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3-03-16 20:05

闭店600多家,面馆新贵们正在被抛弃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餐企老板内参(ID:cylbnc),作者:七饭,原文标题:《闭店600多家!面馆新贵们正被谁抛弃?》,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一、关店600家店,面馆扩张之路戛然而止


近日,NCBD(餐宝典)发推文称,“过去15个月里,五爷拌面关了将近600家店”,“在过去一年到一年半的闭店率高达41.8%,是餐饮平均水平的两倍”。


图源:NCBD截图


在五爷拌面的官网,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发展历程:2021年2月突破了500家,8月,全国门店数突破了1000家。2022年12月,全国门店突破1300家+。


在2021年,仅仅用了6个月,狂开出500家店。但从1000家店到1300多家店,这个过程,用了1年4个月,降速非常明显,除疫情影响外,似乎有别的原因。


当下,五爷拌面的门店数为1066家,如果仅以12月1300家+店的数据为节点,那至少关了300家店,门店规模回到了2021年8月。


规模大“缩水”的五爷拌面外,我们再来看看,其他粉面新贵们的发展状况。


  • 2022年8月,陈香贵门店数达到了237家,到了年底,门店数维持在190多家,差不多4个月关闭了40家门店。3月初,门店数也维持在190多家,看似“原地踏步”,实则是开店与闭店同步进行。


  • 2022年11月份,马记永的门店数大致为220+家,现在的门店数仍维持在220多家,2023年的新店仅有5家,发展速度大幅降低。


  • 累计在全国范围内签约100家门店的张拉拉,门店仅剩56家。


曾经要开出500家店、1000家店的雄心壮志,已在风中消散。曾经的面馆新贵,正逐渐被抛弃。


2021年,是粉面赛道的高光时刻。


超过25起的融资事件,占据了快餐赛道的2/3,涌现了陈香贵、马记永、张拉拉等面馆新贵,老品牌和府捞面更是完成了近8亿元的E轮融资。


自此开启了“逆行”之路——其他餐饮品牌收缩回血保命,面馆新贵们南上北下,快速扩店。


但这种好趋势,似乎在2022年下半年戛然而止,开店速度放缓,关停门店增多。有人将粉面馆定为2022年第三季度购物中心的五大失意品类,“粉面馆开关店比0.69,拓店趋缓”。


在2023年,新的餐饮形势下,面馆新贵们的“颓势”并未好转,甚至有加剧之势,闭店可能还将继续。


二、一碗面40块,消费者越来越吃不起了


被消费者抛弃,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产品不过关。这是根基,根基不牢,再高的楼都会塌。像某知名面馆,被人诟病最多的就是味道差了一些:


“面条吃起来没有韧劲,很明显不是手工做的,不是现做的,肯定是工厂的,预包装引进过来的。”


“21块的面是纯素的,服务员态度不敢恭维,说没辣椒了让自己去旁边拿。”


“一塌糊涂,点了一份小酥肉,居然没有辣椒粉,给了一包番茄酱,拜托,这是小酥肉,不是鸡米花。花了20块点了一份热干面,浇头太感人了,还不够小鸡啄米的,味道也是一言难尽,坨得不能再坨了。”


在其大众点评页面,这种评论频出,不少门店的评分艰难维持在3.5分左右。


产品之外,我们也读到了很多关于服务的吐槽,有消费者犀利地吐槽到,“吃碗面,还要当回孙子”。


其次,消费者回归理性,对品牌高溢价不买帐了。


这半年来,餐饮圈的热点词非“刺客”二字,雪糕刺客、火锅刺客、卤味刺客、烧烤刺客,连吃碗麻辣烫都有刺客。


这背后是,消费者对品牌溢价越来越不买单了,不光是正餐、大餐,日常的快餐也是如此。


虽然有新店面、新环境,重做兰州牛肉面或拌面,但消费核心依旧是那碗面,曾经十多块的一碗面,愣是高到了三四十块钱,不少消费者称,“变天了,连碗面都吃不起了”。


在2022年下半年,不少15元左右的兰州拉面馆开始回归:


合肥的兰小妖、金城百年、马记隆,以16元的价格快速打开市场;西安品牌牛一嘴卖价15元一碗,目前已有22家连锁店;天津上榜面店陇八味同样以性价比作为卖点,定价15元,开了十多家店;和府捞面开出了18元一碗的兰州牛肉面店——阿兰家。


更具性价比的区域品牌的出现,无疑给了消费者更坚定的选择,在品牌面前,价格才是王道。


如果说性价比低是产品价值与价格之间的冲突,还有调整余地,那产品本身出现了问题,则是致命伤,连叫价的底气都没了。


三、模式没跑动,规模只能靠钱烧


不光消费者清醒了,理性了,投资者也逐渐理性起来,发现面馆这品类,不是靠多烧钱就能跑出规模来的,如果模式没跑通,产品和服务跟不上,只会钱越烧越多,很难持续地走下去。


不高的性价比,低复购率,这些都是面馆新贵们在消费端遇到的难题。


但在内部,高成本依旧是面馆新贵们难以解决的问题。除五爷拌面外,品牌门店多开在一线、新一线城市,商场店占比超过了80%。


商场的高房租之外,还有人力成本,店里的拉面师傅越来越贵,工资涨到了1万多,随着店越开越多,拉面师傅的身价水涨船高,甚至出现了拉面师傅紧缺的罕见景象。


在资本的快速扩张要求下,各品牌定下了千店的拓展目标,加快了扩店速度。


一个高成本、低复购的模型,在高速拓展模式下,缺点被放大,短暂提速后,进入了放缓期,门店数停滞不前。


不光规模达不到资本的要求,门店的营业额也做不上去。在2022年末,餐饮收获了短暂的“报复性消费”后,一切都回归正常与理性,三四十一碗的面不香了,消费者不买单了。


商场内的更新换代仍在继续,自2022年下半年开始,不少面馆的商场店纷纷停业、撤店。在新的快餐品牌冲击下,显得疲惫无力。


就这样,在快与慢的博弈中,面馆新贵们带着尚未完工的“门店模式”仓皇上阵,边扩张边调整,而嗅到苗头不对的资本可以随时更换投资标的,似乎这场面馆狂飙记里受伤的,只有曾经信心满满的加盟商们。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餐企老板内参(ID:cylbnc),作者:七饭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