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L先生说(ID:lxianshengmiao),作者:Lachel,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我写过很多讲方法论、讲效率、讲技巧的文章,也得到过许多读者的感谢和认同。许多人告诉我,它们是有用的,自己从中获益良多,非常感谢。
但我一直都有一种模模糊糊的感觉:它们也许有用,但不够有用。很多人之所以陷入问题和困境之中,缺乏的,也许并不是具体的方法论,而是别的什么东西。
是什么东西呢?
我思考了很久,得到一个初步的答案:
我想,也许是一种叫做“激情”的东西。
1
激情是一种很有意思的东西。它无法被理性分析,难以用科学的手段去检验,在生活中我们甚至觉察不到它的存在,但它切切实实地、影响着我们对一切事物的感受和行动。
这几年来,我接触过不少创业的朋友。我发现,当他们聊起创业项目的时候,大体上可以分成两类。
第一类,是跟你聊商业价值,行业趋势,战略前景,聊现金流、供应链、成本核算;
第二类,是跟你聊产品,聊消费者,聊用户体验,聊优化和改进,聊每一处用心设计的细节……
我不去评价哪一类更好,或者哪一类更能经得起市场的检验,但就我个人感受而言,跟第二类朋友交流的时候,心情总是会更愉快、更放松。甚至,连他们的团队伙伴看起来也更有活力,做起事情似乎也更有精神一些。
举个例子,去年有位朋友开了一个线下门店。在交流的过程中,他把我带到店里,指着店里的设计和陈列,如数家珍地告诉我:
这个东西是他们从哪里淘来的,背后有什么样的故事和寓意;
这个细节在落地时一直不够满意,最终他们团队十几个人索性自己动手搭了一个月;
这处设计的目的是什么,意义是什么,为了让进店的客人产生什么样的感受……
在这个过程中,我能够感受到他所流露出来的那种喜悦、自豪和骄傲,那是一种隐藏不住的、坚定地相信“自己做的事情是对的”的笃定和认真。于是,你也会很自然地被他感染,从而生出几分共鸣和信任。
你会感觉:跟这样的人合作,似乎也可以更加放心一点。
当然,再强调一次:我并不是在评判哪种做法更好,因为这跟不同的性格也有关系。我想说的是:这种充满笃定和认真的激情,对自己在做的事情全身心的投入,很多时候,也许比理性、冷静的分析,更加弥足珍贵。
同样的道理。在我跟许多人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
那些行动力非常强,总是能够解决问题,似乎没有什么困难能够阻挡他们的人,他们的共同特征,并不是具备多么丰富的经验,或者多么先进、高效的方法论,而是什么呢?
对生活充满激情。
你跟他们交流的时候,总是能够感受到一种笃定的自信和认真。他们对生活中的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在他们看来,生活就是一个不断闯关、打怪的过程,一切问题都是前进路上的小怪和BOSS。如果暂时打不过,那无非就是换个打法、练练级而已。
这也许才是一种更加难得、也更关键的素质。
2
那么,这种激情来自于哪里呢?
很多人有一种误区:我要先找到我喜欢的事情,然后才可能投入激情去从事它。
这种想法当然没有错,但问题是:我们并不那么容易找到自己喜欢、愿意全身心投入的事情。大多数人可能为了谋生,或是囿于现实条件,不得不暂时做一些枯燥、无聊、自己不感兴趣的事情。
这就很容易陷入一个怪圈里面:
我现在做的是我不喜欢的事情,所以我对生活没有激情。
因为我对生活没有激情,所以我感觉不快乐。
因为我感觉不快乐,所以我把闲暇时间用在娱乐和消遣上,来抚慰自己的心灵。
因为闲暇时间都用来消磨和打发了,所以我没有时间去尝试新的事情。
那么,我就只能继续做不喜欢的事情,对生活没有激情……
发现了吗?这就是一个负面循环。久而久之,它会导致什么后果呢?
一,是长时间陷入无聊、空虚、无意义感、无价值感之中,一遍又一遍地自我怀疑、自我否定,挣扎于“没有激情”的泥淖里。
二,是随着时间推移,你对世界的认知边界,会越来越固化、越来越狭窄,被局限在自己那片小小的天地里,重复着日复一日的生活。
实际上,对于抑郁症的研究发现:抑郁症的一个重要成因,就是这个负面循环。
一个人如果处于情绪低落的状态之中,他就很可能会失去行动的动力,从而更少去参与能够带来愉悦感和意义感的活动。这就使得他们进一步感到孤独、低落,从而加重抑郁状态,使得他在这种状态里越陷越深。
所以,一个反直觉,但却更有效的认知是什么呢?是:
我首先要对生活投入激情,这样我才可能找到我喜欢的事情。
一个简单的道理:负面循环自己是不会被自己打破的。一旦陷入负面循环,只会越陷越深。如何才能打破一个负面循环呢?你必须在其中的某一个环节,插入一个行动,通过这个行动,来停下循环的齿轮,开启另一个新的循环。
这个做法,在认知行为疗法里面,就叫做“行动激活”(behavioural activation)。
这里,要插入的行动是什么呢?是在旧循环的:
“没有激情 → 不快乐 → 从娱乐和消遣中获得快乐”
之中,插入一个“投入激情”的环节,从而将其改成:
“没有激情 → 不快乐 → 主动投入激情,去探索和尝试 → 从探索和尝试中获得快乐”。
也就是说:不要让生活状态去掌控我们的心态,而是要反过来,让自己掌控我们自己的心态,再去适应和调整生活状态。
你越早主动地掌控自己的心态和行动,越早去“行动激活”,就能越快脱离负面循环的泥淖。
3
当然,要让我们在状态不佳、欠缺激情的时候,“主动投入激情”“主动采取行动”,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那么,有些什么原则和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做到这一点呢?
第一个有效的原则,是“沉浸”。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当我们感到缺乏激情、枯燥无聊时,我们往往会采取一个策略:逃离。
我们想逃离让我们感到喘不过气的生活,于是愈发倾向于让注意力从我们手头的事情转移开来,用碎片化的信息和娱乐去填满它。
而当我们用碎片信息填满注意力的时候,我们的感官和认知其实也是缺位的。当我们刷信息流、短视频,当我们在游戏里做日常任务,当我们追剧、追综艺的时候,我们真的在消化、吸收、咀嚼这些信息吗?其实没有。
我们只是在用这些信息填充感官,让我们感觉时间被填满,产生“我正在消磨时间,获取反馈”的满足感。
这就会导致我们的注意力越发地游离于真实的生活之上,从而更难去关注和察觉到自己内心的反馈和声音。
因此,一个有效的做法就是:试着去沉浸到你正在做的事情上,忠实地观察和记录下你内心的情绪、感受和反馈,问一问自己:
我对它的感受是什么?
在做这件事的过程中,我感到开心吗?我得到成就感了吗?
我是真的愿意继续去做这件事,还是只是把它当成打发时间的无聊之举?
如果觉得上面这三个问题不太足够,你还可以从三个角度来进行感受:
这件事情能够带给我乐趣吗?
这件事情能够创造任何价值吗?
这件事情是我所擅长的吗?
如果有些事情,你无论如何都觉得非常无聊,找不到任何乐趣、价值和成就感(比如枯燥的工作),那么,你要做的是想办法去压缩花费在它上面的时间,从而腾出时间,去尝试新的、能够带给你这三者任何之一的收获的事情。
也就是说,你需要转变自己的思维。从:
“终于干完今天的工作了,让我休息一下吧”
转变成:
“终于干完今天的工作了,我终于有时间可以去尝试别的新鲜事情了!”
然后,在尝试的过程中,记住去沉浸、感受和体验,找到属于自己的“甜蜜点”。
这会是你“重生”的开始。
4
第二个有效的原则,是“延展”。
什么是延展呢?你可以这样理解:你和外部世界之间,是一种互相压制、互相倾轧的关系。外部的世界在不断地蚕食着我们的空间和领地,企图把我们束缚在一片小小的空间里,让我们陷入熟悉的、慵常的日常生活之中,变得麻木而僵硬。
所以,随着时间推移,大多数人的生活轨迹会变成什么样呢?在一个熟悉的地方上班,做着熟悉的工作,每天去熟悉的场所吃饭,下班后过着熟悉的、规律的生活……
我们慢慢地会被生活所同步,失去对生活的激情,成为被本能和习惯驱使去行动的螺丝钉。
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对抗这种压制、倾轧的力量,去延展开我们的眼睛、大脑、手臂,去接触更多的可能性,打开更广阔的世界。
如何抵抗这种惯性的力量呢?你可以从“日常生活的陌生化”开始。
最简单的一些做法如:
换一条路线去上班和下班;
用不同的方法完成每天的日常工作;
给每天定一个小小的目标,并坚持去完成(比如:今天要帮助一个陌生人);
下班后或是周末,换一种消遣的方式……
这些小技巧,可以有效地帮助你,从日常生活的习惯模式中挣脱出来,开始真正地去感受生活本身。
然后,下一个步骤,是做一个“挑战清单”。
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说,你先拿出一张纸(或新建一页笔记),在上面列出所有你想做、但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没有去做的事情,然后,安排到日程里面,试着去做。
打个比方:比如,你想动手为家人(伴侣或孩子)做一个礼物,但一直因为手艺不好而搁置着,那么,不妨把它提上日程,预估一下:学习要多久,练习要多久,买齐材料要多久,做出来要多久,然后落实到日程表和任务清单里面,一点点去做,让自己每天都完成一个小任务。
当然,做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去“沉浸”,去感受看这是不是你喜欢的、愿意投入的事情 —— 这就是一个很好的“探索激情”的机会。
第三步,是培养一个能够为你提供精力和乐趣的“生活储备”。
这一点,我在之前的文章里讲过好几次了:我有一个“15%可能性”清单,每次我看到一些好玩的东西时,我就会动手把它记录到上面,然后,定期去检视这张清单,看看有什么是可以去尝试、可以去探索的。
如果你喜欢读小说、看故事,不妨试着学习一下文学创作,试着动手写一点故事;
如果你喜欢钻研工具和工作流,不妨动手学一下编程,给自己写一些插件或脚本;
如果你喜欢与人交流,不妨试着运营一个账号,分享一些感兴趣的内容,或是做一做社群;
如果你有旺盛的好奇心,不妨试着多涉猎几个不同的领域,学习一些平时可能用不上的知识;
如果你喜欢做手工,不妨学一学咖啡、烹饪、烘焙、刺绣……
不妨去试一试,这会是有效对抗“惯性力量”的最好方式。
5
第三个原则,是“联系”。
我们的大脑有一个根深蒂固的需求,那就是跟更多的人建立良好的社会联系,这不但可以给我们安全感,更可以为我们提供意义和价值感,让我们感到:我们的生命是有意义的。这种意义不仅仅是为了我们自己,更是为了一个更宏大、更远大的目标。
心理学家 Richard Ryan 发现:当我们把焦点放在更大的范围上时,我们所感受到的幸福感和成就感,也会变得越强。
什么叫“更大的范围”呢?当你只关注自己时,你能够获得的幸福感是非常有限的;当你关注家人和朋友,陪伴他们、为他们伸出援手时,你会感受到更强烈的幸福感。
而当你关注更广阔的人群,意识到你的行为能够帮到更多的人时,你会体验到最巅峰的幸福感。
这种帮助并不需要非常复杂,哪怕只是分享自己的经验,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回答一个问题,也是一种极其有效的产出。
如果你非常忙,不妨从“5分钟给予”开始,每天用5分钟的时间,为周围的人伸出援手,帮一个力所能及的小忙,让自己体验到那种幸福感和愉悦感。
一旦你习惯了这种模式,你就可以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做一些更有意义、能够帮到更多人的事情。比如参与某个公益活动,提供志愿协助和支撑,持续分享自己的知识和见解,发起一些有价值的号召和倡议,等等。
就像我把写作当成一项事业,原因就在于,它能够切实地让我感受到,我能帮到更多的人,为更多的人带来价值。
你也可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去发起一些活动,做一些社群,让彼此间碰撞出一些火花,把更多的个体凝聚成一个更有力的整体。
那么,你会发现:
你的行动力将不仅仅来自于你本身,而是来自于这个更庞大、更广阔的世界,这个你所投身进去的整体。
真正能够让我们坚持不懈去行动的,一定是比我们本身更加崇高的事业。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L先生说(ID:lxianshengmiao),作者:Lach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