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2-04-21 22:20

一份简单实用的大脑“回血”清单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L先生说 (ID:lxianshengmiao),原标题《给大脑和心灵做个按摩》,作者:Lachel,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在之前的文章《如何从坏心情中走出来?》里,我讲到一个有效的做法:“回血清单”。


很多时候,当我们感到疲惫时,或是状态不佳、处于压力之中时,强行去给自己太大的任务和负担,要求自己去行动,并不是一件好事,可能会让我们不堪重负。


这个时候,我们需要什么呢?打造一份属于自己的“回血清单”,从这些简单、扎实的小事里面,切换脑子,恢复精力,快速获得成就感,为我们的行动提供支撑。


今天,我想跟你分享,用写作的方式,给自己的大脑和心灵按摩,帮助自己消除疲劳、克服压力,恢复激情和动力。


不要觉得“写作”是一件很麻烦、很复杂的事情,实际上,它可以非常简单 —— 几句话或几行字就足够了。重点在于,通过表达和抒发,来理清我们的思路,让我们的感受和想法有一个宣泄的出口。


因此,今天我会分享4个“按摩术”,不仅仅在感到压力的时候可以使用,平时也可以用。能够非常有效地帮助我们整理大脑、抚慰心灵,让自己拥有更好的状态,从而更有效地应对压力。


请大家不要把它们想得太复杂,从最简单的做法开始就可以。只要你去行动,它就是有效的。


1. 学习纪要


了解我的朋友会知道,我非常崇尚一个做法,就是通过输出去学习。


这里的输出,不是说你一定要写文章、做视频给别人看,而是指:当你通过学习和思考解决一个问题之后,试着用自己的话,简单地把这个问题写下来,理清楚。


这个方法叫做费曼学习法,是我践行了许多年的习惯,也是我学习和整理知识体系的秘诀。


它的作用在哪儿呢?当我们去学习一个主题、解决一个问题时,我们往往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脉络,因此这时我们对信息的接收和储存,往往是碎片的、无序的。外在的信息跟内在的想法杂糅在一起,难以理清内在的逻辑关系和顺序。从而,即使我们能把问题解决掉,但却很难真正理解它。


因此,这个方法的实质,就是强迫我们去从头按照顺序捋一遍脉络,把所有的信息和想法理清楚,分清楚哪些有效、哪些没用,哪些正确、哪些错误,把它们按照逻辑关系摆正,顺好。


举个例子:比如我想弄清楚一个理论,我可能会花上好几天的时间去查阅文献,最终明白这个理论大致是什么意思 —— 但在这个过程中,会有非常多的副产品,比如:


  • 这个理论提出的背景是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


  • 有哪些在它前面的理论,为什么它们被抛弃了;


  • 这个理论有哪些支持的证据,有哪些反驳和质疑;


  • 这个理论能解释哪些现象,理论跟现象之间的逻辑链条是什么……


由于我查阅跟整合资料是碎片化的,因此这些信息也是碎片化的,如果不去整理的话,它们就会零散地堆积在大脑里,难以被有效地调用,最终就会慢慢轶失,只留下“这个理论大致是什么意思”的模糊印象,这就非常可惜。


因此,我一般会怎么做呢?我会在查阅资料的同时,把所有这些信息收集起来,再找时间写一段几百上千字的短文,把这些信息整体捋一遍,去芜存菁,讲清楚我对它们的理解和认知,把它们变成这个理论附属的一页笔记。


再比如说:我想了解一个技术问题,前前后后咨询了几位专业人士,得到了一个较为满意的答案。这时,我也会写一份简单的纪要,把我跟他们沟通过程中的要点记录下来,以这个技术问题为核心,整理成一份简单的备忘录。


又或者,电脑出问题了,我尝试了好几种方法,最终顺利解决,我也会顺手把我用了什么思路、采取了什么行动、最终结果如何等记录下来,形成一个实践案例。


也就是说,这个方法的本质是什么呢?就是不断地去优化我们大脑储存信息的方式,让信息更简洁、更有序。唯有如此,它们才能成为我们真正的知识。


很多同学可能看到“写一段短文”就开始发怵,但其实并没有你想的那么复杂。因为信息其实都是现成的,你要做的只是把它们按照逻辑关系整理好,相当于摆积木而已,非常简单。


在这个过程中,你还可以加入自己的想法和假设,对这些信息作出自己的评价和思考 —— 这些,才是你在学习过程中真正能够留下的、对你最有价值的沉淀。


一个简单的建议是:每周抽出一到两次的时间,花上半小时到一小时,把你学到的某个知识点,或者解决某个问题的历程,简单地、清晰地写下来。内容可大可小,哪怕小到解决一个生活上的问题,也可以写下来。让自己清晰地看到:自己的思路是什么,采取了哪些行动,获取了哪些信息和知识。


这可以有效地降低大脑的熵,让你的思维更有序、更系统。


2. 情绪日记


最近这段时间发生了很多事情,不少朋友可能比较容易困在负面情绪里面,难以调整状态。


这时,一个非常有效的做法是什么呢?就是写情绪日记。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这很小题大做:情绪调整一下就好了,有必要这么隆重地去对待它吗?但其实,写情绪日记,最核心的作用,不仅仅是帮助自己从情绪中脱离出来,而是让自己在下一次再遇到类似的场景时,能够更有效、更冷静地去应对。


原因很简单:如果你不对自己的情绪做分析和总结,而是任由它产生、再调整,那么,你就相当于一次次地反复强化这种应对模式,告诉大脑“你的做法是对的,请保持”。下一次遇到类似的事件时,你就依然还是会陷入负面情绪之中,需要花费宝贵的精力去挣脱出来、调整自己。


那么,怎样做情绪日记呢?


一个简单的模板是这样:


  • 我刚刚产生了一种什么样的情绪?


试着给它命名和分类。比如:悲伤,焦虑,紧张,沮丧,烦躁……


  • 我感觉怎么样?


试着描述我身体上所感受到的变化。比如:心跳加速,手心出汗,精神无法集中,脑海里总是闪过不好的后果,一遍遍地反复去想对应的画面……


  • 导致产生这种情绪的外部事件是什么?


记录下发生了一件什么事,试着把它讲清楚。


  • 我对这个事件的解读/担忧是什么?


试着把你的想法巨细靡遗、不留余地地写下来。注意,这可能是许多人难以直面自己的一个环节,因为会涉及到很多你不愿意讲出口、写下来的隐忧,但没有关系,试着倾诉出来,你会感到如释重负。


  • 换一个角度,我可以怎样去理解这件事?


这一点怎么理解呢?简单来说:如果不去考虑第四点,我还能为这件事情,找到什么其他的解读或理解?把你能想到的都写下来。


通过这种方式,对这个外在刺激进行认知重估,从而改变大脑根深蒂固的负面反应。


  • 下次遇到类似的事情时,我可以做些什么?


这里可以填上你给自己的小提示,比如:询问对方自己是否正确理解了对方的意思;把这份日记拿出来看一下……诸如此类。


这一点主要是方便给大脑一个“脚手架”,当下一次遇到类似的场景时,大脑可以有一个能够依赖的反应,而不是按照原本的直觉反应去应对。


这就是一个比较完整的情绪日记流程。一开始可以简单一点,用一两句话,甚至几个词去记录,这样一次下来只需要几分钟。慢慢地等熟练了,可以再做得详细一些。


然后,当遇到负面情绪时,告诉自己:我有一个完备的情绪工具箱,可以给我强有力的支撑,帮助我接纳和掌控自己的大脑。


重点是什么呢?是培养起自己用理性去思考和分析情绪的习惯,通过这种方式,让情绪成为一种可控的因素,而不是任由它主宰你的思维。


3. 成就记录


我在之前的文章里讲过:许多人缺乏行动力的根源是什么呢?在于两方面:


一方面,对未知的威胁和挑战过度夸大,从而造成不必要的担忧和恐惧;另一方面,对自己的能力不够自信,容易唤起失败和挫折的回忆,从而难以鼓起勇气去克服困难。


要克服第一点可能不是很容易,但第二点是可以通过有效的做法去改善的:那就是强化我们的“内隐自我”。


什么是内隐自我?就是针对某一类场景,“我”过往的种种感受、记忆和经验,它们共同构成了“我能做什么”“我擅长什么”的内在暗示和体验。


如果你的内隐自我里面充斥着失败和挫折的感受,那么,当你面对新的、相似的场景时,它们就会唤起你不愉快的记忆,从而调动起你的情绪反应,让你下意识地选择排斥、逃避和恐惧。


所以,一个好的方式,是在平时的生活中,不断地去丰富、充实和强化内隐自我,让它充满更多的正面信息。


具体而言可以怎么做呢?一个简单的做法是:定期记录下一段时间里面,我“做对了什么”。


注意这个过程要尽量详细,最好能够把自己面对的场景、采取的行动,以及良好的反馈都记录下来。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今天和朋友某某聊天,他向我吐槽了最近生活中的一些烦恼,我敏锐地注意到,这些事情的背后其实折射出他对自己的不够满意,于是我从这方面出发,给了他一些鼓励和肯定,让他心情好转起来。


这让我发现,我在关注他人的言外之意和内心感受上,似乎还是蛮细腻的。


再比如:


今天和同事某某发生争执,她提出了一个主张,但我发现这个主张跟团队的目标其实并不一致,于是我构思了一下,用尽量有力、精准的逻辑试图跟她沟通,最终成功地说服了她。


这让我发现,我对团队的目标和方向还是蛮清晰的,同时我用逻辑证明自己主张的能力还是挺不错的。


类似这样。在生活中不断地积累这样的细节,告诉自己“我在某方面是有专长的”“我是可以取得理想的结果的”,久而久之,你就可以积累下大量的、应对不同情境的正面信息。


那么,当遇到困难和挑战时,当你的内心再一次进入“我究竟能不能做好”的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时 ——


这些正面信息和内隐自我,就会成为你对抗这种心态的“弹药支撑”,为你源源不断地提供动力。


4. 回忆录


可能大家看到这个标题会有点诧异:我们又不是什么伟人,为什么要写回忆录?


其实,这个回忆录不是写来给别人看的,而是写给自己看的。它的目的是什么呢?是让你在思考和撰写的过程中,你能够清楚地意识到:从整个人生的角度来看,哪些东西对我来讲是珍贵的、有意义的,哪些东西只是生命里的匆匆过客。


这可以帮助你为自己的人生构建一个连贯的、有意义的叙事,从而提高对生活意义感和价值感的感知。


很多时候我们容易有的一个问题是什么呢?是觉得自己的生活没有意义、没有目标、没有方向,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也不知道生活究竟为了什么 —— 这就是“存在主义危机”,也是几乎所有人都曾经遇到过的困扰。


如何克服存在主义危机?这可能很复杂,但其中非常有效的一点就是,把自己的视野拉长、放宽,不要局限在当下、眼前的时刻,而是去关注自己整个成长的历程,关注自己整个人生里面跟世界的交互和触点:你认识的朋友,你做过的事情,你发出过的声音,你影响过的他人……


这些触点,会形成一张强有力的网,让我们的生命体验变得更加丰富、充实,从而帮助我们对抗存在主义危机。


那么,如何写回忆录呢?


一个简单的做法是:把自己过去的人生分成多个阶段,再细分到每一年,针对每一年,想一想:


  • 场景:我做过哪些印象深刻的事情?有哪些场景至今令我记忆犹新?


  • 人际:我有过哪些朋友?我跟朋友一起做过什么事情?


  • 经历:我有过哪些重要的经历?我还记不记得当时的感受?


……


然后,在自己闲暇时,或者状态不佳、不想工作时,翻出来,随便找一年,把自己代入进去,让自己去充分回忆、想象,把能够想到的东西写下来,如实地描述下环境、行为、感受和心情,不需要很复杂,也不需要追求文采,你是写给自己看的,而不是出版。


如果觉得写得很乱,那就等下一次有空的时候再去整理就可以。


你可以把它当成一种放松和解压的方式,在自己疲惫的时候,或是状态不佳的时候,用来让自己脱离“现在”,沉浸回过去中,去体验过去的感受,让疲惫的心灵得到放松。


很多人会担心:过度沉溺于过去,是一种软弱的表现。其实不是的。只要你给自己设定一个明确的边界,不要让这种行为干扰自己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就不会有影响。反过来,它会是一种非常好的“回血”方式,能够让你暂时停下忙碌的脚步,去真正关怀和照顾自己。


在这个过程中,你相当于不断跟自己的内心对话,不断剖析、揭示和释放潜藏在内心深处的回忆和感受,让自己更加了解自己的喜怒哀乐,也更加理解“生命的意义”。


这是一个不断为生命添砖加瓦、去芜存菁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找寻生命意义的过程。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L先生说 (ID:lxianshengmiao),作者:Lachel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文集: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