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4-06-18 07:20

无聊焦虑:“我时常因为无聊,觉得自己有罪”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简单心理 (ID:jdxl2000),作者:无花果,责编:寒冰,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终于完成了一项工作,却还没到下班时间,只能枯坐在工位上,毫无目的地打开一个网页,再关掉;好不容易回到家,立刻瘫倒在床上,之前想要做的事一件也想不起来。


在手机上的社交媒体软件里跳来跳去,刷完了所有好友动态;还不到睡觉时间,不知道该做点什么,又开始刷起短视频,反应过来的时候,已经凌晨1点。


无聊是生活的常态,但是,人在无所事事之后,才发现:因为无聊而感受到的焦虑、空虚、痛苦远远超出自己的想象。


我们应该抵抗无聊、一直让自己觉得“有意思”吗?因为无聊觉得焦虑的时候,应该怎么办?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就来聊一聊。


01、我时常因为无聊,觉得自己“有罪”


无聊通常是一种“想做什么事情但又不知道做什么,或暂时什么都做不了的状态”,比如,上一堂无聊的水课,开一个和自己无关但必须出席的会,或者回家后躺在床上漫无目的地玩手机。


明明有大把时间,却被白白浪费掉,希望自己能快点熬过这段时间,进入下一个有目标、有活力的阶段,做点有价值的事,把时间填满。


有个词用来形容这种“无聊焦虑”最合适不过:闲得慌。


人可以因为“闲得慌”做出什么事呢?


在一项心理学研究中,研究人员将被试分成了两组,一组观看60分钟的纪录片,另一组将一段85秒的视频反复观看60分钟。被试者可以自己电击自己,电击强度、频率(在安全范围内)都由自己掌握。


结果发现,后一组真的会用更多次、更大强度的电击刺激自己。


这说明,人在感觉无聊时,甚至不惜通过伤害自己、让自己感觉到痛的方式,来摆脱这种“闲得慌”的状态(Havermans等,2015)


在荒诞戏剧的代表作《等待戈多》中,无聊和因此产生的痛苦也有着非常具体的呈现:


两位主人公不知道他们等的戈多什么时候会来,于是一边等待,一边做出各种匪夷所思的事:把靴子脱掉又穿上、吵架、演戏,甚至解下裤带上吊。


现有的很多研究证明,无聊和焦虑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它们二者相互影响,我们既有可能因为焦虑觉得无聊,也会越无聊越焦虑,陷入一个死循环。


02、但无聊其实挺“正常”的


想做点什么,却不知道做什么,这种痛苦往往会让人觉得无聊是有害的,而为了防止自己继续“受害”,我们可能会不停地找事做……但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人,感觉无聊其实是一件很“正常”的事,而不是“生活出了什么问题”。


1. 过分追求意义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告诉我们,在生存需求基本被满足后,人会追求更偏向于精神层面的目标,比如爱、尊重或自我实现。也就是说,当我们的目标从“生存”变成“生活”时,注定会追求意义感。


可是日复一日的生活总是高度重复又琐碎的,可能根本没有什么意义。


吃饭喝水是为了活着,工作是为了让自己有钱吃饭喝水……现实生活是具体的,这些事无关外界认可、人生价值,如果我们每时每刻都想要追求人生的意义感,无聊、空虚、焦虑几乎是必然出现的。


2. 外界刺激太多


你会不会觉得,年龄越大,越容易无聊?越活越没意思?这可能和“阈值”(Threshold)有关。


简单来说,阈值是指多大程度的刺激能引起一个人的反应。网络时代的信息太多、给人的刺激太强烈,这会提高人的阈值——换句话说,以前觉得有趣的事,做多了也会觉得无聊,而为了避免无聊去做“更刺激”的事,又会让自己的阈值继续提高,陷入“做什么都觉得无聊”的循环。


3. 选择有限


常常听到有人怀念自己童年的各种游戏,蹦床、跳格子、捉迷藏、玩弹珠……然后感叹“现在的孩子只有手机”。事实上,“只有手机”是所有人都会遇到的问题。


手机发展至今,从通信工具变成了娱乐工具,它作为娱乐方式成本低、方便易得,久而久之,也让人失去了对其他娱乐方式的想象,我们对自己熟悉的生活之外同样缺乏想象力,这样一来,对抗无聊的方式几乎必然只有玩手机。


困住如此有限的选择里,即使手机上的信息永远看不完,但也总有一天,我们会因此厌烦,陷入“无聊-焦虑-无聊”的情绪循环里。


无聊带来的焦虑是种精神折磨,但无聊本身,可能并不是件坏事……


03、无聊的3个好处


1. 无聊让人停下来


当你觉得无聊的时候,可能是时候停下来想想:我为什么会觉得无聊?答案或许是“我觉得我控制不了自己的生活”、“目前的工作学习太单调”,又或许是“我太累了,想要放空自己”。


问题的解法可以是暂停工作学习,来一场短途旅行,可以是尝试培养新的兴趣爱好,也可以只是经常花几分钟时间跳出忙碌,停下来看看目前的生活是不是自己想要的。


总之,无聊是一个信号,它给了我们察觉自己状态的时间。


2. 无聊可能带来创造力


“一席”的一期演讲嘉宾是一位“无聊专家”,他数过碗里的米粒、举办过石榴籽选美大赛、用家里的浴缸种水稻……在这样高强度的无聊下,“无聊研究”已经成为了一种行为艺术,无聊也成为了创造力的来源。


尽管目前无聊和创造力之间的关系还缺少研究,不过,当我们无聊的时候,想从全新的角度观察世界,或做些平常想不到的事,这确实可能会激发我们的创造力。


3.无聊帮我们发现新世界


无聊是一场精神city walk,没有特定目的地,而正是在这样的漫游中,我们的思绪可以飘到从来没有到达过的地方,不在被意义感所约束,做些“没营养”的思考,又或者干脆放弃思考,在从马路这头游荡到马路那头的时候,偶然看到一个小朋友朝我们笑。


本雅明说,无聊是一块“温暖、灰暗的布,里面却有耀眼夺目、五彩缤纷的内衬”。总之,无聊并不是浪费时间,它的诸多好处,能让人缓口气,拥有和“忙碌”、“充实”完全不同的体验。活在每分每秒都被琐事填满的现代社会,无聊反而是一种奢侈品。


04、因为无聊感觉焦虑时,你可以试试这些方法


大起大落的人生事件当然会让人有强烈的情感体验,但问题在于,并不是每件事都能让人觉得生动鲜活和难忘,比如吃饭、睡觉这样的事就不需要人类赋予什么意义,也许它们唯一的意义就是——让人活着。


但如果实在难以忍受无聊,甚至觉得焦虑,这里也给你列出了一些焦虑时可以做的事:


1. 尝试进入“心流”


“心流”(Flow)是指一个人专注在某件事中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中,人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完全沉浸在眼前的事上,甚至可能忘记时间。


比自己能力稍微高出一点、但努努力就有希望做到的、当下就能得到反馈的事更可能让人感受到心流,比如钩针、编绳、写作、做饭,都能帮我们跳出无聊焦虑的循环。


2. 用冥想度过无聊的时光


找一个舒适安静的环境,专注于呼吸,察觉并接纳自己的想法,平静地思考。已经有很多研究证明,冥想有助于自我调节,在这段完全属于自己的时间里,试着思考为什么无聊会让自己感到焦虑,或是静静体会“什么都不做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3. 试试接触大自然


“公园20分钟理论”真的有效,一项研究显示,接触自然环境更多的人,健康状况和幸福水平都明显更高(White等,2019)


处在自然环境中,会比在室内有更充分和光照和流通的空气,社会中的规范也通通消失不见了。毕竟,谁会在公园和草地上躺着的时候,听到一棵树对自己说“别再浪费时间了”呢?


4. 站起来做点“体力活”


比如收拾屋子、洗衣服,或者运动健身。这些活动能立刻就给人带来正反馈,比如屋子肉眼可见地变整洁,或者完成了几组健身动作。


“体力活”带给身体的疲惫,也会让人有更高质量的休息和睡眠,让大脑适当放松,不会时时刻刻觉得“完了,我又什么都没做”。


韩炳哲在《倦怠社会》这本书里指出,过量的信息让我们的注意力变得分散,而“深度无聊是精神放松的终极状态”。


不必因为无聊而觉得焦虑,无聊不是人生枯萎的部分,人生也不是要求“又快又好”的考试答题。也许,正是普世价值观中的无聊和没意义,才构成了我们平常却又鲜活的生命。


参考文献

Havermans,R.C.,Vancleef,L.,Kalamatianos,A.,&Nederkoorn,C.(2015).Eating and inflicting pain out of boredom.Appetite,85,52–57.https://doi.org/10.1016/j.appet.2014.11.007

White,M.P.,Alcock,I.,Grellier,J.,Wheeler,B.W.,Hartig,T.,Warber,S.L.,Bone,A.,Depledge,M.H.,&Fleming,L.E.(2019).Spending at least 120 minutes a week in nature is associated with good health and wellbeing.Scientific Reports,9(1),7730.https://doi.org/10.1038/s41598-019-44097-3

三联生活周刊第1132期《寻找意义,或许是人类最特殊的执念》

【一席】王村村:我这几年其实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无聊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