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简单心理(ID:janelee1231),作者:江湖边,编辑:酒鬼,原文标题:《19 岁多重人格患者记录人格转换瞬间:我的身体里住了6个人》,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图里的这个女孩叫Jess,真实的人格分裂(DID)患者,身体里有6个人格。
主人格(Jess)说话沉静、缓慢。录制视频时她19岁,是一名麻省理工的学生不仅患有DID,还有创伤后应激障碍、重度抑郁、社交恐惧症和强迫症。
她曾开了个油管频道记录在自己身上发生的事,希望向大众科普“DID”是一种什么样的病。
在视频录制过程中,甚至出现了这一幕:她切换到了另一个人格“Alex”。Alex是个13岁女孩,开朗爱社交。跟Jess的语调、动作和神态都完全不同。
对。没有像电视里演得那么戏剧(突然昏倒、反差变装)。
其他已知的人格还包括Max(6岁男孩)、Cassy(爱笑爱打扮的女孩)、Quinn(粗暴直爽的女孩)、Jade(31岁的成熟母亲)。
这些人格会不时出现在其他主题的视频中,比如:传授“美妆教学”的Cassy、科普“Jess如何发现自己得病”的Jade、为了维护Jess而“用大段粗口回怼网络暴力”的Quinn。
跟恶评吵架的Quinn
刚开始,Jess并不知道自己生病了,直到身边持续出现奇怪迹象。
比如:房间里突然多了不属于她的奇怪玩意儿、家里莫名的便利贴、写着“几点烘干衣服”(实际上这是Jade为了照顾她而写的)。
起初她还以为有一个跟踪狂,暗地里在监视、操控一切……直到Jess去看了心理医生(数据显示平均确诊耗时长达7年)。
慈母人格Jade
这是很少见的DID患者公开记录自己的状态。因为一般来说,DID患者有很深的病耻感,倾向于隐藏其他人格。
这些视频被大量网民围观,不少人倾佩她的勇气,但也引发了许多质疑“做戏”的声音。
甚至还有人羡慕她,觉得这病很酷,因为“她好像有很多朋友”“可以自己组队打麻将”,或是“发展一个高智商人格帮我考试”。
实际上,人格分裂的真正感觉,并不是“一个身体里住了好几个灵魂”,而是“一个人碎成了很多片”。
也可以认为,ta们没有一个完整和统一的“自我”。
人格分裂,是一种对童年创伤的极端应对机制
许多人知道,DID的发病大多与极端的童年创伤有关。比如虐待/性侵/目睹残忍的场景。
Billy Milligan 是史上最著名的DID案例之一。他是小说《24个比利》的原型,体内有24个人格,美国第一个因精神错乱而被判无罪的人。
图/Billy Milligan
医生认为,Billy在童年时遭遇继父的长期虐待(包括吊房梁、肛交、活埋等残忍手段),目睹母亲被打,可能是造成他DID的主要原因。
另一个知名的DID病例是1954年,精神科医生Hervey M. Cleckley记录的《三面夏娃》:Chris Costner Sizemore 女士。
图/Chris Costner Sizemore
她持有三个人格:端庄抑郁的Eve White,放纵自己的派对女孩Eve Black,以及理智温柔的Jane。推测与她童年目睹了“一个男人在木材厂被锯成两半”有关。
目前认为,DID是一种对童年创伤的极端应对机制。在大脑中创造一系列身份,把自己无法面对的创伤,交给“另一个人”来应对。
一个人用这种方式来脱离压力或创伤,或把创伤记忆从正常的意识中分离出来。通过这种分离出来,ta可以保持某种程度的功能,就好像创伤没有发生一样。
这种防御机制,相当于在一个恐怖游戏中,你把手柄交给了“身边的朋友”。由ta来替代实现保护性的角色。
真正的DID病人,都在经历什么?
DID的学名是“分离性身份障碍(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在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中,它的核心症状描述如下:
存在两个或更多的以截然不同的人格状态为特征的身份瓦解,这可能在某些文化中被描述为一种被(超自然的力量)占有的经验(“中蛊”、“被鬼附身”);
身份的瓦解涉及明显的自我感和自我控制感的中断;
伴随与情感、行为、意识、记忆、感知、认知和/或感觉运动功能相关的改变。
由于DID症状的猎奇性,让很多人觉得这是个罕见病。
但它的患病率显示高达1%~3%(每100个人中就有1个~3个DID患者),跟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差不多。
关于DID有很多误解。其中最大的一个,是由影视剧引发的、一类普遍的大众想象:DID患者是邪恶、可怕的、暴力的。
比如在电影《分裂》(Split)中,一个有24种人格的反社会者绑架了三个孩子。其中一个人格是具有超自然力量的食人野兽。
图/电影《分裂》
这些作品对极端案例的渲染造成了一个很大的误解:有DID的人是危险的。但在统计学上,DID并不比其他人更暴力。
Ta们反而更可能成为受害者。因为一些人格可能具有愤怒/痛苦等情绪问题,导致比其他人更容易伤害自己。
如DSM-4所述,“超过70%的DID患者曾试图自杀。当呈现的人格没有自杀倾向,并且不知道其他人格有自杀倾向时,对自杀风险的评估可能会很复杂。”
图/the mighty
DID患者也可能会遇到一种叫做分离性漫游(dissociative fugue)的症状。据《变态心理学基本原理》一书的作者Ronald Comer所说,“患有分离性漫游的人不仅忘记了自己的身份和过去生活的细节,还会逃到完全不同的地方。”
一些患有分离性漫游的人旅行距离很短。他们可能会短暂地离开——几小时或几天——然后突然结束;也可能会去到很远的地方,改名,建立新的身份,建立新的关系,甚至表现出新的个性特征(Comer)。
分离性漫游最著名的案例之一是Cheryl Ann Barnes,她是一名17岁的高中生,在佛罗里达的家中失踪,一个月后在纽约的医院里被找到。
此外,Ta们还可能面临亲人的分离。
一名DID患者Bonny的“母亲”人格泪流满面。即使女儿就在身边,也是聚少离多,因为她不知道自己下一次出现是什么时候(她的其他人格不认识自己的女儿)。
生活和健康问题上的混乱。
比如,Sizemore女士的每个人格都分别吃饭,她的体重一度涨到150磅。
图/nytimes
DID没有专门的药物治疗,但医生会用一些药物处理患者其他的症状,比如抑郁、焦虑。
治疗的主要目的是“人格的融合”。咨询师会教ta们如何应对创伤,并帮助个体“调节自己的冲动、情绪和记忆”。
方法通常是找出性格上相似的人格率先整合,从而逐步削減内在人格后整合为一。但即使治疗成功,也可能因外在压力,造成人格再次解离。
许多患有DID的人实际上是高度可催眠的。临床也会使用催眠来进行辅助治疗。其他方法还包括认知行为疗法(CBT)、辩证行为疗法(DBT)、眼动脱敏与再处理(EMDR)等。
重点是,精神障碍虽不能“完全治愈”,但症状可被良好控制。
Sizemore女士最终就实现了人格的融合。她说,“没有什么比早上醒来是你自己这件事更令人高兴了”。
作为一个家人和朋友,你该如何照顾DID患者
如果你身边就有DID患者,你可以做这几件事来照顾ta:
1. 了解ta的触发事件。
DID的发作可以由各种真实的或象征性的创伤触发,包括非常小的事,比如卷入轻微的交通事故、感冒、压力,或是气味、声音、触觉的变化。这些触发因素是高度个体化的,你可以在能帮的时候,帮ta避开触发事件。
2. 在ta切换人格时,保持冷静。
很多情况下,人格切换并不会有戏剧性的征兆。你可能上一分钟讲的事,对面的人却完全不知道。虽然你可能会感到惊讶、恐惧或不知所措,但请保持冷静,在良好的精神状态下与朋友见面会对ta有很大帮助。
3. 在ta的不同人格面前,使用不同的沟通技巧。
比如一些人格的年龄很小,一些人格非常忌讳某些词汇,你可以用与其相符的方式交流,并尊重ta们的空间。
4. 照顾好你自己。
与一个DID患者交朋友可能会非常情绪耗竭,因为你是无法做到对所有触发因素保持警惕的。在帮助DID家人朋友之前,最首要的是照顾者自己的身心健康。
PS:文章开头的小女孩Jess,最近已经没有在更新视频了。因为家人认为持续上传视频不利于治疗。
她在去年的一场直播中透露,自己已经开始了“整合”的过程。因为ta们(人格们)一起做了决定,认为整合才是出路。
她还说,DID就像生活给的一颗酸柠檬,只能去想怎么用它来做一道尽可能好吃的菜了。
正如《24重人格》作者写的,尽管这是一个异乎寻常的挑战,但终归不过是凡人所面对的一个挑战。
祝早日康复!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简单心理(ID:janelee1231),作者:江湖边,编辑:酒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