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0-10-26 21:00

怎样学会主动创造乐趣?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SusanKuang(ID:susankuang2014),作者:Susan Kuang,原文标题:《游戏化思维:学会主动创造乐趣》,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你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游戏和工作都是要求我们去完成(独立完成或者与他人合作完成)一系列的任务和挑战,去想办法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可为什么大家都喜欢玩游戏,甚至有人还愿意花钱去玩游戏,可一旦到了工作,即便是给钱都提不起兴趣呢?


答案似乎显而易见:那是因为在游戏中我们可以获得快乐。


的确如此,游戏和工作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能否从中获得快乐。


于是,有些人便开始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假如我们能够弄清楚是什么让我们在游戏中获得快乐,并且把这些元素加入到工作(或者学习和生活)中,那么我们是不是就可以让工作这件事情变得更加有趣,也会让我们在工作时变得更加投入呢?


这个问题,正是“游戏化”想要解决的问题,也是今天这篇文章想要和你分享的核心内容。


“游戏化(gamifying)”最早可以追溯到1980年,埃塞克斯大学的教授、多人在线游戏的先驱理查德·巴特尔(Richard Bartle)率先提出这一概念。它的原意是“把不是游戏的东西(或工作)变成游戏”。


游戏为什么让人快乐


游戏为什么能够让人快乐?游戏的魔力到底在哪呢?你或许会认为,游戏最重要的因素是有趣,正是因为有趣,我们才会感到快乐。其实不然,并非所有游戏都很有趣,也不是只要有趣就能成为游戏。


游戏有很多特征,其中最为重要的特征是,游戏必须是自愿的。如果你根本就不想去参与这个游戏,而是被“逼”的,那么不管别人觉得它多么有趣,你都不会从中获得快乐。自主可以说是快乐和投入的前提,因为它是我们的基本心理需要,如果这个心理需要没有得到满足,那么快乐也就无从谈起。这一点,我相信你深有体会。


游戏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游戏是由一系列有意义的、难度合适的挑战所组成的。这正是游戏“好玩”之处所在。其实,我们的大脑天生就喜欢挑战,因为成功突破挑战能够给予我们成就感和胜任感,会让我们觉得自己是有能力的。这种能力需要(胜任感)也是我们的基本心理需要。如果我们感觉不到自己是有能力的,那么我们也很难感到快乐。


这或许是很多人沉迷游戏的一个重要原因——游戏可以让他们觉得自己很厉害。而游戏中很多的设计,比如等级制度,徽章等等,都是在为这个目的服务。


不过,这里有几个很重要的前提条件,那就是挑战必须是有意义的,而且还得难度合适。所谓的“有意义”指的是,这些挑战是和某个“终极目标”连接在一起的,而且你知道,每完成一个挑战,你就朝目标迈进了一步。这种意义感可以给予你强大的动力,让你一直沉浸在游戏之中。实际上,游戏中的反馈机制之所以重要,就是因为反馈可以帮助我们及时发现错误,及时做出调整,让我们一直朝着正确的方向迈进。


“难度合适”这一点也不难理解,它指的是挑战的难度必须和我们当下的能力相匹配。如果挑战难度太低,我们就很容易感到无聊,如果难度太大,远远超过我们的能力水平,那么我们就会很有挫败感。只有难度适中的挑战才能让我们体验到胜任感。当然,随着我们能力水平的不断提升,挑战难度也必须随之增加。这就能给我们一种“自己正在变得越来越厉害”的感觉。


另外还值得一提的就是,心态在游戏中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在游戏中,我们往往会用一种积极、成长的心态去面对困难和障碍,并且会为了目标而想尽办法去战胜它们。假如缺乏这种心态,把困难看成是威胁而非挑战,总是害怕失败,那么游戏本身也就失去了乐趣。


除了上面提到的两个重要特征之外,游戏往往还是很多人一起参与的。尽管这并不是“游戏化”的必备元素,但这却能进一步增加游戏的乐趣,因为人的本质是社会动物,与他人的连接和积极互动可以给我们带来快乐,满足我们对于归属感的心理需求。


说到这里,我们就可以总结一下游戏中那些让我们感到快乐的核心元素了。它们是:自主性,有意义的、难度合适的挑战和成长心态,以及与他人的连接和积极互动,而这些元素分别满足了我们几个最基本的心理需要:自主需要(自由感),能力需要(胜任感),以及关系需要(归属感)


如果我们能够通过合理的调整与设计,把这些核心元素加入到那些不是游戏的事情中,那么我们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就会更有乐趣,也会更加投入。


如何拥有更多自由感


我们先来说说如何增加自主性的问题。一般来说,我们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是否能体会到“自由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是否认同这件事情,也就是我们是否觉得这件事情是重要的,是有价值的。如果我们认同这件事情,那么我们内心就是和谐的,不会有一种“不自由”的感觉,如果不认同,我们就会因为内心抗拒而缺乏动力。


然而,价值这件事情是很主观的,关键取决于我们从什么角度去看,比方说,我们可以从“自我”的角度去思考这件事情的价值,我们也可以从他人的角度去思考。很多时候我们觉得某件事情没有价值,是因为我们太以自我为中心了,如果我们能够换个角度,去想想他人,那么只要我们能够意识到这件事情可以给他人的生活带来更多便利和美好,我们的认同感就会有所增加。


我们也可以从更为长远的视角去看待这件事情的价值。有些事情可能当下无法给我们带来快乐,但是长远来看它是有意义的,可以帮助我们为以后的发展打下基础,或者积累一些重要的资本。


我们还可以从成长的角度去看待,去挖掘这件事情的成长价值。事实上,任何事情只要我们愿意花心思,愿意去思考怎么样才能做得更好,我们就一定能够从中有所收获。这些收获可能是一些通用能力的提升,比如沟通能力、思考能力等等,也可能是他人对我们的好印象,以及由此而来的更多机会。


人生中,我们一定会遇到很多不得已的情况,由不得我们自己去选择,但即便如此,我们依然有办法通过视角的转换来改变自己对这件事情的感受,让自己少一些“不自由”的感觉,多一些和谐感,以此增加自己的内驱力。


学会设计适当的挑战


当我们消除了“不自由”的感觉,解决了自主需要的问题之后,我们就可以考虑如何把要做的事情变成一系列有意义、难度适当的挑战,让自己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不断成长和进步”的感觉。


这听上去似乎很容易,但实际上却是非常困难的,我们首先要克服的一个障碍就是怎样把抽象的期望变成一个具体的、可衡量的目标。这一点非常重要,但却是很多人容易忽略的。


假如一个目标过于抽象,比如你把目标设定为学习绘画,或者提高英文写作能力,那么面对这样的目标,我们完全不知道如何开始,即便开始行动,我们也很难在这种过程中判断自己的进程。


但如果这个目标是非常具体的,比如临摹20副绘画作品,仿写20篇英文文章,那么我们就有了明确的行动方向。不仅如此,当我们清楚地知道最终的结果长什么样之后,我们的头脑之中就相当于有了一个清晰的“进度条”,每完成一个任务,“进度条”就会往前挪一点点,这就能让我们保持前进的动力,因为我们能看得见自己正在离“胜利”越来越近。


当然,如何把抽象的期望和期待变成一个具体的、可衡量的目标,也是有很多学问的,甚至需要有一定的创造力。更多内容,可以参考我之前写的有关作品思维产品思维这两篇文章。


有了明确的目标之后,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就是把目标分解成一个个难度适合的挑战。事实上,“游戏设计”的核心就是任务拆解,通过一个又一个的任务让你逐步接近最终的大目标。


那么,什么样的挑战才算“难度适合”的挑战呢?简单来说就是,这个任务看上去有一定困难,但不至于让人产生强烈压力感和畏难情绪。难度太大的任务很容易引发逃避心理,这种逃避心理又会导致自我损耗,意志力也会因此被消耗掉,于是我们就会一直拖延。太简单,太无聊的任务则会让行动过程毫无乐趣可言。


假如我们发现任务难度太大,有一种很强的压迫感,或者完全不知道如何下手,那么我们就需要通过进一步分解任务来降低难度,直至我们觉得这个任务自己有能力完成。如果发现任务太简单,我们就可以通过提高限制的方式来增加挑战,比如缩短时间:过去2小时完成的工作,能不能用1个半小时搞定?再比如提高标准:能不能把过去普通的PPT或者报告做得更加美观?


事实上,我平时就是用这种“游戏化思维”来安排自己的工作和学习的。我总有办法把抽象想法变成一个让自己感到兴奋的具体项目,然后把它分解成每天的小任务,并且还能乐在其中。然后,我只要跟着自己的设计一路“打怪升级”就好。“怪兽”打完之后,我的目标也就完成了,能力也不知不觉上了个等级。


反馈与成长型思维


前面我有提到说,心态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游戏之所以可以给我们带来快乐,是因为我们在以一种“玩”的心态对待它,尽管我们很想赢,但我们不会把输(一时的失败)看成是一件很严重的事情。输了,重来就是。


正因如此,在游戏中我们才不会把关注点放在自己身上,不会去关注“我表现得好不好”这样的问题,也不会因为一时没有玩好而否定自己,或者把自己看成一个“失败者”,而是会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在当下的任务上,专注于应对挑战。


然而在面对工作和学习时,我们却很难有这种心态。我们总是过于在意自己当下的表现,害怕失败,害怕自己做得不够好。一旦发现自己做得不够好,我们就会陷入自我怀疑和否定之中。


这种心态的背后所体现的就是所谓的“僵固型思维”,也就是把聪明才智看成是一个人固定不变的特质。拥有僵固型思维的人会把精力全都投入在“证明自己”而非“发展自己”上,他们会过于在意别人的评价,不愿意暴露自己的不足,并努力通过回避挑战来避免失败。这样的心态是没有办法让人快乐的。


想要真正做到“游戏化”,让自己在行动过程中获得足够乐趣,我们就必须从僵固型思维转变为成长型思维,也就是要相信能力是通过学习不断发展而来的,成长本身就是一个不断犯错和纠错的过程,并学着把表现结果看成是一种反馈:如果表现结果不够好,那就意味着自己还有提升空间,需要多加练习,或者需要对方法进行调整。


有了积极、成长的心态,再加上设计合理的挑战,我们就很容易为自己创造出持续的成就感和胜任感,并乐在其中,就算遇到了一时突破不了的困难,我们也不会因此而产生挫败感,而是会想尽办法去克服它。而每一次的成功突破不仅会给我们带来能力上的提升,也会给我们带来更大的成就感和胜任感。


把他人加到“游戏”中


虽说有了以上所提到的那些基本元素之后,你在做这件事情时所体验到的乐趣就会增加很多,但如果你还有办法把他人加到你的“游戏”中,也就是能够通过这件事情与他人产生连接或者积极的互动,那么这件事情的乐趣就更大了。


如何把他人加到你的“游戏”中呢?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比方说,你可以给自己找一个“成长伙伴”,分享彼此的目标和计划,定期沟通进展,相互鼓励。事实上,我就有自己的“成长伙伴”,她就是我的闺蜜。这么多年,我们一直在见证着彼此的成长,并且还发展了不少共同的爱好。


你也可以给自己找一个导师或者人生教练,这样的话,你不仅有人可以分享自己目标、计划与进展,还可以在遇到困难时得到专业的帮助和指引。在工作中,如果你想有更快的成长,那么你最好给自己找个导师,他/她可以是你的直接领导,也可以是比你更有经验的同事,然后经常与他们沟通交流。在个人领域,人生教练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我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有过两个对我帮助特别大的导师。我在美国念商学院的时候,学校就会给我们每个人都安排一个导师(mentor),我当时的导师是当地的一个企业家,他就会经常跟我分享自己的人生和商业经验,也会带我参加一些活动,拓宽我的视野。另一个给予我特别大帮助的导师就是谢田老师,他帮助我纠正了很多错误的认知,让我具备了科学思维。


当然,你还可以考虑加入到某个主题组织或社群。一个好的社群的力量是非常大的,你可以从中找到学习的榜样,在遇到困难时得到鼓励和帮助,在取得“胜利”时收获掌声。如果实在找不到自己喜欢的组织和社群,那不妨考虑自己建一个小群体,吸引身边那些同频的小伙伴参与进来。


我在美国的时候,就曾经为了练习公众演讲而加入过一个演讲组织——Toastmasters。Toastmasters有非常完整的、符合“游戏化”设计的训练和成长体系,我只要跟着这个体系去完成一个个演讲就好,而且它们还有非常好的社群氛围,所以,我在那里不仅提高了自己的演讲能力,还结交到了很多好朋友。


总而言之,只要你足够积极主动,愿意想办法,那么你总能找到方式把他人加入到你的“游戏”当中。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SusanKuang(ID:susankuang2014),作者:Susan Kuang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