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川云记,作者:川口彰俊,题图来自:AI生成
我老婆经常埋怨日本没有早餐店。我们住在日本的小城市,可以吃早餐的店确实很少。现在只有在鱼市旁5:30开门的食堂,7:00店开门的麦当劳,24小时经营的食其家。开车去火车站还有6:00开门的卖荞麦面、乌冬面的面馆。
我偶尔在麦当劳吃早餐 作者供图
其实过去鱼市旁边还有一家4:00左右开门的咖啡厅,给渔民和鱼市工作人员提供定食之类,超市附近也有客美多咖啡,7:00开门,但从新冠起就关张了。
小城的便利店都配有比较大的停车场,很多人在便利店买了早餐在自己车内吃。
在大城市,能吃早餐的店就多了不少,可是和中国、东南亚比起来还是少得很。有快餐连锁店、火车站周围的面馆、咖啡店等提供早餐,价格一般来说不到500日元。如今在日本,人们仍然广泛使用现金,硬币中面额500日元为最高,虽然这几年物价涨得很厉害,但泡沫经济溃灭后的30年没有涨价时形成的早餐价格依然是很多人抱有的执念:一顿早餐不能超过一枚500日元硬币。
池袋等中国人多的地方的中国饭馆也提供中式早餐,但在日本卖得比较贵。
东京池袋的中国饭馆提供的早餐,图上这些要人民币五十元左右 作者供图
首先看看日本人吃早餐的情况。STS Degital公司和日本唐扬协会共同运营的“食的窗口”2024年5月做了有关日本人吃早餐的调查:
问:吃不吃早餐?(N=2415)
每天吃早餐:63.4%
一周吃几次:13.6%
几乎不吃:13.4%
完全不吃:9.2%
问:早餐吃什么?(N=681,复数回答)
面包类:59.7%
米饭:45.5%
咖啡等饮料:40.0%
酸奶:35.8%
水果:20.8%
沙拉:18.4%
谷物片:15.3%
其他:6.9%
面类:6.4%
思慕雪:5.6%
我再查了一些数据,为什么日本的早餐店很少?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日本人传统上是在家里吃早餐的。
2015年3月,菜谱网站cookpad(类似于“下厨房”)对每天吃早餐的人实行了调查,就“在哪里吃早饭”问题答案如下(N=4027):
在家:97%
工作岗位/学校:2%
咖啡厅等:0%
其他:1%
这是菜谱网站对他们的利用者实行的调查,可能利用该网站的人喜欢自己做饭的比率比较高,并不能完全客观地反映实际情况。另外数据也是十年前的了,如今时代发展了,但街上提供早餐的店并没有肉眼可见变多,当然不会是零。综合考虑,如今的早餐店依然非常少。
另有调查显示现在早餐吃面包的人已经超过吃米饭的人。买容易进食的面包或谷物片,还吃蔬菜水果、喝咖啡牛奶等。也有一些人煎鸡蛋香肠等。
做传统的日式早餐的家庭比过去少了,吃米饭也做简化的人占多数。比如前一天多煮些米饭,或买饭团等,就着昨晚剩下的菜肴,另外再准备纳豆海苔之类,或者煎鸡蛋等。当然也有煮面条吃的。
我回老家时,我年迈的母亲依然坚持做这样的丰富早餐 作者供图
我平时自己做的荞麦面。切了红卷鱼糕、萝卜苗、泡菜,放了天妇罗渣和生鸡蛋 作者供图
其次是日本人的生活方式也变化了,很多人不吃早餐了。2019年的厚生劳动省国民健康·营养调查显示日本人的早餐缺食率为12.1%,和上述调查结果有所差异,但可以知道不吃早餐的是劳动年龄段的人为多。
根据2019年厚生劳动省国民健康・营养调查结果
第三是便利店加入早餐大军。便利店开发早餐商品,很多日本人利用,或者前一天买好,或者上班上学时现买。
按照美食记者池田惠里2016年写的文章,虽然有点老,但值得参考。她说,便利店明显瞄准早餐市场,开发新商品。很多饮食公司也试图参入早餐市场,屡次开发、投入早餐商品,摸索新方式,可是大多公司的早餐销售构成比都不到10%,虽然有需求,可是开拓市场极其困难。她分析原因:
人事费
首先,清晨时段很难招到临时工。因此,这一时段的时薪需要设定得比其他时间段更高,清晨兼职或临时工的时薪需要比平均时薪高出约50到100日元。在早上6点开店的情况下,工作人员需要在此之前进入店内,而劳动法规定在深夜时段(22:00到5:00),需支付通常时薪的1.25倍。早餐的利润确保是基于这些条件之上的。
早餐菜单追求“简单就是最好”
即使尝试差异化,早餐仍不适合过于标新立异的商品。另一方面,若包括买便当等后来在家里吃的“中食”(在家里吃买来的饭的方式叫“中食”)在内,市场竞争已趋于饱和,差异化显得尤为必要。然而,如何把握这一微妙的平衡是个难题。
价格上限为500日元
根据《日经Biz》的数据,消费者在外就餐的早餐费用平均为480日元,这被认为是上限,超过这一价格则较难被接受。
总而言之,日本人在家里吃早餐的概念比较强。虽然有一定的早餐商品需求,但是早餐市场不大,已经饱和,大部分饮食店得不到期待的利润,因此不增加提供早餐的店。
所以老婆想念的豆浆油条的北京早餐只能等她回去再吃了。当时我也很享受在中国旅游时各地品种丰富的特色早餐。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川云记,作者:川口彰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