这样的大问题,一档节目能做的,实在太有限了。


所以,我们看到的依然是:


30+的姐姐们,唱跳的曲目和20+的妹妹们毫无差异;


30+的姐姐们,还是各个肤白瘦腰大长腿;


30+的姐姐们,即便历经风雨,心理年龄也必须是年轻的。


甚至50+的姐姐们,脸上也是不可以看到皱纹的。


如钟丽缇这样,50岁,还在嗲嗲地扮着18岁的可爱。



这倒不是针对个人。而是,那些真正活出自我的30+女艺人,要么对此不感兴趣,要么就压根不在节目的选择范围。


30+,本该意味着更多可能、更多不同、更多智慧、更多生活该有的模样。


但现实是:中年女艺人相比年轻一代多出的那点儿特权,也不过就是可以翻个白眼怼评委,可以带着手机录节目,可以按自己的行程安排训练……


仅此而已。


她们身上,明明有更多更有价值的闪光点值得表达。这也是为什么,昨天的加更内容中,最后白冰那段打动我的原因,一首本是为了娱乐助兴的《后来》,却让她听得悲从中来。




这时候,我们才意识到:姐姐们,每一个,都是有故事的人啊。


“生活把你逼得,要让你变成离开了谁都能活的状态。自己一个人带孩子,其实也挺希望有人能帮你一把。”


我想这两天,可能就会有人去扒白冰的人生故事了,但如果,我们仅仅满足于吃吃瓜、然后或嘲讽或唏嘘几下——而事实,也很可能就是如此。


那么,这又何尝不是30+姐姐“垂死挣扎”的真正原因呢。


我们喜欢宁静,是只喜欢看她怼怼杜华、发发狠话,还是希望看到她霸气背后的人生沉淀?


我们追捧万茜,是只喜欢看她撩其他姐姐、安慰其他姐姐的飒爽,还是在试图读懂一个好演员的内心?


我们爱上这些姐姐,是爱她们“垂死挣扎”之后的大瓜小瓜,还是爱她们各自精彩的灵魂?



有人可能会说,大哥我就想看个真人秀,你累不累啊。


心累,倒是真的。


因为,这个“《浪姐》到底能给姐姐们带来什么”的讨论,我想大概率会无疾而终吧。


姐姐们的“垂死挣扎”,最终带来的,无非就是几个啃得投入的大瓜小瓜。


怕只怕,其中的一些姐姐,在这“乘风破浪”之后,只剩“垂死”,再无“挣扎”。


结语


“我们是站在风口的,你别管我是不是一只猪,但我们就是要起飞。”宁静这狠话,应该代表了多数姐姐的心声。



不过到最后,我不想再煽什么情了。因为,现实,就摆在那。


这些狠话,只是来玩玩的张雨绮不会说,阔太太黄圣依、刘芸不会说,制片人张萌更不会说。有后路的,都不会说。


说狠话的,要么30+遇到瓶颈,要么50+渴望重生。


实红如宁静,也一定清楚,自己即便贵为电影咖,其实也已经多少年没有过代表作了。现在能依靠的,就是真人秀。


其实这一切,挺像这场身边蔓延许久的病疫,当生存开始出现危机,你才会后知后觉地发现:人生不仅需要鸡汤,更需要狠话。


这是姐姐们唯一能做的。


祝她们好运。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壹条电影(ID:ytmovie666),作者:壹哥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