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4-12-30 20:33

海外务工双刃剑:比亚迪事件揭示中国车企出海难题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鑫椤智驾,作者:Alberta,原文标题:《比亚迪“奴隶制”事件,中国车企出海之难》,题图来自:AI生成

文章摘要
比亚迪海外务工问题揭示车企出海挑战。

• 🌍 中国车企出海面临文化差异与劳工权益问题

• 🏠 工人在海外收入高但生活条件差

• ⚖️ 劳资关系影响国际市场竞争力与企业声誉

周末有一个段子流传很广:外面的人看到屋里的人睡狭小的床,早上要定时起床,然后开始一整天的工作,就像奥斯维辛一样,于是咚咚咚打破了这个屋子。但里面的人却要阻止他们,说为什么不让他们工作?


这种段子的模板基本是固定的,叙述上也基本是套用鲁迅的模板,但却会潜在的偷换概念,比如把工厂集体宿舍和奥斯维辛挂钩。但因为这次诱发这个段子再一次传播的是销量最高的比亚迪,所以引起了车圈内的人的关注。但目前已有的讨论集中在道德评判,这没有太大意义,因为它不足以让我们务实做事,且从已发生的事情里学到东西。


所以我们的讨论想从三个方面展开:巴西官方MPT声明的脱水信息是什么?为什么说出海务工对车企出海和劳务者来说,本应该是“双赢”?以及在海外尤其关注的劳工问题上,车企出海能做些什么?


MPT脱水信息


原文大家可以自己的MPT的官网看,这里只说脱水信息:


1、集体宿舍,小床,没有床垫,没有储物柜,31名工人用一个卫生间。凌晨4点起床排队,5:30出发去上班。


2、浴室空间不足,没有按性别分开,卫生条件不稳定,只能用浴室来洗衣服。


3、厨房在浴室旁边,条件不卫生;食物和建筑材料放的距离不远;只有一个临时餐厅,位置不够,很多人在床上吃饭。


4、平底锅放在地板上,没有冷藏,自来水管里的水没有经过饮用水步骤处理。


5、工作时间长,太阳辐射导致皮肤晒伤,因为疲劳工作有工人发生事故。


以上是脱水信息,对这些信息的解读要回到他们本身的工作/生活场景里去,包括他们原本所过的生活,在海外所过的生活。


有一个不容忽略的点是,会接受去海外工作,而且是做基础的体力劳动的人,大多是农村出生,一来对卫生环境,甚至于是对所谓“体面”、“得体”的关注,依然在一个接受训练的过程里;二来是他们在本地找不到工作,才去国外干体力活谋生。所以对他们生活的对比,要看他们在国内做一样的事情,过的是怎样的生活。


嗯,有一个突破很多城市人的认知、但却是我实地采访获得的信息是:即使是富士康,对很多农村人来说也不是想去就能去的,因为动车钱太贵,他们舍不得花这个钱过去深圳或者郑州,又怕自己除了农活没做过别的,去了也招不上,白花路费、生活费。他们找工作基本就是当地县城、市里,能到省里找到工作,就已经是非常不错了。(最后这一点甚至包括一些在省里找到所谓“白领工作”的人,他们也会自认在省里找到工作,就非常不错了)


这次陷入舆论风波的金匠集团(比亚迪的供应商),注册地是在四川泸州,泸州最出名的是它的柑橘,喝酒的可能还知道一个泸州老窖,但相对来说都是本地化的出名,不出四川。柑橘是农产品,没有品牌效应的话卖不出价,也出不去山区,2016年左右我走访泸州,大量柑橘当季都是烂在地里,你去要,几块钱,农户给你两大兜。泸州老窖是品牌,但是泸州市内少有的上市公司,在当地招聘要求不低。大多数农民、工人根本进不去。


他们在县城、市里找到的工作普遍是这样的:


工作10~12小时/天,纯体力活,没有保险,没有住宿。住宿通常是工友一起去外面租大通铺,一个大通铺睡十几个人。嗯,没有浴室。


这样的情况下,让他们意识到,或者说关注并维持一个好的卫生条件,本身需要一个教育和训练的过程。农村土房,他们干农活或养畜牧的习惯是,把饭带去田边吃,或者端着饭去看鸡、鸭、猪。城市人习以为常的餐区和工作区的分离,甚至卫生间的干湿分离,对他们来说都不是常态,甚至有些会说“搞那么讲究爪子哦”。


环境,一部分是公司统一提供的环境,一部分是他们生活习惯所造就的,平底锅放在地板上,食物和建筑材料放的距离不远,这些更偏向于习惯呈现。而公司提供的环境是上下床的集体宿舍,从MPT发出来的图来看,是6人寝,也就是差不多5个宿舍一个卫生间,差不多应该是半层楼一个卫生间,也就是一层楼双边都有卫生间。


叙述可以有一种诡计,换算之后的另一种描述,看起来就合理、能接受多了。它肯定不是最好的条件,但是可接受的,并且对那些工人来说,已经是挺不错的环境了。


为什么说海外务工本来应该是双赢?


上面分析了这些工人在国内和国外所过的生活,另一个点是他们更看重的点则是收入。


通常海外务工的公司在国内的招聘,就聚焦在公司周边,即使扩大范围,应该也就包括到成都。成都推行卫星城之后,成都所囊括的行政范围大了很多,有些地区可能距成都很远,但也算成都范围内。这些地区的人找工作,一是就近,二是争取去成都市区找到工作,再然后才是出国务工,最后一个因为要忍受家庭别离,不是普遍选择。


而以前两种方式为例,那他们拿到的薪资应该普遍在2000~3000元/月之间,如果算上成都本地的工作,运气好可以到4000元/月左右。同时,因国内普遍不包住宿,住宿他们还会另花钱,有些还会抽烟,或者有时买点好吃的。他们的吃、住很省,加总起来普遍在700元/月左右。(以上所有数据均来自于过往采访)。


那么,他们每个月能存下来的钱在1300~3300左右,但中位数也就2000出头,能存下3000的很少。但如果是出国,他们的收入普遍在8000~10000元之间,有些可以到10000~12000元。这是什么概念呢?


一个四川三线城市边上的农村,起一个五层楼的宅第基自建房的骨架,装好基本的窗户、水管、走电,不刷墙,不买家具,能在15万左右搞定。川西和川南的乡村甚至还会更便宜一点。也就是出去两年,挣、存的钱回家能修个五层楼的房子,置办一点基本的家具,或者换辆二手车。


这比国内的工作划算太多了。


对企业来说,正是因为国内各城市之间的发展极为不均衡,有6亿人的月薪尚不足1000元,让企业可以以低于出海国本地的劳资水平招纳中国人出海,更重要的是,中国人本身工作努力的程度远大于海外劳工。我接触过的东南亚、巴西、南非的劳工,普遍理念是:“我接受我一辈子也成不了富豪,所以我努力也是在为老板实现他的价值和经济增长,那我宁愿摸摸鱼,划划水,不要那么努力。”


但中国的员工,尤其是这些做体力劳动的工人,主要的想法则是:“我得把这事儿给做好,我得对得起老板(他们会有一种江湖气的文化),我不能被开了。”


能以更少的成本获得更愿意努力的人,并且所提供的环境高于国内平均,为什么不是一种双赢。


关于海外劳工问题


MPT的声明发出后,西方很多媒体做了追踪,很多西方民众在下面评论:难怪他们可以造那么便宜的车,这就是原因。


应该说,在国外Work life balance的普遍氛围下,中国的“高效率工作”反而是被视为异类的,他们无法想象与理解从农业文明转型到海洋文明的艰难,那不是文本上的几个字,而是数以亿计的人们的生活。


他们从农业的非标准化生活里出来,在工业化的场合里打拼和重塑,农产品的贱卖带来的是收入水平可以堪称的极端的低廉,他们没办法讲究那些看起来好的、体面的、一切都分门别类弄好了的现代化的产品,只能寄希望于继续农业时代的体力活,并将之一以贯之到工业领域,靠努力去获得更多的钱。对他们来说,一个好的环境,还不如他们可以存下来拿回家买房的钱能重要,而商业本身是一种相对理性的活动,成本管控下,能给到他们的钱不多。如果要增加劳资,又会在消费端缺乏竞争力。


这是在追赶过程里所不可避免的一个阵痛过程。因为这一过程的本质是中国或者说中国企业还未在全球建立起自己的秩序,而挑战现有秩序,在通常情况下,就是没有那么体面,没有看起来那么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而是要一点一点地死磕。


而回到比亚迪这件事,其根本更多在于当中国依托出海劳务这一方式减少成本,以更低价格占领全球市场时,海外老牌车企无法降价以获得竞争力而尝试为比亚迪增加负面,因为“劳工权益”本身是海外极为关心的话题。


2005年,上汽集团以5亿美金成为韩国双龙最大股东,并完全保留了原来的管理层。后来,上汽想裁减900多名员工,却引发了双龙工会组织的大罢工。韩国将之称为“玉碎罢工”,同属东亚文化圈,大家都能明白这两个字的分量。


再后来,双龙申请破产,上汽放弃了控股权,投入的资金也成泡影。


一直到现在,没有处理好劳资关系,都被认为是上汽此次收购失败的关键原因之一。


海外关注这个话题,于是对手打了这一手牌,再加之可能还有别的对手希望把比亚迪压下去,这才引发了这一次的事件。但对于中国车企出海,尤其是接下来几年,国内车企出海势头可以预见地汹涌,劳资关系一定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怎么在海外还依然可以利用国内的人口红利,并为国内需要的民众创造工作机会和收益,一定是接下来要持续关注和解决的话题。


毕竟,造车不像Shein,小额商品还可以走国内生产转向国外的路子,造车出海却要尽力压缩成本这件事,比之难多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鑫椤智驾,作者:Alberta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