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新加坡充满热情和信任,可以作为公司全球化的起点,但机遇和挑战并存。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极客公园前沿社 (ID:GeekParkFrontier),分享嘉宾:张鹏、李志飞、翟光,编辑:夜星,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新加坡,在创投圈内的近一年时间里,被越来越多的提及。
这个位于亚太和东南亚的核心区域的国家,坐拥马六甲海峡,拥有着全球最繁忙的货运海港,4 小时之内便可以到达东南亚所有的主要城市。
它还是诸多跨国公司的全球总部和研发中心,提供着各种落地、发展和税收的便利。
有人说,“新加坡是下一个中国创业者的宝地”。
在更追求“构建全球化企业”而非单纯“公司出海走向全球”的今天——去新加坡,成为了许多创业者的议题。
9月初,极客公园创始人及总裁张鹏、出门问问创始人及CEO 李志飞和松果出行创始人及CEO翟光龙,代表前沿社成员,前往新加坡进行了为期1~3周不等的实地探访。
这支“坡村考察小组”不仅参访了新加坡的企业,与当地的创业者、投资人、政府机构交流,也与很多老朋友叙旧聊天……他们的所闻所见,带来了许多不同于国内远眺的视角的感悟。
本文聊聊在新加坡之旅的见闻,与十几位企业家们共同探讨对于全球化的新思考。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一、不“卷”的新加坡,治好了中国创业者的精神内耗
和国内的高度市场竞争的氛围不同,新加坡的创业者、投资者交流意愿强烈,并且十分坦诚,即使是讨论一些稍显“现实”的敏感问题,对方也能做到信息充分交流。
张鹏:“热情”与“信任感”让信息充分流动
首先,新加坡并没有中国内地常见的“内卷”气息,开放市场下创业赛道的多元化让“内卷”之风难以兴起。“内卷氛围”的淡化让创业者之间的信任更容易建立,高涨的创业热情成为了新加坡乃至整个东南亚市场的主旋律。
其次,新加坡一直保持着高速充分的信息流动。
新加坡的华人群体十分团结,作为属于相同文化圈层的海外群体,人与人之间少了顾虑,更容易打破信任壁垒,也成就了高效交流、信息高效流动的新加坡创业圈。
另外最重要的一点是,出海的中国创业者仍然离不开中国市场的积累。从全球视角来看,出海创业者们仍离不开与中国前沿技术、商业模式的紧密联系。充分的信息交流就是海外创业者们与中国市场保持沟通的API接口。
除以上因素之外,整个新加坡的活力也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其创业氛围。区域的经济活力与“公司化”的政府运营模式,让整个新加坡崇尚规则至上,简单、直接而又不失精明。
综合来看,作为华人聚集的国际化市场,新加坡保持着与内地截然不同的创业氛围,再加之其近距离辐射东南亚市场的地理区位,让新加坡成为了全球炙手可热的创新高地。
二、即便是在新加坡,同样会面临“水土不服”
新加坡市场的开放、热烈的创业氛围、高效的信息流动,并不意味着新加坡就是无可挑剔的创业伊甸园。对很多中国创业者来说,新加坡毕竟是另一个陌生的国家,难免会遇到文化或思想层面的冲突,“水土不服”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1. 张鹏:人才匹配、文化差异与身份认知的挑战
出海新加坡市场最先要面对的就是人才匹配问题。
从精算角度看,新加坡的人力成本对比国内并没有太大优势,而且与之对应的人才供给并不一定能满足中国创业公司的需求。
整个东南亚地区呈现着较轻松的创业文化氛围,员工认知与中国式职场存在着较大的错位。东南亚男性并未有中国内地传统意义上的内卷式进取心,双方对于公私空间边界的尺度不同。例如另外新加坡的家庭观念很强,很多女性工作者在婚后可能会选择回归家庭,人才的资源也会相应紧缩。
从人才供给、文化属性层面的矛盾来看,人才结构没有中国那么充分,创业者需要降效匹配新加坡市场的运营节奏,并且需要克服文化冲突下的团队聚合问题,这对中国创业者来说并没有那么容易适应。
除人才匹配、文化冲突方面的阻力之外,出海所面临的身份认知问题可能更棘手。
很多创业者在新加坡往往会强调自己的中国互联网大厂背景,但在进军全球市场的过程中,这种光环的加持反而会成为包袱。
2. 翟光龙:创业者需从全球化角度做好身份定位
中国创业者出海需要认真思考自己的身份定位问题,避免因身份属性问题给公司业务带来的不必要阻力。过往曾有很多海外公司因业务受阻,不得不耗费大量精力去解释自己并不是一家中国企业,这都是真实发生的事件。
在全球化的思考模式下,无论是中国还是新加坡都只是全球市场的区块之一,保持“地方特色”并不利于未来全球化战略的展开。
所以创业者需要在底层逻辑上先把自己定义成为全球化企业,具备国际化视野,从公司架构设计上尽量规避该问题。
三、新加坡更像是全球化的“起点”和“台阶”
对中国创业者来说,新加坡并不是终点。事实上新加坡仅仅是中国创业者出海创业的“第一站”落脚地。
1. 李志飞:科技创业者需有全球化意识
在SaaS等企业服务、技术型领域,新加坡的创业环境没有中国那么成熟,相较于欧美市场存在购买力的短板。对于当前世界火热的半导体、AI、自动驾驶等硬科技领域,东南亚市场的付费欲望也无法与全球看齐。
而且整个东南亚市场缺乏大一统,国家众多带来的市场割裂,导致其市场空间可能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
对于前沿科技创业来说,将未来定位于包括中国、欧美的全球化市场可能是更明智的,无论是从市场规模还是人才状况都会更优。新加坡固然有自身的优势,但并不代表创业者要永远停留在新加坡,一定要不断的探索更广阔的世界。
2. 张鹏:新加坡是迈向全球化的第一步
新加坡的优势在于其影响力可近距离辐射东南亚市场。例如近年来中国的高性价比消费模式在东南亚快速崛起,消费品行业市场空间快速增长。
但从全球视角来看,新加坡乃至东南亚仍是一个相对狭窄、细分的市场。
中国创业者如果只停留在新加坡创业,无非只是变成了一家海外公司,其所能辐射的市场还是有限的。所以我们也看到很多新加坡公司,在主攻欧美市场的过程中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对于技术型创业来说,以欧美为代表的全球市场购买力更高,对应的效率也更高。全球化布局还是要眼着于更广大的欧美市场,需要公司本身落地到欧美,靠近市场所在地。
创业者如果从最开始就从全球化视角思考,公司的整个运营模式可能就更具前瞻性,天花板焦虑也会更少。
从全球化角度来看,新加坡是一个绝好的台阶或者跳板。如果创业者将自身的未来定位于国际化,那新加坡更大意义上只是一个起点,而不是终点。
四、融入Web3,需要不带思维定式的理解与沟通
作为辐射东南亚的区域经济中心,新加坡的活力让其创新活动也呈现着多元化的趋势。此次出行,“坡村考察小组”也见证了不同观点在新生事物上的冲突与对撞。
1. 李志飞:不能用传统思维去定义Web3
新加坡可以说是Web3的热土,最近一段时间我在新加坡结识的朋友,有一大半都是Web3领域的创业者。
大家总是会搞不清Web3到底是什么,能创造什么价值,能解决什么问题。我觉得Web3概念更像是一个新生儿,我们无法很清晰的去预判其未来究竟能发展到何种程度,想要真正的融入Web3,需要去融入其中去理解,不要用传统的思维定式思考。
2. 翟光龙:大家需要更多的时间去理解Web3
老一代创业人对于Web3的理解还需要时间。目前Web3的整体概念其实并没有完全具象化,Web2时代的人目前仅能从点状、狭义、细节的层面去理解Web3。双方群体之间需要更充分的沟通。
3. 张鹏:Web3的世界需要Web2“移民”
Web3实际上创造了全新的系统,现阶段是用最小的半径在偏金融的体系内形成自洽系统并形成印证,比如Defi、NFT……如果这个体系可以得到更广的认同或支持,确实可以给现实世界提升效率。
作为新型商业模式,Web3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New money的状态,整个概念系统还未完全成熟,需要进一步成长。与之对应的Web2正是已经功成名就的Old money。
即使在圈层如此之小的新加坡,New money与Old money仍然未达到共识与融合,双方之间的语言体系、逻辑经历并不一致。不过这不会是双方之间未来的常态,Web3需要Web2的加入,需要具备技术与产品能力的人支撑起这种系统创新的基础。
不过当前Web3需要一个有意义的产品让外界看到其价值,让世界看到Web3的意义是现实存在的。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极客公园前沿社 (ID:GeekParkFrontier),对话嘉宾:张鹏、李志飞、翟光,编辑:夜星
中东市场社交直播发展旺盛,而直播电商的闭环路径仍在探索。如何细颗粒度的洞察当地用户特点和需求?社交的巨大流量如何有效转化?怎么打造契合本地用户心智的品牌,并长期经营?
虎嗅「502线上同行」出海潜望镜第三期,关注中东市场机会,为大家详解当下的直播热点和未来的电商与品牌潜力。立即报名,与300+出海同行人一起,先人一步摸清方法,“掘金”中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