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4-09-27 08:21

如何面对抑郁情绪?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简单心理 (ID:jdxl2000),编辑:寒冰,原文标题:《抑郁是生命的暴击,也是一份盛大的礼物》,题图来源:AI生成

文章摘要
抑郁情绪常见,应正视内心感受,与自己建立良好关系。

• 🌬️ 忽视内心感受会加剧抑郁情绪

• 💔 抑郁时需理解自己,疗愈自我

• 🐕 抑郁既是挑战,也能带来希望

最近听一档播客,主播和她的朋友们谈论彼此曾经得抑郁症的经历。主播和朋友都是那种生活中的大E人,能量满满,乐观,整期播客都充斥着哈哈哈的大笑。


周围人得知她们抑郁后,都会惊讶,“你竟然也会抑郁?”


其实,抑郁症是一种比我们想象中更常见的精神障碍,全球约有3.5亿人患有抑郁症。在我国,有6.8%人一生之中至少经历过一次抑郁症发作。


抑郁情绪就更常见了,大多数人在某个时期都出现过,可能是因为什么事情“卡住”了,可能是长久以来忽视了内在的某些情绪感受,或者提醒我们周围的环境或人际关系不太对劲儿……


这期简单聊聊,我们邀请了几位简单心理Uni培养计划课程的学员,请他们从心理学专业角度谈了谈:抑郁是怎么发生的?我们又该怎么面对它?


曹瑜:一次又一次忽视内心的感受时,抑郁的情绪便会逐渐长大


回望我们的成长历程,很多时候都默认了一种设定——你应该成功,然后多数人会顺着这条轨道不断PUA自己,设定一个又一个目标,跨过若干城市、街道、写字楼、办公桌,以及一个又一个的方案、客户、领导、同事,只为通向不知道什么时候烙印在内心的那个既清晰又模糊的终点。


我们的人生在某个时刻,上了高架。


在这个高架上,我看到了许多段疾驰的人生,如果我是伫立在某处的一根栏杆,那一阵又一阵的风便是万千个身影跟我的简短对话。有的风对前方充满向往,耐不住一刻停留;有的风略带遗憾,似乎还嫌自己不够努力;而还有的风断断续续,好像被别的风挤压变形;也有的风静默不语,只是流动之间龃龉顿步、彳亍难行。


如果此时稍微慢下来看看导航,是否有个真实的目的地显示于此,你能找到那个终点吗?那终点之后呢?


这些跟随了人许久的风,或许知道答案,因为你从未意识到的事,它全看见了,你没有生发的情绪,它全触摸到了。有的时候,你有一点淡淡的疲劳,心绪似乎不沉稳了,对那个目标好像也不再那么坚定,跟随你的风感受到了这丝emo,它知道这时候你需要安稳地睡一觉,或是像小猫那样躺在别人的怀里,接收轻柔的抚摸,可是远方的目标仍在驱使着你,诱惑着你放下这豪不起眼的情绪。


当你走了很久很久,一次又一次地忽视掉内心的感受时,这份抑郁的情绪在逐渐长大。你或许会疑惑,自己是否没那么坚定、有力,你是不是需要换个更好的驾驶工具来更快地冲向前去。你不敢对同行的人讲出自己的想法,因为担心他们会说你矫情,或是带着审视来鞭策你,这让内心的压力无处安放。


这时,风跟我合谋,叫上了雨,我们一起上演了一场道路事故,雨让路段损坏,风让我横梗在中间,以便让你可以停下来,睡上一觉。


风会散、雨会停、路会修通,你也会再次起程,不过我想要告诉你,别再忽视自己内心的声音了,那是鲜活的、当下的、真实的你,它们其实一直都在告诉你路的方向,或许比电子导航都要有用。


看见自己——是我和风都想对你说的话。


希望你能在飞奔的高架上偶尔驶离,融入人间烟火,感受没有那么强目的性的一段时光。也可以找个地方暂留,跟自己的身体对话:停在某时某刻,看看身边的事物,观察它的形状、颜色、状态,摸摸它、跟它互动,让自己连接上这个空间,然后随着空间的事物,连接大地,安稳地待会儿。


如果你感到放松,那么再回到自己内在,感受下身体的每一个部分,不论是头、脖子、腰背还是你的四肢,它们或许都有一些话想对你讲,希望你可以静静地听下它们的低语,这些年来的经历、感受、想法,让内在的情绪得以生发、得以被看见。


邹扬:和自己的关系,就是天然的疗愈力


如果用一种比喻来形容抑郁心境,我觉得那很像一个人陷入了只有自己的沼泽地。一面是强烈的,想要摆脱现状的不满;一面是深深的,对改变现状的无力。


最后,愤怒和攻击指向了唯一的靶心:自己。表达愤怒是一件危险的事,而指向自己时至少是安全的。但代价却是更加支离破碎的自我。


弗洛伊德认为人同时拥有着生本能和死本能。前者让人追求生存、繁衍、爱、创造、成就和快乐,实现个人和社会的成长。后者则指向冲动、攻击、破坏、厌世、自我毁灭。每个人的内在都同时拥有着这两种基本驱力,这大概就是人类社会同时拥有奥运会和大屠杀的原因吧。


什么时候死本能会超过生本能?当个体长期压抑内心的欲望、情感,无法通过正常的方式表达情绪时,这些压抑可能转化为死本能的力量,表现为自我攻击、愤怒或敌意。对抑郁症患者而言很多时候,这种敌意首先是对自己的敌意。


此时,个体的内在同时拥有两个角色:一个受伤的孩子,一个不断指责的攻击者。不断地攻击和承受着攻击,这使得抑郁症患者看似什么也没做,就足以精疲力尽,在沼泽中越陷越深。


怎么才能解套?从螺旋下降的恶性循环中挣脱出来?


我想分享的第一句话是:“比痛苦更痛苦的,是未被理解的痛苦。”


自身的绝望和苦痛会因他人的理解和安抚而停止挣扎,从而转化为一种自我怜悯,哀悼伤痛的状态。但生而为人,被他人真正理解,是一件极其倚赖运气的事。或者说,有时候一个人之所以陷入抑郁,恰恰是因为生活中缺乏这份运气,没有能够给予真正理解的重要他人。


那怎么办呢?我想要分享的第二句话是:“最具治愈力的是关系,而我们和自己的关系,就是第一疗愈力。”


不论在心理咨询还是在真实生活中,良好的关系总是最为重要的疗愈因子,它能够治愈和缓解许多心理苦痛。但,在他人理解我们之前,更重要的是,我们自己是否能理解自己?是否能理解自己的痛苦?是否能看见自己的伤痛?


我想分享的第三句话是:“当一个人能够理解自己的绝望时,便不再绝望。”


那里有一个受伤的孩子,以及一个抚慰伤口的盟友。当伤口得到理解和承认,而不是攻击,它往往就会停止进一步的恶化。当自身不再挣扎,淤泥就会自动消散,苦和痛就能够流淌出来。


抑郁的沼泽,便能停止下陷。


徐燕:不要害怕抑郁,那里有痛苦也有希望


关于丘吉尔和黑狗的故事想必大家耳熟能详,丘吉尔形容“抑郁就像只黑狗,一有机会就咬住我不放”。


他曾跟他的私人医生说:“当一列快车通过时,我不喜欢站在月台边缘,非得退到后面,最好有个柱子挡在我跟列车中间。我也不喜欢站在船边往下看,下一秒的动作可能就会结束一切。绝望不绝如缕。”


他还借小说主人公萨弗罗拉的口表达绝望、抑郁和寒冷,“生命完美的境界将终结于死亡;整个太阳系、整个宇宙,终有一天会像燃尽的烟火,冷掉,死寂。”那份孤独、压抑似乎隔着屏幕也能扑面而来。他一生都在和抑郁症抗争。生命的最后五年,更是饱受老年抑郁症的折磨。


看到这里,我们大概要失去希望了——抑郁太可怕了,我无法战胜它。


可是,故事还有另一面。尽管抑郁盘亘了丘吉尔的一生,至死都没有从他的生活中离开,但他并没有被彻底击垮——他是英国历史上最伟大的首相之一,以强韧的个人意志带领英国人民对抗法西斯德国,以90岁高龄寿终就寝。


所以,抑郁到底带给了我们什么?面对抑郁,我们能做些什么?


首先,增加对自己身体和情绪的敏感和觉察,有利于及早辨别出抑郁。和感冒一样,抑郁也会表现出一些症状,诸如晨起困难、嗜睡、易怒、易流泪和哭泣、兴趣减退、空虚感等等。近年来的研究也表明,抑郁也可能伴随躯体症状,比如非器质性病变的身体莫名的疼痛,胃痛、头痛、肩膀痛、胸痛等;免疫系统异常脆弱,经常迸发各种炎症;持续疲劳,即使休息后也无法缓解等等。


其次,怎么办?这是一个太难回答的问题。我大致归为两类:抵抗和顺应


丘吉尔就是抵抗的典型,他知道“黑狗”的存在,却拒绝承认它的存在,更没有尝试过要与自我和解,他一直在对抗、抵挡、征服,至死都在与抑郁战斗。


而顺应的方式就是承认和接纳抑郁,不否认不回避,“躺平”、“摆烂”,允许自己做不到,允许自己什么都不做;显然,顺应的方式在我们这个太内卷的社会里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个选择。


我不知道哪个更好,毕竟丘吉尔以抵抗的方式也度过了一生,毕竟顺应也不能加速赶走抑郁并保证它从此不再来,毕竟抑郁的原因千人千面,每个人都应该并且有权利寻找适合自己的方式。


最后,我想说,抑郁是生命的暴击,也是生命不期而至的馈赠;抑郁是巨大的黑狗,也可以是温暖治愈的大白。面对它、善待它、和它好好谈谈,也许它会引领你找到伤痛之所在,让你有机会呵护、抚平那个伤口,重拾前行的力量。


不要害怕抑郁,那里有痛苦,那里也有希望。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