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咸鱼人生自救指南(ID:Liduoyu01),作者:拒绝咸鱼,原文标题:《总是完成不了计划,心态快崩了,咋办?|有效的日程管理(1)》,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你好哇,我是多余。
今天的内容还是来自周报群的提问:
做了计划总是完成不了,咋办?
最近的我忙得飞起,每周都有十几个任务待完成,也理所当然的有好几个完成不了的,有时候甚至完成率只能达到一半。
但很意外的,我心态还挺好,不会因此而有什么情绪,继续乐呵呵地做下一周注定不可能全部完成的计划。
因为在我心里有个底层认知是——计划本身就不是为了让你完成的。
完成不了的计划会让我感到很有压力么?
不会。
因为这是我已知的,默认的,允许发生的情况。
“计划肯定是不会所有都完成掉的,能完成60%~80%就很厉害了。”
为什么?
基础认知一:计划的本质是预测,是期望。是站在当下看未来,甚至是许愿。
预测肯定和现实有偏差。
人无法预知未来,所以允许计划有波动是很正常的。
基础认知二:人对自己的实际能力是非常容易产生认知错误的。往往无法作出本分的、恰当的计划。
通过我对目前200多名学员的观察,80%的人都对自己的实际能力有错误认知。
高估自己的精力,高估自己的专注力,低估要做的事情消耗的时间,低估意外发生的可能性。
这是两个我的基础认知——要知道自己是无知的,要知道未来是变动的。
在此之上,你还要想明白,“计划”的功能是什么?
基础认知三:计划的功能不是规定,而是指示方向,分割范围,提醒,留记录。
这是一个定义性的认知,它决定了“我为啥要做这个”。
来说说我的概念。
做计划,是因为它能提醒我别忘了要做的事儿;能让我看到方向别跑偏;能让我知道有些事儿不用急着做,它会在未来做的;能让我留下可查的记录,通过比对后找到自己的问题,优化自己的计划能力。
但不是为了让我“按部就班完成所有事儿”。
举两个例子。
第一个例子是备考。
备考是确定性很强的事情,整个路径很清晰,有被规定好了的时间节点,有明确的工作量。
在这种情况下我做的计划,首先是指明方向——我要学到什么程度,要在哪里重点学习,要怎么才能达标。
其次是划分范围——几月份到几月份要达成什么结果,有些事儿不用现在急着做。
然后是提醒——年度、月度的事情很容易遗忘,那我就需要通过每周、每天的提醒来让自己知道,你得具体干啥,你得在这个方向上,有什么事情是关键性的,非常重要必须完成。
最后是记录——晚上回看白天的计划,能知道自己的时间分配是不是有问题,是不是对学习难度低估了,后面该怎么调整。
周末回看一周的计划,就能知道自己大体是否在靠近结果,哪里的安排有误,是不是有东西要取舍。
通过比对,调整,才能逐渐摸索到自己真实的能力和真实的任务状况,从而在后期越来越能进行有效把握。
之前考研的经验里最让我觉得有价值的不是最后的分数,而是通过2个月的练习我获得了调整计划的能力,对自己有了精准把握,在最后实现了精准预测。
这意味着我对自己的计划和执行力是有明确了解的,我确实控制住了这个过程。
第二个例子是今年的从0到100创业尝试。
这是一个确定性很弱的事情,没有可依赖的路径,没有老师和资料,一切都要自己把控,每天有大量的意外发生。
在这种情况下做的计划,也是一样的思路:
指明方向——我今年要做到什么程度?这是一个终点线,以此为点我才能知道自己要往什么方面使劲儿。
划分范围——我上半年的核心是做产品,下半年是做内容做流量,所以上半年我的内容产出较少,这是预料内的,能额外做到的话很好,做不到也ok,因为我上半年的重点不是这个。
提醒——每个月、每周要达成的结果是什么?每周都会有很多突发的想法、新问题发生,怎么做取舍?就要根据计划带来提醒去看,新的和旧的哪个更有助于结果。
可能这周我计划了10件事,只完成了1件,但是额外完成了5件对结果更有帮助的事情,那很ok呀。
计划只是工具,结果才是目的。
记录——通过每周的记录回顾大概明白自己这周的表现,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评估,对自己有更明确的掌握,后续增加或者减少任务量。
目前通过比对3月份初定的计划,我意识到自己一开始高估了自己的生产力,低估了产品本身需要做的事,则4月份我会让自己更专注在产品上,加速进度,让自己能快速结束打磨期。
再说一个最最简单的例子吧,读书计划。
我每年的读书计划很简单:50本必读。这些书是根据我要补的领域提前精选的,是我认为自己需要读掉的,重要不紧急。它们提供了方向。
除此之外我会做每个月的大致阅读规划,2本必读+3~5本选读,是根据我这个月的需求来的。
它们提供了范围。我有很多要读的书,不能被带着走,不能全读完,不能着急。
我会把这个月要书放在书架里,不超过4本,让自己一眼可以看到,也会写在我的每周/每月计划里。
它们提供了提醒。我得读书,得读这几本。
当然,会有计划内的书本月没读完,可能是读到一半发现书不行,可能是和我当下的需求不匹配,可能是难度太高。
那我就把它们加入暂停的列表,进行记录说明。
它提供了记录。我当下的能力不足,时间不足,需求是什么,我得降级阅读,得调整书单。
很多很多人在制定计划的能力方面是缺失的,最常见也最核心的就是对“计划”这个东西的认知不足,觉得定了就必须完成,完成不了就开始给自己找原因,继而在压力下自责,逃避,放弃。
但对我来说,计划存在的最大意义在于让我知道自己要往什么方向去,要解决什么问题。
基础认知四:计划完成了未必是好事,未完成也未必是坏事。
如果完成了,可能说明我的预测是符合实际的,或者我本周运气很好没有意外,但也可能说明本周我没有额外的长进,说明我做的事情毫无创新一眼可见底。
如果完成不了,可能说明我的预测偏离了实际,或者注意力偏移,或者不努力,但也可能说明我本周有创新性进展,说明我在解决一个大问题,说明我在上陡峭的台阶。
都有可能。
计划只是提前大致规划,实际中会有很多波动的,保证大方向正确,每天有靠近就可以。
重点还是要去明白,到底为什么我没能达成,是我计划本身有误,还是我对能力有错误估计,还是确实有突发事件没有做好预留?
人要自己对自己做判断,不要让死计划来对你做判断。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咸鱼人生自救指南(ID:Liduoyu01),作者:拒绝咸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