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挖数(ID:washu66),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广东五邑地区是历来出海华侨最多的一个区域,五邑指台山、开平、恩平、鹤山、新会5个县,如今这5个县共同组成了地级市江门市。
清末时候政府腐败,民不聊生,由于人多田少,本地生产的粮食已经养活不了本地人,加上连年的自然灾害和客家人南迁带来的冲突和动荡,五邑地区的人纷纷选择出海谋生。
当年的出海浪潮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的主题称为“淘金”。
1848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三藩市发现金矿,吸引了全世界的人前往淘金,其中很大一部分来自五邑地区,到了1851年,澳大利亚的墨尔本也发现金矿,又吸引了大批矿工,因此历史上三藩市称为旧金山,墨尔本为新金山。
第二个阶段的主题是“铁路”。
1863年,美国计划修建一条横贯大陆的铁路,以此连接美国东西两端的海岸,可惜人手不足,当地白人觉得太累,只有几百名白人应征,于是铁路公司将目光投向华人。
最终有2万名华人被招到美国参与铁路建设,占所有铁路工人90%以上,其中很大一部分来自五邑地区。
下南洋的华侨由广海码头前往东南亚,闯金山的华侨则由广海码头搭船抵达澳门、香港,再换乘轮船前往美国、澳大利亚。
五邑人抱着回乡“买地、建房”的心愿在广海码头与家人告别,台山有一首歌谣的歌词是:
喜鹊喜,贺新年,阿爸金山去赚钱,赚得金银千万两,返来起屋兼买田。
摄于台山华侨文化博物馆
可惜大部分孩子都没等到阿爸回家买地建房,因为华侨很多客死他乡。
在香港上船前,他们像牲畜一样被剥光衣服检查身体。
摄于台山华侨博物馆
上船后,由于食物不足加上瘟疫横行,很多人病死在船上,比如著名的“蒙塔古女士号”,450名乘客有300名病死,另外一艘“天佑号”,380名乘客病死了338人,在1850年前往南美洲秘鲁的华工中,每10个人中只有6个人能活着到达。
幸存下来的人也没能摆脱动物般的命运,华工工时长,薪金微薄,经常遭上司虐待而无处申诉,风餐露宿,跟白人签订的合约通常为5~8年,大部分华工都不能捱到约满,75%的古巴华工在合约结束前要不累死,要不病死。
那些闯过极度恶劣生存条件最终存活下来的华侨在海外站稳脚跟,兑现了他们出海时许下的愿望,回家乡“买地、建房”。
从华侨人数上看,五邑地区以台山市最多,台山的常住人口只有95万人,而台山籍的海外华侨却高达163万人。
摄于台山华侨博物馆
早年周恩来总理到江门台山视察时,首次把“中国第一侨乡”的金字招牌赋予台山。
这趟台山的走访中我就感受到浓浓的华侨文化。
我穿越了
广州坐高铁去台山只要1个小时,非常近,台山的高铁站很特别,像一座钟楼,古朴的气质让我有种穿越到民国时期的感觉。
样式虽旧,但其实台山站很新,是2018年建的,建的时候模仿了1906年设于台山的宁城站(已拆除)。
1906年的宁城站
高铁站没有公交车,于是我打了辆那种揽客的出租车,目的地台山市政府,一般小城市的市政府所在地就是市中心。
市政府离高铁站大概6公里,进市区后,在一堵老旧的围墙边司机跟我说到了,我以为司机忽悠我。
其他城市市政府一般是这样的。
内蒙古巴彦卓尔市市政府
而台山市市政府长这样。
真的太低调了,市政府对着的街道长这样。
我以为来到什么旅游景点,类似广州上下九之类,结果走来走去这边的街道全长这样。
那天下着绵绵细雨,街上人少,我撑着伞,要不是街边偶尔停着的汽车,我真有种穿越回民国时期的上海滩,化身成许文强来找冯程程的感觉。
台山市下辖20个镇,市政府在台城镇,台城镇城区面积有一半以上都是这种骑楼建筑,有32条街道,超过1500栋骑楼。
蓝框是城区面积,红框是骑楼面积
这些骑楼都是1920年左右华侨归国建的,他们把西洋的罗马柱、圆拱形窗等建筑风格与传统的本土骑楼相结合,于是成了这种浓浓的欧式风格。
骑楼的一层多用来开铺,二层以上住人,因此几乎每栋楼都有商行的名号,比如下边照片左侧的合利号和黄迪光堂。
走啊走走到一条牛屎巷。
拐啊拐拐到一条步行街。
很多学生中午放了学过来逛街,买奶茶喝。
街上有基督教教堂。
步行街的尽头是台山商业城,有华润万家、麦当劳、德克士等。
这里的骑楼大都重新装修过,墙是新刷上的淡黄色漆,窗是新换上的琉璃花窗,有几条街的骑楼没有装修,长这样。
墙缝长了杂草和苔藓。
这是我见过最美的潮州陶瓷店铺。
与广西梧州的骑楼城不同,这边的骑楼大都有住人,很多老人家不愿意去郊区住商品房,于是留了下来做点小生意。
比如支起一个算命摊。
开间糖水铺。
街边传来“流浪的人儿”的歌声,原来是老人们在组织联谊唱K。
即使是酒店,也是古色古香的外观,下边中间是一间4星级酒店,有圆拱形的顶。
不过我住的酒店丝毫不逊色于它。
74元一晚的5星级酒店
一般我出外从不提前订酒店,都是去了再订,在城区逛着走到一个湖边。
湖旁边有一片荷花池,虽然荷花已谢,但在雨天望着这么一大片荷花还是很惬意的。
荷花池隔壁是一栋比较旧的酒店。
查了一下某平台价格,最低价的大床房一晚74,比那些快捷酒店还便宜,我果断住下。
房间很大,还带阳台。
阳台外有一个游泳池。
后来我才知道这是一家准5星级的酒店,1983年建的,有140间客房和4栋别墅,便宜是便宜但没什么人住,一条走道几十间房貌似只有我一个人,晚上挺害怕的。
在酒店安顿下我又出去逛,傍晚的步行街还挺热闹的。
摆地摊的不少。
晚上回酒店,无意中发现桌子上有一本台山华侨的纪念特刊。
原来全世界各地都有华侨组织的台山会馆,每年都有聚会。
纪念特刊下是酒店的服务指南,上面有一些过往住客的书写。
“失恋了,在小溪边,跟梦中情人,唱《爱上一个不回家的人》”
“失眠的夜里,在地毯上,跟猥琐怪蜀黍玩真心话大冒险”
真是一间特别的酒店。
华侨捐出来的城市
这座城市的每一所学校都是华侨捐出来的。
李谭更开纪念中学,由李灼文伉俪于1984年独资捐建的。
李灼文(1926~1992),台山人,20岁到香港打工,后经营服装生意并扩展到美、加、菲、泰等国,1978年来中国大陆建服装厂,除了李谭更开纪念中学,他还捐了五邑大学台山楼。
培英中学,由伍伯良、刘彩凤伉俪捐建。
夫妇两人1952年从台山移民去加拿大。
台山华侨中学,学校董事长为印尼巨港中华总商会副主席黄洁,后回国官至广东省副省长。
连幼儿园都写着XX先生捐建。
在台山华侨博物馆看到整个台山近100所学校都是华侨捐建的。
不仅学校,还有医院。
台山城区人民医院,美国李马公司捐建。
台山市三优中心,伍马兰芳捐建。
台山体检中心,由黄炳礼先生捐建。
黄炳礼先生还捐建了台山博物馆、台山广播电视大楼和台山护士学校。
台山人民医院门诊部由香港台山商会捐建。
急救中心是李伯荣捐建。
台山妇幼保健医院由陈策文先生捐建。
皮肤防治中心,李伯荣捐建。
还有图书馆。
农业科技推广中心。
少年宫。
基本上每一座比较大的建筑,都能看到XX捐建的字样。
连路都以华侨的名字命名。
陈宜禧是1864年赴美修建太平洋铁路的华工之一,在美国呆了40年,后来回国以“不收洋股,不借洋款,不雇洋工”为号召,成立了新宁铁路公司,修建了新宁铁路。
台山城区到处可见陈宜禧的雕像和照片。
在步行街走着,到处都是华侨的介绍。
高铁站也是,一条长廊都挂着台山籍华侨的照片与简介。
更不用说城区那1500多栋骑楼,那些骑楼中最有名的是位于台山市端芬镇大同河畔的汀江圩华侨建筑群,又称“梅家大院”,1931年由当地梅姓华侨所建。
是姜文导演的电影《让子弹飞》的取景地。
由于距离城区太远有20多公里我就没去。
华侨建起了这座城市,城市的居民也念着华侨的好,在城区南边的郊外建了一座华侨文化博物馆。
文首的华侨故事大多从这里看到的,补几张在博物馆里边拍的照片。
美国抵制华工的宣传画
铁路华工的雕像
排华时期,华工无事可做,于是开起洗衣店
1942年统计的五邑地区华侨人数,台山最多
台山的经济、美食和房价
台山的工业不多,在郊区逛时发现很多工厂都倒闭拆迁了,这里以旅游业为主,上下川岛是4A级景区。
跟开平一样,这里的房地产也搞的如火如荼,虽然只有90多万常住人口,但郊区很多新建的楼盘,而且不是空置那种,很多阳台都晾着衣服,估计跟开平一样都是华侨在买。
高楼大厦与平房泾渭分明。
这里的二手房均价每平米在5800元左右,跟广东的韶关差不多。
楼盘多的地方还有不少大型商场,比如位于东边的昌大昌广场。
南边的万达广场。
这2个商场都有星巴克,很多小城都没有星巴克,台山有2个,足见消费能力不低。
台山城区比较有特色的产业是出国文书和翻译,这样的公司名我第一次见。
台山的特色美食是黄鳝饭。
台山的面积是3286平方公里,是广州的一半,但建成区面积非常小,只有15.5平方公里,相比广州的1237平方公里的建成区面积来说是真正的小城市,甚至比很多县级市都小。(建成区:指市行政区范围内经过征收的土地和实际建设发展起来的非农业生产建设地段)
最后用以下指标来概括这座小城,满分5星:
1. 房价便宜指数:3.5星
2. 物价便宜指数:3.5星(城区骑楼区域的餐饮挺贵的,甚至不低于广州,但骑楼区域外很便宜)
3. 美食指数:3星
4. 教育指数:3.5星(台山最好高中台山一中19年本科上线率95%左右)
5. 医疗指数:2.5星(没有三甲医院)
6. 交通便利指数:3星(离广州高铁1小时,城区有共享电动车)
7. 绿化指数:4星(城区有江有湖,还有很多公园)
8. 整体宜居指数:3.5星(城区小路也小,有人气,商场餐厅应有尽有,在城区逛非常舒服惬意)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挖数(ID:washu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